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秋思》是一首乡愁诗,此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诗人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以下三句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 ...

    • 注释译文
    • 作品鉴赏

    词句注释

    ⑴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⑵行人:指送信的人。 ⑶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白话译文

    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文学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历代评价

    《唐诗镜》:张籍绝句别自为调,不数故常。 《唐诗解》:文昌叙情最切,此诗堪与“马上相逄”颉颃。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虚接体”。周珽曰:缄封有限,客恨无穷。“见”字、“欲”字、“恐”字与“复”字、“临”字、“又”字相应发,便觉情真语恳,心口辄造精微之城。敖子发曰:此诗浅浅语,提笔便难。 《唐诗快》:家常情事,写出便成好诗。 《碛砂唐诗》:谦曰:古人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采,只此结句类是也。如《晋史》传殷浩竟达空函,令人发笑;读此结句,令人可泣(末句下)。 《诗辩坻》:文昌:“洛阳城里见秋风”一首,命意政近填词,读者赏俊,勿遽宽科。 《唐诗别裁》: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 《唐诗笺注》: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中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 《网师园唐诗笺》:至情真情。 《诗法易简录》:眼前情事,说来在人人意中,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皆是此一种笔墨。 《养一斋诗话》:文昌“洛阳城里见秋风”一首,七绝之绝境,盛唐诸巨手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澹,足与盛唐争衡也。王新城、沈长洲数唐人七绝擅长者各四章,独遗此作。沈于郑谷之“扬子江头”亦盛称之,而不及此,此犹以声调论诗也。 《诗境浅说续编》:诗言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重开,极言其怀乡之切。作书者殷勤如是,宜得书者抵万金矣。凡咏寄书者,多本于性情,唐人诗,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仅传口语,亦慰情胜尤也;“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盼书之切,托诸幻想也。明人诗,“万里山河经百战,十年重到故人书”,乱后得书,悲喜交集也。近人诗,“药债未完官税逼,封题空自报平安”,得家书而只益乡愁也;“忽漫一笺临眼底,丙寅三月十三封”,检遗札而追念故交也;“闻得乡音惊坐起,渔灯分火写平安”,远客孤舟,喜寄书得便也。诗本性情,此类之诗,皆至情语也。

  2.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3. 秋思. 朝代: 唐朝 | 作者: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翻译/译文. 洛阳 城中又刮起了秋 风,那凉丝丝的秋 风 似乎在催“我”写一封 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仿佛永远说不尽,又怕匆匆写出的信表达不尽自己的情意,捎信人即将要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看看有没有诉说完自己所有的心事。 注释. (1)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2)行人:指送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 秋思:秋日里的 思念。 (5)洛阳:我国古都之一,位于河南西部. (6)作:写. (7) 见:现. 赏析/鉴赏. 这是表达 思乡 情怀的作品。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 思念 之深。

  4.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秋思. 【作者】 张籍 【朝代】唐. 拼音. 译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标签: 小学古诗 情感 思乡 季节 秋天 地名 洛阳 数字. 译文 注释 背景.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赏析 相关内容. 这是乡愁。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5.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 秋思原文,张籍《秋思》翻译及赏析. 中国诗词网. 作者: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