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硤尾大火 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 聖誕節 ,在 香港 九龍 石硤尾 木屋區 發生的 火災 [1] ,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 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 香港公共房屋 的誕生。 背景. 國共內戰 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到香港,於九龍北部山邊多處搭建木屋區,一度有近25%人口居於寮屋。 由於政府在1950年代初認爲湧入香港的難民,只是來香港逃避中國的戰亂和動亂,不會在香港落地生根,認爲他們在中國局勢緩和後便會離開香港,所以政府並未有主動大量興建房屋安置難民。 因爲香港住房不足,所以大部分難民都自行用木頭、木板及鋅鐵片建造木屋,形成雜亂無章的 寮屋 區。

  2. 石硤尾大火 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 聖誕節 ,在 香港 九龍 石硤尾 木屋區 發生的 火災 [1] ,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 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 香港公共房屋 的誕生。 背景 [ 編輯] 國共內戰 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到香港,於九龍北部山邊多處搭建木屋區,一度有近25%人口居於寮屋。 由於政府在1950年代初認爲湧入香港的難民,只是來香港逃避中國的戰亂和動亂,不會在香港落地生根,認爲他們在中國局勢緩和後便會離開香港,所以政府並未有主動大量興建房屋安置難民。 因爲香港住房不足,所以大部分難民都自行用木頭、木板及鋅鐵片建造木屋,形成雜亂無章的 寮屋 區。

  3. 2024年4月8日 · 石硖尾大火 是指于1953年12月25日 圣诞节 ,在 香港 九龙 石硖尾 木屋区 发生的 火灾 [1] ,受灾面积达45亩,有50,000多名灾民无家可归。 这场大火最终导致了 香港公共房屋 的诞生。 背景 [ 编辑] 国共内战 前后,大批中国大陆难民涌到香港,于九龙北部山边多处搭建木屋区,一度有近25%人口居于寮屋。 由于政府在1950年代初认为涌入香港的难民,只是来香港逃避中国的战乱和动乱,不会在香港落地生根,认为他们在中国局势缓和后便会离开香港,所以政府并未有主动大量兴建房屋安置难民。 因为香港住房不足,所以大部分难民都自行用木头、木板及锌铁片建造木屋,形成杂乱无章的 寮屋 区。

  4. 石硤尾邨 (英語: Shek Kip Mei Estate )是 香港 首個由政府興建的 公共屋邨 ,位於 九龍 深水埗區 的 石硤尾 ,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伙的 徙置大廈 ,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後採用的 舊長型大廈 及新落成之 非標準型樓宇 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 ...

  5. 歷史. 徙置區源起於1953年的 石硤尾大火之後香港政府在鄰近山邊興建多層式大廈 徙置大廈 安置災民即香港首個公屋「石硤尾徙置區」 石硤尾邨 )。 徙置區很多時會俗稱「舊區」或「新區」當中後者可能是「徙區」音轉亦有可能是因為多處新開發地帶例如 葵涌邨 。 屋邨型號和屋邨列表. 徙置事務處 共於香港不同地區先後興建了25個徙置區,樓宇共分七種類型(當中第一型至第六型是由徙置事務處管理,之後的由房委會接管),當中第一二型只有七層高,故俗稱「七層大廈」。 第一 、 二型 及加插於以第二型為主徙置區的 第四型 樓宇在落成初期均以英文字母命名,各徙置區皆跳過容易與「1」混淆的字母「I」,只用餘下25個字母;當單字母座號用盡時就會以A-A、B-B等重疊雙字母命名。

  6.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 [3] 。 香港很早已有為低收入居民設置出租房屋初期多由志願團體提供例如於1948年成立的 香港房屋協會 及於1950年成立的 香港模範屋宇會 ,香港政府只是提供 土地 。 直到1954年,政府才開始大量興建 徙置區 。 於1960年代,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屋建會)推出 廉租屋邨 。 1973年,為了配合 十年建屋計劃 ,房委會成立並且取代屋建會, 徙置事務處 及 市政事務署 轄下的屋宇建設科則重組成為 房屋署 。

  7. 石硤尾徙置區是香港第一個徙置式的 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63年間興建共有29座樓高6至7層的徙置大廈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 從高處望下,樓宇像英文字母「H」,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 平方呎 ,需容納5個成人單位內無水電供應僅在兩翼中央部份設有公共 水龍頭 、廁所及淋浴間,而兩端就是居住單位,所有單位入口均由長長公共 走廊 (廣東話稱為冷巷)連接,晚間此 公共空間 充作居民乘涼和文娛耍樂用的長條 騎樓 。 此外,部份分隔兩個單位的牆壁高處,設有長方形小孔作通風之用。 最初,每戶月租為10元,另加1元水費 [2] 。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 H座 ,1973年 香港房屋委員會 成立後將其改稱為石硤尾下邨 第15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