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1日 · 腸癌當中超過95%是由大腸黏膜腺細胞形成,由正常黏膜變成瘜肉,再由瘜肉轉變成腸癌,這段時間往往長達5至10年。 若在這期間進行大腸鏡檢查並發現瘜肉,醫生可即時進行「息肉切除手術」,把大瘜肉整顆切除。

  2. 2024年1月19日 · 大腸癌的復發機率:第4期. 4種大腸癌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一般上是適用於早期的大腸癌患者,由於早期的大腸癌患者還沒出現腫瘤擴散的情況,通常是通過手術治療切除處理。 除此之外,手術治療也會用在於後期的大腸癌患者,但這種情況只會用於舒緩症狀,或當腫瘤已經轉移其他組織,通過手術的方式將其切除或清除乾淨。 2. 化療. 由於化療的副作用比較大,因此通常不會讓早期患者使用,化療的主要對象是從第二期後期開始的高危群體與之後的分期患者。 一般上,化療會以輔助性治療的形式進行,其主要治療目的是通過藥物把癌細胞殺死,並結合其他治療方式來提高患者的治癒率。 3. 放射線治療也就是電療,這是一種以高能量射線來破壞癌細胞的治療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局限的控制或根除癌細胞,以減少腫瘤的大小與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3. 在2021年,大腸癌新症共有5 89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3%。. 當中,男性有3 427宗,而女性則有2 472宗。. 在2021年,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80宗新增大腸癌個案。. 男性和女性的發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8歲及68歲。. 特定年齡組別發病率自50歲起顯著上升。. 大腸癌 ...

  4. 了解大腸癌的復發與二風險. 康復後的病患,可能還是會罹患其他疾病,但他們最大的隱憂是再次罹患癌症,若療程結束後,癌症症狀再次發生,稱之為 事實上,特定的癌症和癌症療程,可能和二次罹患癌症的風險有關。. 就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 ...

  5. 2023年6月2日 · 如何減低腸癌復發的機率? A. 部份確診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腸癌的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為主。 手術後,部份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輔助化療。

  6.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顯示,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過去五年都有超過5,000宗新確診個案,同時亦是本港癌症殺手第二位,2019年因大腸癌死亡的人數超過2,000人,而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稍高,比例約爲1.4比1 。 常見的大腸癌症狀. 以下是大腸癌較常見的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出現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 排便後仍有便意,有排便不清的感覺. 大便由粗條狀變為幼條狀. 大便帶血,視乎腸道出血位置,血會呈鮮紅或深色. 因腸道出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腹部不適,如疼痛、絞痛或腹脹. 原因不明的疲倦和疲勞. 無故體重下降.

  7.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用以診斷腸癌的準確度不足,但可反映腸癌的嚴重性和用作跟進腸癌有否復發。 治療 大部分腸癌都應進行外科切除手術,原因是:

  8. 2020年5月6日 · 在特定的乳癌患者中,多基因表達譜 可以幫助術後化療的決定,在腸癌又如何呢?雖然腸癌也有類似的檢測,而且都能準確地預測無復發存活期,但一般國際指引認為,這些檢測帶來的額外好處並不多,還是建議按上述的病理常規考慮作決定。

  9. 2022年10月11日 · 全面了解大腸癌成因、症狀、存活率及預防方法!. 根據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20年10大常見癌症之中,大腸癌的病發率排名第二,高達5,087宗,佔整體癌症個案達14.9%;死亡率亦是眾癌症中排第二,人數達2,287。. 由此可見,大腸癌是香港最普遍及 ...

  10. 2021年8月9日 · 甘醫生指出,踏入50,出現大腸癌問題的機會率開始提高,建議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作篩檢。如結果是陰性,只需每2年檢測1次;如屬於陽性,病人則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以盡快揪出並切除未有變成癌症的瘜肉,或了解其他令腸道有血的原因,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