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MoneyHero 首度推出信用卡季度報告,綜合2024年首季信用卡優惠改動,列出於現金回贈及里數範疇最受歡迎信用卡,了解信用卡最新趨勢。 2023 V.S. 2024 信用卡變動. 與2023年相比,2024年某些信用卡調整回贈類別,或加減回贈率去迎合消費者所需,今年特別有兩張信用卡改動較大,包括恒生MMPOWER World Mastercard及中銀Chill Card。 MoneyHero同時留意到有信用卡首季增加特定商戶優惠,與市面上另一信用卡建立優惠陣營。 亦有銀行因應社會潮流加入內地信用卡優惠,吸引消費者以該信用卡簽賬。 2024年首季最受歡迎信用卡排行榜. 信用卡於首季有多項變動﹐有影響信用卡的受歡迎程度嗎?

  2. 伊波拉病毒 係咪咁得人驚?. 伊波拉病毒最初喺幾內亞、利比里亞同埋塞拉利昂爆發,疫症至今已經奪去左數以千計既性命同埋感染左上萬人。. 經過左SARS同埋H1N1之後,相信唔少香港人都會對伊波拉有所提防。. 但到目前為止香港都未有伊波拉既感染個案,所以 ...

    • 量化寬鬆是甚麼?
    • 美國聯儲局量化寬鬆措施
    • 量化寬鬆的後果
    • 量化寬鬆對全球經濟影響
    • Qe後可選擇買甚麼?

    量化寬鬆是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的一種,主要是由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部門)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以金錢買入債券、證券(即股票)甚至房貸等資產,讓企業的資金增加;由於企業會將資金存入銀行,這便間接令市面上的商業銀行資金增加,將流動性(錢)由中央銀行的體系,注入至外部銀行體系。換言之是間接增加市面流通的貨幣,因此被視為間接「印銀紙」。

    美國聯儲局於本港時間2022年6月16日凌晨公佈最新議息結果,加息0.75厘,是自1994年以來最大加幅,聯邦基金利率升至介乎1.5至1.75厘範圍。聯儲局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指由於通脹過高,所以決定加息0.75厘,預示7月可能加息0.5厘或0.75厘,但強調0.75厘的加幅不會成為常態。 鮑威爾預期,至2022年夏季末,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2厘以上,3厘以下,至2022年底升至3至3.5厘。聯儲局預測,2022年底利率中位數為3.4厘,至2023年底上調至3.8厘,2024年開始減息,到2024年底下調至3.4厘。

    量化寬鬆措施可以直接有效地刺激經濟,很多時都有直接快速的效果,例如直接導致資產價格增加,形成股樓皆升的局面;熱錢增加亦可以帶動投資及消費,有間接振興經濟的作用。 不過,QE所帶來的後續問題亦不少,首先若經濟活動未能配合,最直接的問題是令貨幣貶值,引發通脹甚至貧富懸殊加劇;而熱錢充斥市場,貸款增加,資金流向股市樓市,若QE持續多年,長遠會形成資產泡沫的問題。另外,由於QE前提是在利率接近零的時候推出,利率或會進一步向下,甚至出現負利率情況,簡單而言是放在銀行的錢會減少。

    美國2009年QE

    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海嘯,使到大量的資產貶值,財富大量蒸發,於是出現了2009年3月的量化寬鬆。簡單而言,量化寬鬆令市場大量增加貨幣並湧入市場,購買各種各樣的資產,於是資產升值,已蒸發的財富不但還原了,甚至增加。 資產貶值、財富蒸發使大量企業、個人破產,結果是銀行及保險公司也會受拖累而破產。可以想像,一旦所有的銀行及保險公司破產,全球經濟會如何?銀行欠缺資金,一定會向所有的企業與個人追收貸款,結果是企業與個人破產;銀行與保險公司一旦破產,存款於銀行、買了數十年的保險,所繳交的保險費也將化為烏有。 因此,2009年的量化寬鬆的確挽救了當時的全球經濟,這就是量化寬鬆帶來的正面經濟影響。很快的,全球經濟在金融海嘯重挫之後復甦。

    資產升值卻加劇貧富懸殊

    當年,西方國家在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的同時,並沒有推出財政政策。也就是說,政府並沒有刻意增加開支,讓更多人得到工作,而只是將量化寬鬆所創造出來的金錢注入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使到金融資產、房地產資產升值,但是一般人並沒有增加收入。結果是擁有金融資產、房地產資產的人因資產升值而變得更有錢,沒有資產的貧民依然一無所有,社會的貧富距離擴大,這是當年量化寬鬆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貨幣政策 + 財政政策

