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硤尾大火 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 聖誕節 ,在 香港 九龍 石硤尾 木屋區 發生的 火災 [1] ,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 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 香港公共房屋 的誕生。 背景 [ 編輯] 國共內戰 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到香港,於九龍北部山邊多處搭建木屋區,一度有近25%人口居於寮屋。 由於政府在1950年代初認爲湧入香港的難民,只是來香港逃避中國的戰亂和動亂,不會在香港落地生根,認爲他們在中國局勢緩和後便會離開香港,所以政府並未有主動大量興建房屋安置難民。 因爲香港住房不足,所以大部分難民都自行用木頭、木板及鋅鐵片建造木屋,形成雜亂無章的 寮屋 區。

  2. 2021年12月28日 · 香港歷史 香港房屋 石硤尾大火. 刊登日期 : 28/12/2021. 撰文︰華思齊. 聖誕節普天同慶但對於1953年的香港卻不是那麼值得慶祝因為香港歷史有名的石硤尾大火」,正正是在這年的平安夜發生二戰結束移民湧入 簡陋寮屋引發社會問題.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急增,大量移民湧入,無處容身。 他們在山邊搭建木屋(又稱寮屋),雖然簡陋,但總算有瓦遮頭。 50年代由石硤尾街向東北面眺望石硤尾村一帶景觀。 (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圖片攝於1953年12月26日。 圖中可見,當時的非法寮屋大部份為簡陋的木屋,也有一些由磚石興建的建築。 背景的山嶺阻擋了火勢的蔓延。 (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寮屋背後的社會問題 衞生治安差且火警頻生. 50年代中,寮屋居民數量佔香港總人口約一成。

  3. 石硤尾大火發生於一九五三年聖誕71歲的廖啟智仍然歷歷在目他記得當時包租婆發現起火源頭不對勁叫他和家人立刻離開,「石硤尾大火前幾年已經不斷有小火災家人早已有默契知道逃生時各自任務。 」廖說。 他負責取文件和身分證父親負責拿棉被母親負責照顧弟妹一起逃生。 另一位災民,94歲的黃素珍當年與丈夫辛辛苦苦儲到四百多元,再問人借錢六百多元,在木屋區買了一間由豬場改建的石屋,住了不足一個月,就發生大火。 黃素珍說:「樑又倒塌下來,頂又燒通,只剩下四幅石牆……就連丈夫拋到井下的床板也被燒去。 」當她得悉發生火警,馬上帶著年約七歲的兒子和他的書本,走到舊時聖多馬小學(南昌街與巴域街交界)附近。 77歲的王者香,自13歲已住在石硤尾窩仔村,火災前十日到荃灣南豐紗廠工作。

  4. 石硤尾大火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在香港 九龍 石硤尾 木屋區發生的火災 [1],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 香港公共房屋 的誕生。

  5. 2018年8月28日 · 撰文:鄧佩茹. 出版: 2018-08-28 15:35 更新:2018-08-28 18:46. 50年代香港因土地問題而出現劏房寮屋徙置屋居住環境惡劣1953年的聖誕節對當時5萬多名住在石硤尾木屋區的居民來說更是一生難忘一場火災造成3死51傷5萬人的家被摧毀當年的港英政府在這場火災之後決定推行公屋政策所以公屋的誕生可謂有血有淚。 公屋. 18區新聞. 搶先表達. 50年代香港因土地問題而出現劏房,寮屋、徙置屋,居住環境惡劣。 1953年的聖誕節,對當時5萬多名住在石硤尾木屋區的居民來說更是一生難忘,一場火災造成3死51傷,5萬人的家被摧毀。 當年的港英政府在這場火災之後,決定推行公屋政策,所以公屋的誕生可謂有血有淚。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1年10月27日 · 深水埗區, 九龍. 【大火燒不去的歷史——美荷樓】 27/10/2021 discoverhkheritage. 位於石硤尾的美荷樓是石硤尾徙置區內唯一被保留的徙置大廈國共內戰期間大批難民從內地湧現石硤尾木屋區成為了他們其中的一個居住地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不幸發生大火多達五萬人頓時流離失所於是在其後近十年期間港英政府在災區原址建起以當時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的兩層高建築——「包寧平房」。 除此以外亦興建起七層高的徙置大廈。 每個單位容納五位成人,單位內並沒有水和電供應。 若居民想用水電,則要到位於兩翼中央部份的廁所及淋浴間,或者是公共水龍頭。 所有單位外均由被稱為「冷巷」的走廊所連接。 這裡亦是家家戶戶納涼和小孩子玩耍的空間。

  8. 2024年4月8日 · 火灾过后的情景. 石硖尾大火 是指于1953年12月25日 圣诞节 ,在 香港 九龙 石硖尾 木屋区 发生的 火灾 [1] ,受灾面积达45亩,有50,000多名灾民无家可归。 这场大火最终导致了 香港公共房屋 的诞生。 背景 [ 编辑] 国共内战 前后,大批中国大陆难民涌到香港,于九龙北部山边多处搭建木屋区,一度有近25%人口居于寮屋。 由于政府在1950年代初认为涌入香港的难民,只是来香港逃避中国的战乱和动乱,不会在香港落地生根,认为他们在中国局势缓和后便会离开香港,所以政府并未有主动大量兴建房屋安置难民。 因为香港住房不足,所以大部分难民都自行用木头、木板及锌铁片建造木屋,形成杂乱无章的 寮屋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