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0年4月4日 · 《胭脂扣》也沿襲了其一貫寫作風格,具有一種濃郁的舊而美的色彩。 本文將從文中主角如花感情經歷,從人性方面探討女性悲劇命運根源和現實意義。
- 敘述視角
- 人物性格
- 敘述層次
- 結束語
小說常常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講述故事,這種敘述方式能夠自由表達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讀者通過小說第一人稱的敘述,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事件整個發展脈絡。電影敘事比小說敘事靈活,電影通過運動的鏡頭、生動的畫面影像來講述故事,這被稱為“非人稱敘事”,“指影片敘事文本中沒有一種明晰可辨的敘述人聲音作為敘事源出現”。 李碧華創作的小說《胭脂扣》採用了第一人稱(即男主人公袁永定)的敘述視角,通過袁永定第一人稱的敘述,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他與女友凌楚娟的感情變化,以及他對如花的朦朧感情。袁永定如其自我介紹裡所言那樣,是一個生活中不懂浪漫的人,為此袁永定的女友經常抱怨。當一個穿著20世紀30年代的旗袍、梳著20世紀30年代髮髻的美豔女人出現在袁永定的報社時,袁永定在驚訝之餘深深被如花的氣質所吸引。在小說中,讀者跟隨...
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小說與電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揭示人物心理動機、透視個體精神靈魂、沉思人生哲理方面,小說形成了一條清晰的縱深寫作思路。”小說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讀者通過小說的心理描寫,能夠清楚地把握男主角袁永定的性格與對待愛情態度的變化。 袁永定原本是一個有足夠“定力”的不夠浪漫、不夠體貼的香港普通市民,在沒有遇見如花之前,他生活在狹小的工作圈裡,得過且過地掙取一份安定的工資,對生活與愛情都是隨遇而安的態度。這種生活狀況正是這一代香港青年身上所普遍存在的現象。袁永定一次次心理糾結,告誡自己不要多管閒事,不要覺得這個貌美的女人可憐就違背了自己的處事原則,但是如花的苦苦哀求與堅持感動了袁永定,使其最終決定幫助其找尋十二少的下落。在袁永定決定幫助如花的那一刻開始,他的性格與對愛情的...
“在敘事學中,任何敘事都不可能在同一虛構層次上水平進行,任何敘事文本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敘述層次,一為虛構事件層次,一為敘述事件層次。”“在現代小說中以敘事層次來塑造人物早已有之。主敘述層、次敘述層、更小的次敘述層構成了性質各異的互文關係。”因為電影與小說屬於不同的藝術種類,小說經過電影改編後往往會產生主次敘述層顛倒的現象。 小說《胭脂扣》經過電影改編後敘述層次就發生了轉變。在小說中,主敘述層是袁永定與女友幫助來陽間尋找情人的如花。次敘述層是通過如花的回憶講述當年如花與十二少的愛情故事。在主敘述層上,小說著重突出找尋十二少的過程艱難。袁永定去大會堂圖書館查資料被當成色狼。袁永定對如花的事情如此上心,引起女友阿楚嫉妒,與他發生爭吵。袁永定參與“3877”車牌拍賣找尋線索,卻因車牌號要價太低無法...
李碧華創作的小說《胭脂扣》在給讀者展示一段悲情故事的同時,拋出一個現實問題,現實中的情侶在面對感情的挫折時,會不會通過殉情這種極端的方法捍衛所謂的愛情,通過香港市民袁永定與阿楚的現代愛情觀,我們已經找到了答案。關錦鵬導演的電影《胭脂扣》,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突出的是如花與十二少這段奇詭的悲劇愛戀。通過閱讀小說與觀看影片,我們能夠在敘事層面感受到小說與電影側重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藝術魅力。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早已成為當下文化傳播的一種普遍現象,比如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芳華》,引起了文化界、電影界的廣泛關注。儘管由於電影時長的有限影響了小說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性格也不如小說中的豐滿,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電影對小說不同程度的介入,對電影和學起到雙向促進的作用。小說改編成電影...
其他人也問了
《胭脂扣》表述了什麼?
《胭脂扣》描繪了什麼樣的故事?
《胭脂扣》電影版與小說版有何不同藝術魅力?
如何看見十二少的胭脂扣歸還?
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如何捍衛愛情?
李碧华创作的小说《胭脂扣》采用了第一人称(即男主人公袁永定)的叙述视角,通过袁永定第一人称的叙述,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他与女友凌楚娟的感情变化,以及他对如花的朦胧感情。 袁永定如其自我介绍里所言那样,是一个生活中不懂浪漫的人,为此袁永定的女友经常抱怨。 当一个穿著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梳著20世纪30年代发髻的美艳女人出现在袁永定的报社时,袁永定在惊讶之余深深被如花的气质所吸引。 在小说中,读者跟随袁永定的视角,一边在时限内紧张而艰难地找寻十二少的下落,一边回顾了如花与十二少的生死爱恋。
2019年7月12日 · 《胭脂扣》在一開首就已經運用到時空重疊的敘事方式。 小說的故事開首發生在報館內,如花的一句:「先生—」 [1],打破了固有的時間軸,本屬於過去的如花就像一口氣追回了過去那五十三年光景,來到了八十年代的香港。 這樣的開首領起了整個故事,開展了永定與如花之相遇的同時,也推動了情節發展,兩個活在不同時代的人就這樣借一句說話把人生交疊起來。 於讀者而言,這時空錯配或許會產生一種錯亂的感覺。 除了那位言談舉止與現代格格不入的如花,故事中的一切都是富親切感的現代香港,兩者並存同一空間,難免有種分不清時代之感。 兩個時空像被李碧華用繩子捆在一起、形影不分。 在電影方面,導演同樣以時空穿插的主式呈現故事,但導演把如花的過去「前置」在故事開首。
《胭脂扣》(英語: Rouge)是一部1987年 香港劇情片,由 成龍 監製, 關錦鵬 執導, 梅艷芳 及 張國榮 等主演,改編自 李碧華 的 同名小說。 劇情講述十二少及名妓如花的愛情故事。 本片囊括 第24屆金馬獎 及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多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剪接及最佳電影歌曲等 [4][5];亦奪下第10屆法國 南特影展 金熱氣球獎 [6]。 梅艷芳憑本作獲頒 金馬獎 、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許多文獻稱她另外獲得 亞太影展 最佳女主角,成為三料影后 [7],疑似記載錯誤(詳見花絮 8)。 總之,如花已成為 華語電影 中的經典人物。 《胭脂扣》一片參加了多個國際影展,在當年一時無兩。
4 天前 · 《胭脂扣》(英语: Rouge )是一部1987年香港剧情片,由成龙监制,关锦鹏执导,梅艳芳及张国荣等主演,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 剧情讲述十二少及名妓如花的爱情故事。
總括而言,我們可以從關錦鵬著名的《胭脂扣》電影中,剖析香港導演處理本土歷史和記憶的手法。 配合一系列畫面和鏡頭特效,關錦鵬成功地展示了香港古今的時代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