    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中國早在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之前,就在2008年10月推出「4萬億基建」。「4萬億基建」就是財政政策,政府投入4萬億人民幣,聘用大量的人參與基建,於是這批人有了收入,就有消費,消費增加就出現通脹。當然,中國的「4萬億基建」,錢也是由人民銀行創造出來,與美國的量化寬鬆異曲同工,分別是美國純粹以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來處理問題,中國則雙管齊下,貨幣政策再加財政政策。 量化寬鬆創造了大量貨幣,這些貨幣很自然地投入金融市場,於是股價回升,特別是金融股,因為銀行與保險公司是屬於「大得不能倒」的企業,因此成為美國政府及西方國家重點量寬的對象。當時,包括美國、英國這些老牌傳統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一度出現政府因為大量購買金融股股票,而使到政府竟然成了這些金融企業的大股東,被傳媒視為走向「社會主義」。 不過,數年之後美國經濟復甦,股價回升並創新高,美國政府也決定將當年買入的股票,以市價於市場售出。有趣的是,美國政府這一買一賣之間還賺了大錢,正是符合低買高賣的基本投資原則。股神巴菲特更早在美國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之前就入市買股票,特別是金融股,成了大贏家。 相關閱讀:經濟差買咩好?逆市...

    股市

    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策略也得做全球性的考慮,那些可以復工但沒有訂單的企業,盈利依然會受打擊。不過,由於量寬使到利率降至零,因此對固定收益的企業,如公用事業股,就有投資收息的價值。此外,疫情使到更多人上網,網購、網遊、雲端服務、5G……等等的新經濟股也備受重視,反彈力度最強。

    匯市

    美國量寬使到美元供應增加,其中一部分美元就流入香港買港元,原因之一是港元的利率並不像美元那樣跌至零。港元與美元之間存在約1厘息差,借美元買港元成了利差交易,這使到港元兌美元升值至香港金管局規定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逼使金管局大量入市買美元,向市場投入港元,金管局投入的港元,估計一部分也會流入股市。

    樓市

    資金會不會也流入樓市?也許會,但應該不多,畢竟這些錢屬於熱錢,熱錢來去都很快,不該對資金長期積壓的樓市有興趣。不過無論如何,市場錢多,股市反彈也會導致樓價反彈。但是值得留意的是:疫情使到人們的收入減少,收入多租金自然下跌,租金下跌也會對樓價造成壓力。 相關閱讀:投資交叉點!買樓定買股票? 撰文:曾淵滄、MoneyHero團隊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延伸閱讀︰【投資入門攻略】新手投資理財前必睇教學 延伸閱讀:【股票板塊】一文了解咩係藍籌、ETF、收息股同新經濟股! 延伸閱讀:【股票開...

  3. 美國的稅改方案,終於在2017年聖誕節前獲國會通過,今次美國稅改主要是將企業所得稅率從百分之35降至百分之20,而美企業因避稅而存放在海外的2.6萬億美元資金,也可一次繳納百分之14稅率而調回美國投資,藉此提振美企在美國本土投資意欲,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萬賢認為,既然稅改方案已獲通過,這單新聞恐怕已成過去式,市價或已反映了大部份(若非全部)利好消息,而且美國3大指數均在歷史高位,要留意明年美股沽壓會否蔓延至港股。 7.美債牛市轉熊.

  4. 跟武則天學理財:吸金女王成功之路. MoneyHero. 最後更新於 08 七月, 2015. 武則天為一介女流,卻能登上權力最高點,成為中國首位女皇帝,其智慧以及計謀,是為很多時代女性嘅借鏡。. TVB近期在港播出《武則天》一劇,武則天熱潮再度重現,戲中飾演武則天嘅范 ...

  5. MoneyHero. 最後更新於 21 六月, 2022. 衍生工具 (derivatives),是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期貨、期權、以及牛熊證和窩輪等等。 現在就由 MoneyHero 簡單介紹一下港股部分衍生工具的原理及運作,讓大家可以評估風險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衍生工具: 對沖教學 | 牛熊證 | 界內證 | 期貨 | 期貨陷阱 | 期指 | 期權 | 窩輪 | 反向ETF. 窩輪. 在香港,窩輪是最受歡迎的投資產品之一。 它的交易額已達到香港主機板總成交量的兩成。 窩輪是香港證券交易所買賣的一種期權合約,為某相關資產的衍生工具,通常由窩輪發行商發行。

  6. 新冠肺炎保障三部曲. 不怕一萬最怕萬一,如果不幸成為那千份之一的「幸運兒」確診新冠肺炎,而你又早已買了保險,當然想知道可以從保險中獲得什麼賠償,希望以下綜合的資料,能夠幫到大家有個簡單概念。 基本上一旦不幸確診,確診者一般會面對三種情況: 1. 住院接受治療. 2. 強制隔離. 3. 不幸身故. 第一種情況,就是被安排住院接受治療,而你又在確診前購買醫療保險的話,一般來說你可向保險公司索償診斷賠償及住院現金保障。 而針對新冠肺炎的情況,市面上很多保險公司都推出額外保障,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詳細 列表 。 第二種情況就是強制隔離,不論是入住隔離營或在家隔離,只要是因疑似感染或確診新冠肺炎而被香港政府強制隔離就有機會向保險公司索償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