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26日 · 【明報專訊】今年初,一個懷疑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六歲男童被家人勒斃,引起大眾關注。 大眾對ADHD認識不多,常將患者誤解為愛破壞秩序的頑皮孩子。 近年,香港以至全球確診ADHD個案持續上升,本港約6.4%兒童及青少年出現徵狀,當中多為男生,估計全港約有超過40,000兒童確診ADHD。 他們如能及早得到專家協助及同路人互相鼓勵,不單孩子可得到適當支援,家長的壓力亦大減。 張女士的兒子剛上小學,經常被老師投訴上課不專心,跑來跑去,又時常欠交功課,弄得「欠債纍纍」。 縱然老師嘗試替他「重組債務」,但兒子也未能還清功課債。 開學不足一個學期,張女士已多次被學校約見。 全職工作的她坦言:「每一次收到老師的投訴電話時,我都感到迷惘及難受,經常責怪自己因上班而沒有好好督促管教孩子。

  2. 2019年12月30日 · 即睇全文. 過度關心保護易惹焦慮. 經分析李太的表現屬高情感表達high expressed emotion),她對兒子的事情表現得情緒激動行為衝動自我及執著又對兒子過分保護事事過度關心。 研究顯示這種相處態度容易導致抑鬱、焦慮的情緒,亦會增加精神病復發的風險。 在輔導的幫助下李太理解到她這個「全能媽媽」的照顧和保護,其實是功能過度的表現,無助於兒子成長。 父親在家庭中因夫妻關係疏離,在母子關係依附中被邊緣化,失去了他的角色和聲音,在家庭關係中未有發揮應有的角色,變得功能不足。 文:黃麗梅(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李明倩(註冊社工) 編輯:王翠麗.

  3. 2019年12月30日 ·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社工與阿泉、李太及李先生訂立了以下的輔導目標:. 目錄. 學習責任歸還兒子. 管子女前 管好自己情緒. 兒子方面:. 向內發展:在家庭和學習中承擔應付的責任,提升自我效能、正向情緒和自我關懷. 向外發展: 強化人際關係,在 ...

  4. 2016年11月21日 · 現時做了爸爸,我感到責任大了,我想改善家人生活」。 頓時發覺眼前的阿偉成長了不少,由早年吊兒郎當,未懂珍惜第一段感情的他,幾年以來的人生閱歷和婚姻生活,培養了他的責任感和承擔。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合拍打理家務 滿室溫馨. 阿聰和阿芬結婚兩年,憶述他們當初相識時,兩人異口同聲說:「覺得對方很美,跟我很合襯。 」說畢兩人不禁「嘻嘻」笑起來,好一個「情人眼裏出西施」的好例子。 他倆性格樂天開朗,話不到兩句總會齊聲笑起來,旁人總感受到他倆是天生的一對。 兩夫婦同是保安員,家住公共房屋,跟一般「無飯夫婦」沒兩樣,平日放工後只會到父母家吃飯。

  5. 2020年10月27日 · 養和眼科專科醫生逸軒醫生坦言,近20年的創新治療,讓更多黃斑病變患者復明。「2000年前的治療方法比較消極,只是做激光消除壞的組織,但同時會破壞正常的組織,因此即使治療後視野相應位置會變成黑影。

  6. 2017年10月2日 · 抑鬱.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上周再有中學生懷疑輕生,接連不斷有年輕人自尋短見,令人關注他們的情緒問題。 抑鬱症患者一定「苦瓜乾」? 原來不少病人「對人歡笑背人愁」,徵狀未必明顯,難以被察覺。 美國搖滾樂隊Linkin Park主音Chester Bennington於年中自殺事發前36小時與兒子及親友共敘天倫不似受情緒困擾。 這些隱形患者,往往病情惡化甚至有意尋死始被發現,可能延誤治療。 10個抑鬱約2個「隱形」 很多人認為抑鬱患者必然情緒低落、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沒心機打扮;但其實不少患者特別是年輕一族,衣著光鮮,經常笑容滿面,外表難以察覺。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根據臨牀經驗指出,10個抑鬱症患者中,有1至2個是徵狀不明顯的隱形患者,主要歸為3類。 第1類﹕曾被孤立或欺凌.

  7. 2019年2月4日 · 【明報專訊】孩子的事,就是父母的事。

  1. 相關搜尋

    王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