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6日 · 董慕節外孫張存華社交平台貼出照片,指家人26日為董慕節舉行喪禮。 (張存華Facebook 圖片) 張又指出,作為家中的第三代,他和祖父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非常幸運能夠有這位祖父,形容對方以優雅和慷慨的方式,傳授自己101年來的智慧。 張存華稱,祖父與一些最優秀思想家的友誼,以及他們分享的經驗教訓,使他感到很榮幸。 這些經歷和他們帶來的祝福,將成為他們一家人的永久珍藏。 「今朝放下鐵算盤 灑脫逍遙不沾塵」 張存華最後亦以中文寫上「今朝放下鐵算盤,灑脫逍遙不沾塵,道山蓮池花待放,色空了悟便歸真。 」並hashtag「忠孝節義」、「往來無白丁」。 家人讚頌為「一位真正的傳奇人物」 原名沈均輝的董慕節,1959年到港,曾為不少名人批命,除了黃霑、倪匡等。

  2. 2024年4月22日 · 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命理大師「鐵板神算」慕節逝世,享壽101歲。 原名沈均輝的慕節,1959年到港,曾為不少名人批命,包括黃霑、倪匡等,黃霑更曾指命書字字準確。 他也曾為馬榮成批命,坊間一直流傳其中的批句「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促使馬榮成自立門千戶,並創作出《風雲》。 家人讚頌為「一位真正的傳奇人物」 慕節的家人在4月20日晚上在facebook發帖,形容他是「一位真正的傳奇人物」,「他給我們帶來了101 年的愛和智慧,他默默地堅強,總是努力工作,毫無怨言。 帖文又指,慕節是「一位無名英雄」,「他的生命充滿了堅韌和仁慈,他的一生將在我們心中的花園中永遠綻放,當他步入永恆的懷抱時,他的愛仍然是我靈魂中的指南針,指引我。 據稱25歲學鐵板數 3個月滿師.

  3. 2024年4月22日 · 麥玲玲. 運程命理. 命理大師「鐵板神算」董慕節逝世,享壽101歲。 董慕節生前享負盛名,曾為不少名人批命,包括黃霑、倪匡等。 玄學家麥玲玲讚譽董慕節為「一代宗師」,

  4. 2024年4月22日 · 有「鐵板神算」之稱的命理大師董慕節逝世,家屬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證實死訊,享高壽101歲。 董慕節原命沈均輝,生前享負盛名,於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曾為不少名人批命,包括黃霑、倪匡、黃玉郎等,亦是不少娛樂圈與文化界人士批命的指定宗師。 其中,香港漫畫傳奇作家馬榮成亦曾請董慕節批命,更受一句「一遇風雲便化龍」啟發,創作代表作品《風雲》,成為當時風靡全港的武俠漫畫名作。 「鐵板神算」董慕節為傳奇人物,享負盛名。 (董慕節家人授權使用) 馬榮成曾於文雋網台節目受訪時提及《風雲》的靈感來源,資深電影製作人文雋提到:「知道在玉郎機構有一個氛圍,黃先生與祁先生成日搵人算鐵板神數,搵董慕節,好似你都有算過。 」馬榮成表示正因算鐵板神數便有「一遇風雲便化龍」的靈感:「算嗰陣我冇呢個靈感。

  5. 2019年8月14日 · 「我哋全年無休。 」羅偉立是長生店永福殯儀館的接班人,殯儀館由祖父母輩創立,三代經營。 店舖除了年初一、清明節、重陽節,全年都要運作,即使是懸掛十號風球。 羅偉立自22歲加入別人眼中厭惡性行業,由仵工開始做起,不假手於人,五年來鮮有休息。 站穩陣腳後,這位新人對行業陋習看不過眼,在公司帶頭進行多項改革,如VR睇場、引入日本製西式靈車、紙棺木等。 「對客人要尊重。 」作為第三代接班人,這份工作對他而言,不止是家業,「我係做緊影響人一世嘅嘢。 攝影:歐嘉樂. 訪問當日懸掛八號風球,永福殯儀館員工忙過不停。 羅偉立說,因為火葬場全年無休,長生店即使十號風球亦會運作。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他和員工乘靈車上火葬場,途中山路塌樹,只能等消防員營救。 太子爺入行做仵工.

  6. 2019年8月15日 · 1. 親友離世後,悲傷之餘還要在短時間內替逝者處理身後事,在一般人沒有太多殯儀知識,對殯儀流程及細節不甚了解的情況下,為求令逝者盡快入土為安,往往會經朋友或殯儀經紀的協助,委託長生店辦理相關手續及籌備喪禮。 然而,往往易因情況倉促,容易產生糾紛;消委會曾接到投訴,有消費者在最初為先人選擇了3.3萬元的服務,卻在交付訂金後,才得知費用並不包括棺木、花圈、喃嘸師傅等服務,惟消費者因不想影響家屬心情,最終連同所有服務和雜費共支付了8萬元,但認為公司在家屬心靈脆弱時以不當手法推銷,極有問題。

  7. 2016年10月22日 · 早前一項關於殯葬服務的調查顯示,愈來愈多人希望喪禮趨簡約寧靜,近三分二受訪者希望儀式收費細節更加透明。 吳澤峰因為父親喪禮的難堪經驗,轉行當禮儀師,矢志令殯喪更簡約透明。 他嘆道,香港人連死後也要面對土地問題,愈來愈多人選擇身後化繁從簡,讓塵歸塵、土歸土。 吳澤峰曾遇不盡老實的禮儀師,為父親辦了場馬虎的葬禮,於是他毅然入行,改變殯儀業的封閉情況。 (黃寶瑩攝) 年輕一代擺脫傳統 捨棄吵鬧、專心悼念. 調查機構「愛百合」代表卜雅穎表示,戰後一代的教育水平較高,他們願意多作嘗試,希望擺脫傳統,舉行個人化葬禮。 卜雅穎指出,為了舉行個人化的葬禮,不少客人願意花時間與禮儀師開會,親自選擇照片、顏色與音樂。 靈堂亦會播放逝者喜歡的音樂,以鋼琴伴奏帶動氣氛,有客人更會播放大戲粵曲,紀念老一輩的先人。

  1. 相關搜尋

    董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