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章文〗 天命謂性,率性謂道,修道謂教。. 【語譯】修同古字「脩」。. 上天所給予的稟賦,稱為本「性」。. 自然的依循那至善的本性而為,稱「道」。. 凡人知道「道」的可貴,接受聖人的教化,從不知而知,從不能 ...

  2. 2020年5月22日 · 廣論消文142-2. 此復如《三摩地經》云,「設月星處皆墮落,具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可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 又如《三摩地經》中所說:「縱使天上的月亮、星星都墜落下來,山河大地完全崩壞離散,整個虛空界中所有景象都可能變得 ...

  3. 2010年1月12日 · 詞的起源、體制、演變及流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詞的起源說:. 一、樂府說:1句法相似,長短不一. 2合樂(兩者音樂體系不同:樂府屬清樂(官方的,中原固有的),而詞屬俗樂(受胡樂的傳入,與傳統中原音樂結合而生的民間音樂). 3能歌(詞興 ...

  4. 102.11.19 週二煩惱總相者。如集論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極不靜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續,極不靜起,是煩惱相。」謂若何生,令心相續,極不寂靜。(廣論原文)煩惱的總相是什麼? 如集論中說:「凡是一法的生起,能使我們的心,相續處在極端不寂靜的狀態,這就是煩

  5. 性理題釋 經言眼耳鼻舌為四相,又為四賊……不知如何解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經言眼耳鼻舌為四相,又為四賊,又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知如何解說?. 眼耳鼻舌為四相,是輔佐性辦事者。. 若是視聽聞說,用有偏,即 ...

  6. 「誠」,由本心一念不生,本自圓成;是自我修持的目標與根本;「道」,則是依循本自具足的率性道,引導自己與眾生走向真理路,而非假借虛幻的外境與妄想所引導的道。 「誠」,是心物同源,生生不息的功能。 萬物由生至滅,由無到有的生命,這四時行、百物生;物終、收與縮,皆是天地至誠所形成的。 如果沒有誠,就沒有萬物。 所以有德的君子將「誠」視為寶物一般的尊貴。 「誠」,不是自身修養圓滿,獨善其身就可以(內聖,內功修煉),而是用誠來成就萬物,以至於兼善天下(外,外功圓滿以至世界大同)。 所以要先將自己的內德修養提升至至誠的境界,就是所謂的「仁」。 然後透過自己的德行修養發揮影響力,以成就萬事萬物,這便是所謂的「智」。

  7. 2018年10月21日 · 明因果,了因果(講師秋伶) 2018.10.21 一、前言: 佛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惡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涅槃經》 道家:「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報,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