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26日 ·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分為三種,可改變、不可改變及風險尚未明確的因子. 4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1、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30,會增加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2、抽菸:與從未抽菸者相比,抽菸者患胰臟癌的風險大約是其兩倍。. 3、糖尿病:第2 ...

  2. 在大部份個案中,胰臟癌指的是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由胰臟細胞變異增生而形成。 醫學界目前仍未能肯定此病的成因,暫時已知的一些風險因素有: 大部份患者發病時已達65歲以上

    • 胰臟癌症狀一覽表 尤其腹痛要留神
    • 認識胰臟癌成因及高危族
    • 胰臟癌食療推介 減低中招的風險

    胰臟是消化道器官,位於腹腔深處、胃和背脊之間,又與十二指腸連接,主要功用是分泌消化液和製造胰島素。到底胰臟癌症狀是什麼? 1. 腹痛- 胰臟腫瘤壓著腹部神經引起腰痛,不過患者容易混淆腸胃引起的腹痛問題,延誤診斷時機 2. 背痛- 腹痛延伸至背部,尤其在飯後會痛得更厲害 3. 腹脹便秘- 腫瘤生長或壓著十二指腸,會阻礙胃部食物入腸,影響通便 4. 體重急降– 胰臟癌令胰臟減少分泌,令身體無法吸收營養,導致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5. 黃疸- 腫瘤阻塞肝臟膽管引起黃疸,令皮膚和眼睛發黃、尿呈茶色 資料來源: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返回目錄

    近年多位名人死於胰臟癌,例如蘋果「教主」喬布斯、Chanel創意總監「老佛爺」Karl Lagerfeld,以及早前病逝的「金牌監製」錢國偉。早前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指出,胰臟癌在全球常見癌症排名12,死亡率卻排第7,而且有年輕化趨勢。胰臟癌成因及高危族,可從智友站的資料給大家作參考: 1. 65歲或以上人士 2. 男性較女性的患病風險高 3. 吸煙人士的患癌風險比非吸煙人士高2-3倍 4. 糖尿病患者 5. 超重 6. 長期食用動物脂肪和少食蔬菜 7. 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和染料等化學品 8.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病機會比非患者高2倍 9. 遺傳性胰臟炎 10. 慢性胰臟炎 返回目錄

    由於胰臟是控制內分泌控制血糖、外分泌產生消化液的器官,因此一旦患上胰臟癌,對日常生活和飲食構成重大影響。因此要預防胰臟癌,飲食必須要注意: 1. 多吃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及全穀類食品,改善消化和排毒 2. 多吃深綠色/深黃色蔬菜和水果,攝取維他命A、B及C,有助抗氧化 3. 戒除高脂飲食,例如高溫油炸、鹽醃、煙燻及燒烤等 4. 減少飲酒和戒酒 假如不幸患上胰臟癌,影響血糖和消化異常,更要留意飲食,減輕手術及治療帶來的影響: 1. 多吃肉類、魚類、豆類和蛋類,大量補充蛋白質 2. 控制水果份量,每餐後進食一份水果,以免攝取過多果糖 3. 從飯或麵攝取適量澱粉質,有助身體吸收蛋白質。如消化系統較差,則要減少高纖的全穀類食品 4. 監測飯前及飯後血糖,控制好血糖水平 資料來源:長庚醫院、台灣癌症...

  3. 胰臟內分泌神經腫瘤只佔所有胰臟癌的 1 ~ 3 %,目前所知的危險因子只有抽菸,好發年齡平均為 50 歲。一般人更應注意的是長在管上皮細胞的胰臟,很痛且很快致人於死。 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在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晚期癌症。可能的症狀

  4. 胰臟癌.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9%。. 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1到2021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5%。.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7月15日 · 胰臟的表面凹凸不平,中間有一條帶有短分支的細長管,將胰臟分泌的汁輸送到前方的十二指腸,協助消化食物。 胰臟癌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有研究顯示其風險因素包括:

  7. 胰臟癌成因. 胰臟癌的具體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胰臟細胞增生或變異有關。. 基因會控制細胞何時生長、分裂成新細胞和死亡,而癌症則有可能是由於控制癌基因或抑制腫瘤基因的DNA出現變化所導致。. 遺傳基因突變. 遺傳基因突變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