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4年7月28日 · 有時會將太陽系非正式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內太陽系」,包括四顆類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帶;其餘的是「外太陽系」,包含小行星帶之外所有的天體 [12]。
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被定義為 1 天文單位 (150,000,000 公里),也就是1單位。. 作為對比,太陽的半徑是0.0047 AU(700,000 km)。. 因此,太陽的體積只佔地球軌道半徑這個球體積的0.00001%(10 −5 %),而地球的體積又大約只是太陽的百萬分一(10 −6)。. 木星,太陽 ...
太陽系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天然第二行星,所以科學家把目光放在了太陽系外。 太陽系之外,銀河系有幾千億顆恆星,幾千億個恆星系統。 只要我們去尋找那些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它的恆星系統中就可能有天然的、合適的行星。
2019年10月25日 ·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近,美國宇航局方面傳來了喜訊,他們終於在宇宙中找到了一個與太陽系十分相近的星系,科學家們親切的將這裡稱為「第二個太陽系」,通過對這個星系縝密的研究,很多行星都圍繞著「第二個太陽」進行旋轉,並且宜居帶的行星 ...
2020年8月20日 · 這篇新論文提出了一個解決物質過剩問題的方案:第二個太陽。 一個與太陽相伴的恆星將增加從太陽「誕生星團」捕獲物體的機會。 太陽和它的伴星就像一張漁網,當物體經過兩顆恆星中的一顆時,它們會受到引力的作用而被捕獲。 「誕生星團」指的是在同一分子雲中一起升起的星團,也被稱為「恆星搖籃」。 由於強大的恆星風或銀河系自身施加的潮汐引力,星團最終會分散。 太陽的孿生兄弟會被拉得很遠很遠。 流行的理論認為奧爾特雲的起源與太陽系形成後留下的碎片有關,但是這個模型很難再現被觀測到的星盤狀星團和更球形的奧爾特雲之間的比率。 但是利用太陽系有兩個太陽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比例。 而且假設的第二個太陽,為了捕獲這些多餘的物質,需要有與我們太陽相當的質量,且相距大約1000個天文單位。
其他人也問了
太陽系的第一次探測是由誰開啟的?
太陽系內最大的結構是什麼?
太陽系有幾個行星?
太陽系在哪裡?
太陽系的年齡由什麼重新定義?
太陽系中每個軌道的距離為何?
太陽系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古柏帶天體、彗星、流星體和星際塵埃。 廣義的說,太陽系的區域圖中包括太陽、4顆分類為內行星的 類地行星 、包含一些小岩石天體的 小行星帶 、4顆分類為外行星的 氣體巨星 ,和由冰凍的天體聚合被稱為 古柏帶 的第二個帶狀區。
太陽系中能稱為大行星的 天體 有8個: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重新定義行星這個名詞,首次將 冥王星 排除在大行星外,並將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組成新的分類:矮行星。 矮行星不需要將鄰近軌道附近的小天體清除掉,其他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還有 塞德娜 、 厄耳枯斯 和 創神星。 從第一次發現的1930年到2006年,冥王星被當成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 但是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許多與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天體在太陽系內陸續被發現,特別是鬩神星更明確的被指出比 冥王星 大(據2015年旅行者發回的數據 顯示, 鬩神星 仍然比冥王星大),使得冥王星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