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10日 · 興 國. 在茶餐廳吃飯一定會聽到客人點碟頭飯時會說叉雞飯多色多薑蓉或者燒鴨飯多汁加底而飲品則會說凍啡少甜凍奶茶多奶凍檸茶多冰這些多數都出自年輕人或從事體力勞動多的工人之口一般上了年紀的人會說的是切雞飯走色走薑蓉或是燒鴨飯少飯飲品則是凍檸茶少甜齋啡走奶走甜這表示上了年紀的人多數都有三高症狀愛惜身體。 有一天,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一位客人點碟頭飯時說,油雞飯走翼。 走翼? 原來這客人不喜歡吃的是雞翅膀。 我馬上學會了,因為每次我到快餐店叫切雞或油雞飯,常常吃到兩隻雞翼,而我最不喜歡的雞肉部分,就是翅膀部位。 下次我一定會叫燒臘師父走翼。 炒底我第一次聽到也是在茶餐廳,客人點的是滑蛋蝦仁飯炒底,我也時常吃滑蛋蝦仁飯的,但不知道原來還可以炒底──白飯改為蛋炒飯。

  2. 2017年4月11日 · 插圖中提到的絲襪奶茶」、「鴛鴦」、「茶走」,茶記的熱門飲品。. 對行外人來說,其名稱的由來充滿問號,現解構如下:. 「奶茶」指熱 ...

  3. 2019年8月7日 · 2019-08-07. 不同的有不同的口感體驗,有的苦澀,有的甘甜,有的醇厚,有的鮮爽......這些口感差異,來源於茶湯裡包含的茶水浸出物。 比如多酚性苦澀,其中兒茶素的氧化物是構成茶湯滋味鮮爽的主要物質;咖啡鹼性苦,與黃素結合形成絡合物賦予茶湯「醇」及新鮮口感;氨基酸性味鮮帶,與咖啡鹼形成的絡合物是構成茶湯滋味鮮爽的主要物質;可溶性糖是構成茶湯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質,也就是口感體驗上的「回甘」。 再加上不同的茶樹品種、不同的生長環境,茶葉的內含物質含量也不同,所以口感更顯差異,這裡以正山堂金駿眉為例進行講解。 1、小葉種茶樹. 相對比大葉種茶樹而言,小葉種茶樹的氨基酸含量更高,多酚和咖啡鹼含量相對較低。

  4. 2011年8月16日 · 文化人劉細良曾說:「要了解香港的飲食文化只要到港式茶餐廳走一趟便完全明白」,而蛋撻是茶餐廳的其中一種代表食物可從蛋撻看出當時的社會現象及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吃一個新鮮可口的蛋撻,再喝一口港式奶茶或咖啡,是不少香港的習慣。 小小的蛋撻,只是圓形的撻皮,盛載著混合砂糖的蛋漿,沒有漂亮的外表,卻成為老少咸宜的地道小食,甚至和奶茶及「菠蘿油」並稱為香港茶餐廳「地道三寶」。 到底蛋撻的魔力何在,竟能在傳入香港至今,多年來成為港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蛋撻的身世之謎. 究竟蛋撻是來自外國,還是由中國人發明? 早在十七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custard tart。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香港的飲食文化也受英國影響,所以有人認為蛋撻來自英國。

  5. 2020年12月30日 · 林爽兒. 「人走茶涼」! 過了多年,仍然有點戀戀不捨,因此愈能體會到這句說話! 一位前輩年前被公司安排「提早退休」,得知此消息大家心裏都像當事人一般難受,前輩在那公司努力了大半輩子,曾經是公司的重臣,行內受歡迎的人物,且他待人處事十分得體,大家都喜歡他,可是在老闆眼中年紀大便是「過失」,不管你曾經貢獻了多少,你的成績有幾優秀,年紀大便是罪過,最後便是請你「自動退休」。 前輩退休了,生活無憂,大家仍敬重他喜歡他,仍然覺得他很有體面。

  6. 2020年1月22日 · 2020-01-22. 寓文化與敬意. 中國是的故鄉,也是文化的發源地。 聖陸羽的《茶經》中有記載:「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中國人對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竹、平民百姓,無不以為好,固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說。 在歷史的演變中,事已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內容豐富,各呈風采,從婚喪嫁娶到重大節日都舉足輕重。 唐時,飲茶之風甚盛,社會上風俗貴,茶葉成為婚姻不可的禮品。 宋時,由原來女子結婚的嫁妝禮品演變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禮。 至元明時,「茶禮」幾乎為婚姻的代名詞,女子受聘茶禮稱「吃茶」,姑娘收人家茶禮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 清朝仍保留茶禮的觀念,有「好女不吃兩家茶禮」之說。 在我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7. 2018年5月4日 · Mother's Day(母親節)快到了,好好利用假期,和媽媽飲個、吃個包吧。. 不要讓自己留有「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啊。. 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