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1日 · 製作方法簡單,只需將三四顆紅棗放入瓦杯或保溫杯,以小匙將紅棗輕輕一壓,然後加入大熱滾水,焗二、三十分鐘即成,而當日亦可不斷添加熱水再泡,最後再將紅棗渣吃掉。 當然,若怕紅棗太燥,改用南泡亦可。 血虛病人通常會持續每日飲用紅棗水一段時間,直至月經情况穩定或其他血虛徵狀改善後,便會停服藥物及紅棗水,之後若偶然一星期飲用一至兩次,問題不大。 有些女士會焗製三茶,將三顆紅棗,改為紅棗、南、蜜棗各一顆,麥超常認為這方法可中和紅棗的燥性,因南和蜜棗的燥性較低,但若想補血力強,紅棗水的效果較佳。 而經白糖加工的蜜棗,味道較甜,多用來煲湯,其補血效能較弱,但可同時補脾、滋陰,不過不適合糖尿病人士食用。 飲後上火 惹菌招感冒.

  2. 2021年8月9日 · 【明報專訊】中晚期癌症病人,因為癌細胞擴散,影響了器官功能和身體機能,出現不少症狀,其中最常見併發症是胸腔或腹部積水。 病人因而經常進出醫院,十分困擾。 若結合中西醫治療,應該可以減輕病人不適和減少進出醫院。 每一次住院,對病人身體和精神都是很大負荷。 很多病人入院後身體轉差,因為醫院環境不及家裏舒適;更常見是老人家住院數天後,出院時雙腳乏力,無法走路,需要一段時間的復康訓練才可以重新行走;加上醫院有感染惡菌的風險,所以無論中西醫,都不希望病人長期住院。 現在腫瘤學概念,就是希望病人少住院,盡量安排門診治療和在家中照顧。 即使需要入院,日子也愈短愈好。 但無奈的是,腫瘤病人因為病情或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要經常進出醫院。 胸腔積水 呼吸難胸口痛.

  3. 2024年5月21日 · 神耆小子|「大Red唇」造型猴擒攬啜蕭正楠 尹詩沛孖朱斐斐街頭激戰 (14:18)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21日. Share. 尹詩沛左圖在昨晚一集猴擒攬啜蕭正楠但被拒同時又跟朱斐斐上演街頭MMA。. (大會提供). 無綫劇神耆小子昨晚20日一集飾演魯娟的尹詩 ...

  4. 2021年8月30日 · 常用有發、驅濕作用的中藥包括羌活、獨活、威靈仙、秦艽,它們的藥性普遍有辛的特點。 濕濁困脾,適宜用芳香化濕的方法祛邪除濕辟穢,常用藥包括蒼朮、藿香、佩蘭,通過其芳香燥烈之性,達到燥濕、和中的作用。

    • 矮小外形 有利偷偷黐身
    • 「入侵草」奪資源 勿刻意撿拾
    • 蒼耳有毒 入藥須炒製勿亂摘
    • 「死纏爛打」會否傷害皮膚?

    彭俊超指,大部分黐頭芒都有倒鈎,需要充足陽光,以及生長得較矮小。他解釋,黐頭芒愛在面向陽光的草坡生長,可藉着牛、羊或鹿等食草動物經過時,把傳播體(果實連鈎部分)依附到牠們身上。黐頭芒外形較矮小有其原因,皆因嬌小的外形有助它們不知不覺間勾到經過的生物身上。它們亦毋須長得特別高大,因為樹頂動物對它們來說不是有利的媒體,如馬騮及松鼠等動物較為靈活,黐頭芒勾到牠們身上,很容易就被弄走,無法達到傳播較遠地方的目的。在馬鞍山、大帽山、雞公嶺及鳳凰山等山上的草地,都容易找到黐頭芒的蹤影,它們一般於秋冬季節生長得更茂密。 彭俊超表示,了解黐頭芒播種過程就如一個簡單的生態學課,包括以下3個步驟:

    那麼我們在郊外見到黐頭芒,有沒有需要主動走近協助傳播種子,為大自然出一分力?答案是:「不了!」 彭俊超強調,黐頭芒本身沒有保育需要,傳播或生長都不成問題,而且就算不刻意走近,它們都有方法勾纏到生物身上,達成其傳播目的。更重要的是,黐頭芒族群中如白花鬼針草屬「入侵草」,搶奪資源及破壞原生植物的生態,為大自然帶來問題。遊人絕無需要刻意走近,更不應隨便撿拾亂擲向其他人。

    另外,黐頭芒具有醫藥作用,中藥藥材蒼耳子便是由蒼耳(黐頭芒其中一種)製成。註冊中醫李翠妍表示,蒼耳子常用於治理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及頭痛等。她指出,蒼耳子可配合其他益氣固表之品,用於鼻鼽(即鼻敏感),通常按體質病情配以辛夷、白芷、薄荷,即常用方劑「蒼耳散」。若要加強益氣固表之效,則常配黃芪、白朮、防風等,即「玉屏風散」。李翠妍提醒,由於蒼耳有輕微毒性,不宜自行煎煮服用,應遵從醫生指示,亦不應在野外採摘食用。另外,蒼耳採集後需要炒製,以及去掉刺鈎才能入藥使用。

    至於被黐頭芒纏上,會否傷害皮膚?彭俊超表示沒有聽過因黐頭芒弄傷或引起敏感的個案,一般只會因它勾在身上帶來輕微不舒服及清理上的煩惱。李翠妍補充,文獻未有詳細記載有關蒼耳會否引起皮膚過敏,自己亦沒有接觸過敏感的個案。然而她表示,每人體質不同,難以一概定論。若真的過敏,應立即遠離致敏原,一般接觸性過敏情况,在避開致敏原後便會慢慢復元。 筆者童年時曾幻想,若在家中種植黐頭芒,便隨時有「子彈」可以向鄰居叔叔發動「攻勢」。彭俊超表示黐頭芒很容易栽種,但因為它們大部分不需要以外表吸引昆蟲或動物,以助它們播種,因此觀賞度較低,很少人會在家種植。

  5. 2021年5月24日 · Share. 飲食均衡——中醫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鹹,並強調「謹和五味」,五味過偏會對身體臟腑帶來不良影響。 (karinsasaki、ValentynVolkov、Creativalmages、yelenayemchuk、YinYang@iStockphoto/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疾病譜發生變化,各種慢性疾病成為最大的長遠健康威脅。 很多慢性疾病都與飲食不節息息相關。 針對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少糖、少鹽、少油的健康飲食概念備受提倡,而傳統中醫亦強調「謹和五味」,五味過偏將會對身體臟腑帶來不良影響。 中醫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鹹。 所謂的味並不單是按字面解作食物味道,它也是一個抽象概念,意指食物的功能和對五臟的作用。

  6. 2023年10月11日 · 如今江浙到南方一帶這些種米地區,仍保留了吃重陽糕習俗。但因中國地大物博,各地製糕方法千差萬別,例如因應地方特色,加入各種果脯、蜜餞、乾果、豆類、類來蒸糕,是為甜吃;另外,也有加入肉類做的,是為鹹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