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6日 · 曾先生說,宏昌有不同師傅做「風火水電」,「風是冷氣、通風系統;火是煮食用具;水是喉管;電是電箱,各司其職才成就大廈的日常運作。 城市的日常維修,需要技藝,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設計、安裝、維修一定要在香港」。

  2. 2021年3月28日 · 52歲的輝哥13年前由維修手提電腦電池起家,2008年在深水埗新高登電腦廣場開創「電池男」(現遷往福仁電腦商場),到現在連電動車電池研發都「撈埋」。 曾經有訪問引述他說在香港整電池他認第二,無人敢認第一。 唯獨手機電池,他就算懂得維修都堅拒不做,「因為維修電話(行內)太多古靈精怪嘢啦,你付出那舊錢是否真的和你得到的零件成正比? 我都懶得和客人爭論」。 300元全新原廠電 打死不要信. 他簡單舉例,有朋友想換iPhone X電池,問他收費,他報價650元,換來質疑:「吓? 鴨寮街收350元,你收我650元? 」他嘆氣,「你覺得鴨寮街有無賺你錢呢? 當然有啦。 他有無可能給你一件300元的電池,然後收你50元人工? 我報價650元,你猜我會不會是電池成本只是300元,然後敢收你350元人工?

    • 對保育古蹟的3類期望
    • 配水庫與密閉空間
    • 連拱頂保留更穩固
    • 若拆除頂蓋 部分景觀將消失
    • 應保留現時開口
    • 主教山配套設施
    • 要有可持續發展策略

    若要將主教山發展成一個新的遊客景點,必須先估算訪客數量以規劃配套設施。以香港科學館及太空館作參考,估計主教山每年可吸引90萬訪客。 對於深水埗街坊,期望卻不同。主教山又稱窩仔山,是一個充滿綠意,屬於街坊的晨運和休憩地方,是鬧市中的郊野公園。他們希望保留主教山現時的面貌,只要求將一些設施改善。 對古蹟保育的人來說,則希望整個配水庫以現况保留,任何發展均不應對配水庫作更大的破壞。但若以發展局常用的古蹟活化計劃處理,則意見頗為分歧,因為已有幾個活化項目以失敗告終。他們不希望此配水庫有同樣的命運。 這三項近乎難以共存的保育與發展目標,如何才能取得各方的共識?

    配水庫的設計與其他古蹟相比,是完全自成一格的。現時大部分認定古蹟,都是供人直接使用的建築物。配水庫則相反,它的內部空間並不希望有人使用,因為它的「居民」是已完成過濾可直接飲用的食水。它只有一個供維修和保養人員作檢查和清洗水庫的細小出入口,屬於密閉空間。 依本港法例,任何人進入密閉空間前,都必須參加理論和實習課程,考試合格取得按《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的「核准工人證明書」,再加上安全和通訊設備,才能進入配水庫。配水庫不是為公眾使用而設計的地方。 水務署在去年底的拆卸工程,雖然破壞了配水庫作為一個完整的古蹟,但就「意外」地令它變成非密閉的空間,提供了開口供未來安裝有需要的出入、通風和消防等設備。亦是這個開口,令配水庫的內部首次與外間的自然光源相輝映,將一個埋藏了超過一個世紀的地底建築物...

    按水務署現稱為「前深水埗配水庫」的虛擬導覽介紹,它的內部直徑為38米,即面積約1100平方米,與香港科學館6500平方米的總展覽面積比較,即約相等於一至兩個展廳。它作為一個獨立使用的空間不算小,但若將所有配套設施(包括洗手間和工作空間等)擺放在內,則不算大。 有意見認為配水庫上蓋或已經弱化,需要拆除部分頂蓋並只保留支柱。我認為應該交由古蹟保育的結構工程師慎重考慮,我只能從我熟悉的物理角度討論這建議的可能後果。 水庫上蓋以雙拱結構承托,較低的圓拱以紅磚砌成,紅磚上方為五邊形的花崗岩墊石基座,承托着以混凝土製成的圓拱。科學館開幕時有一個拱橋展品,由5塊獨立的梯形拱面加基座組成,砌成後可輕易地承托參觀者的重量,這是因為拱頂連基座在受壓時會變得更穩固。若只拆除部分拱頂並僅保留支柱,沒有了上方的橫向支...

