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作者: 莊子及門徒.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 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 今奚為奚據? 奚避奚處 ? 奚就奚去? 奚樂奚惡?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 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 ,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 若不得者, 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 用,其為形也亦外矣! 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 矣!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 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之苦也! 其為形 也亦遠矣! 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誠善邪? 誠 不善邪? 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 故曰:“忠 諫不聽,蹲循勿爭。 ”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 誠有善無有哉?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譯文對照: [不顯示] [英文翻譯] 先秦兩漢 -> 道家 -> 莊子 -> 外篇 -> 至樂. URN: ctp:zhuangzi/perfect-enjoyment. 至樂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至樂的討論及參考資料。 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 概觀
    • 作者
    • 題解
    • 原文
    • 譯文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莊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子等大體同時期,死時享年83歲。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戰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祖上系出楚國貴族,後因楚國動亂,遷至宋國,並在宋國與老鄉惠子結識。莊子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幾乎一生退隱。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至樂”是首句中的兩個字,意思是最大的快樂。人生在世什麼是最大的快樂呢?人應怎樣對待生和死呢?篇文的內容就在於討論、回答這樣的問題。

    全文自然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無為哉”,連續五句提問後,列舉並逐一批評了世人對苦和樂的看法,指出從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快樂,所謂“至樂”也就是“無樂”。第二部分至“故止也”,寫莊子妻子死時鼓盆而歌的故事,借莊子的口指出人的死生乃是氣的聚合與流散,猶如四季的更替。第三部分至“我又何惡焉”,指出“死生如晝夜”,人只能順應這一自然變化。第四部分至“復為人間之勞乎”,借髑髏之口寫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勞苦。第五部分至“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借孔子之口講述一個寓言故事,指出人為的強求只能造下災禍,一切都得任其自然。第六部分至“予果歡乎”,指出人的死生都不足以憂愁與歡樂。餘下為第七部分,寫物種的演變,這一演變的過程當然是不科學的,沒有根據的,其目的在於說明萬物從“機”產生,又回到“機”,人也不例外;從而照應了首段,人生在世無所謂“至樂”,人的死與生也只是一種自然的變化。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惽惽,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

    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天下有最大的快樂還是沒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東西還是沒有呢?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又依據什麼?迴避什麼又安心什麼?靠近什麼又捨棄什麼?喜歡什麼又討厭什麼?

    世上的人們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貴、長壽和善名;所愛好喜歡的,是身體的安適、豐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和動聽的樂聲;所認為低下的,是貧窮、卑微、短命和惡名;所痛苦煩惱的,是身體不能獲得舒適安逸、口裡不能獲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獲得漂亮的服飾、眼睛不能看到絢麗的色彩、耳朵不能聽到悅耳的樂聲;假如得不到這些東西,就大為憂愁和擔心,以上種種對待身形的作法實在是太愚蠢啊!

    富有的人,勞累身形勤勉操作,積攢了許許多多財富卻不能全部享用,那樣對待身體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貴的人,夜以繼日地苦苦思索怎樣才會保全權位和厚祿與否,那樣對待身體也就太忽略了。人們生活於世間,憂愁也就跟著一道產生,長壽的人整日裡糊糊塗塗,長久地處於憂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樣對待身體也就太疏遠了。剛烈之士為了天下而表現出忘身殉國的行為,可是卻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真正的好呢,還是實在不能算是好呢?如果認為是好行為,卻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認為不是好行為,卻又足以使別人存活下來。所以說:“忠誠的勸諫不被接納,那就退讓一旁不再去爭諫。”伍子胥忠心勸諫以致身受殘戮,如果他不努力去爭諫,忠臣的美名也就不會成就。那么果真又有所謂好還是沒有呢?

    如今世俗所從事與所歡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樂果真是快樂呢,果真不是快樂呢?我觀察那世俗所歡欣的東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拚死競逐的樣子真像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人人都說這就是最為快樂的事,而我並不看作就是快樂,當然也不認為不是快樂。那么,世上果真有快樂還是沒有呢?我認為無為就是真正的快樂,但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煩惱的。所以說:“最大的快樂就是沒有快樂,最大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

    天下的是非果真是未可確定的。雖然如此,無為的觀點和態度可以確定是非。最大的快樂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無為算是最接近於使自身存活的了。請讓我說說這一點。蒼天無為因而清虛明澈,大地無為因而濁重寧寂,天與地兩個無為相互結合,萬物就全都能變化生長。恍恍惚惚,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產生出來!惚惚恍恍,沒有一點兒痕跡!萬物繁多,全從無為中繁衍生殖。所以說,天和地自清自寧無心去做什麼卻又無所不生無所不做,而人誰又能夠做到無為呢!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弔唁,莊子卻正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惠子說:“你和你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她幫你養大孩子現在因衰老而死去,人死了你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3. 作品名稱:至樂. 創作年代:戰國. 作品出處:《莊子 ·外篇》 文學體裁:散文. 作者:莊周.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 南華真人 ”,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 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 商丘縣 東北 民權縣 境內)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 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道家) 莊子 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莊子》(又名《南華經》、《南華真經》,一說為莊子的後世信徒所作)。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 老莊 ”,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至樂 (黃仲金 書刻)

  4. 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羣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编辑] 天下有至樂无有哉? 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今奚為奚據? 奚避奚處? 奚就奚去? 奚樂奚惡?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 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 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惽惽,久憂不死,何苦也! 其為形也亦遠矣。 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誠善邪? 誠不善邪? 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 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 」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 誠有善无有哉?

  7.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 一?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 一?3 一 注 忘歡而後樂足,樂足而後身存。將以為有樂耶?而至樂無歡;將以為無樂耶?而身以存而無憂。4 疏 此假問之辭也。至,極也。樂,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