    此配水庫令人驚艷,是一系列獨特組合的結晶:由直線和弧線組成的重複建築線條,不同角度呈現不同形態;粗琢的花崗岩立柱、紅磚的弧拱、混凝土的拱形上蓋,再加上山上綠色的植物、天晴時蔚藍的天空、金黃色的陽光等,形成不同層次色彩亮麗的景觀,是這配水庫曝光之後能廣泛網傳的重要原因。若將配水庫的頂蓋大部分拆除,有部分景觀將會永遠消失,這是日後無法補救的。 從香港配水庫建築的歷史看,最早期的如舊油麻地配水庫,內牆完全由紅磚砌成,發展至此配水庫由花崗岩、紅磚和混凝土互相配合,過渡至之後完全由混凝土作材料。此配水庫屬於舊式建築方法在香港發展至最大型的個案。

    坊間談論此水庫的未來用途,除供公眾參觀外,主要為宴會和音樂會等。後兩項用途明顯地有頂蓋會更為優勝。我認為此配水庫應保留現時開口,其餘部分作全面修復並只增加必須的鞏固工程。水庫在修復後主要時間可開放讓遊人參觀及拍照;其餘時間可以供公眾租用,舉辦婚禮、會議、展覽、劇場表演、甚至襌修和瑜伽等可收取費用的項目。 從創意的角度思考,配水庫樓底高超過6米,加上建築物的內部線條,可化身為一個以光影投射作媒體的創意空間。香港本地有不少光影創作人,日本teamLab是外地可供參考的例子,能讓這個空間誘發出具特色的創意表演效果。 這地方本身就是水庫,可以儲存超過4米深的水。水庫地面的承重力遠超過科學館展廳地面的設計承重,因此在水庫底擺放裝置於承重上不應是問題。雖然它現時未必仍可承受4米深的水壓,但估計較淺的水量...

    現時從街道通往山頂,只有幾條有不少梯級的小道,但作為旅遊景點,必須增建全新的無障礙通道。往此山頂並不適宜建立車道,但可考慮依海防博物館的模式,在石硤尾港鐵站旁興建從路面直達山頂的升降電梯。 其他設施包括洗手間、辦公室、長短期展覽場地、餐飲小食部等,則應在水庫旁邊興建。主教山有足夠的空間增建有關設施,並可以一所中型博物館(如香港太空館)的大小作規劃基礎。 在經費許可下,新建築物可參考澳門博物館的模式,即除必須的室外設施外,其餘的均建在地面之下,上蓋盡量保留現况或其後以綠化覆蓋,讓大部分戶外空間予街坊使用。在水庫外圍建設地下展覽館,亦可以讓觀眾認識水庫的外部結構。戶外可以參考台北自來水博物館的模式,擺放一些大型的供水喉管設備或由喉管設備製作成的戶外雕塑,成為一個具特色主題的戶外空間。 展覽內容應...

    要讓配水庫日後能夠可持續發展,最理想是由康文署以博物館或水務署以教育中心的模式來營運。但若需要按現時的古蹟活化方式由非牟利團體經營,則必須分開處理基建和營運這兩個項目。 基礎建設可以參考海洋公園的模式,由香港政府作一筆過的撥款;亦可以參考大館的模式,由政府及馬會共同承擔。部分項目如主教山周邊環境的改善,可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如康文署以現有撥款機制處理。 若由非牟利團體營運,這個項目的基礎建設規模,應以每年可持續自負盈虧為目標,即要求每年的總收入,有能力支付這項目的每年營運及基礎設施維修和改善的費用。健全的收益應有多個來源,包括門票、活動的收入、場地的租金、公眾的捐款、特別項目的政府和機構撥款等。這當中需要在基建上有合適的配套設施如特備展廳、會議室、課室、餐廳、小食部、紀念品店等,能夠以商業模式...

  3. 另一個讓藤器可長久陪伴主人的原因,就是容易維修,只要選出適合長寬的藤皮、藤料,就有可能修補,再用幾年。相反塑料家具用久後會脆化、變形等,一般都沒有修補方法。顏色質感隨年月改變 藤器另一有趣之處,就是它隨着使用時間,顏色會慢慢改變。

  4. 2022年7月29日 · 前深水埗配水庫是本港首個築成圓形的戰前地下水務建築,直徑約40多米,建於石硤尾窩仔山頂,1951年曾維修,後來廢置,於2021年6月獲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探古」版主Nicky表示,今次導賞團正好讓公眾了解百年前香港水務工程的建築,以及當時先進 ...

  5. 2022年1月30日 · 工廈興建時沒有消防水缸和完備的供水系統市建局撥出1600多平方呎的樓面面積用作放置公用設施並以象徵租金租予法團往後的檢查和維修則由法團承擔何國聰舉例以前工廈從街喉直接取水現在加設水泵穩定水壓

  6. 2023年9月17日 · 渠務署曾分析2017至2019年200多宗水浸個案,當中超過六成是渠道入水口被垃圾、枯葉或其他經地面徑流冲下的雜物阻塞所致,故有必要及時清渠。 「兩個膠袋都已經將個『咖喱缸』(雨水渠)塞咗」,陳健碩說即使雨水渠的設計流量大,一旦淤塞,實際流量便會大減,降低排水能力。 到底署理渠務署長徐仕基於記者會上提及的「200年一遇」渠道容量設計是什麼概念? 根據渠務署資料,其中一個防洪設施——大坑東蓄洪池容量為10萬立方米,設計可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即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降雨量,似乎「200年一遇」的容量設計是它的4倍?

  1. 相關搜尋

    水電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