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3日 · 蘋果公司 (英語: Apple Inc. ),原稱 蘋果電腦公司 (英語: Apple Computer, Inc. ),是源自 美國 的 跨國 科技公司 ,總部位於美國 加州 的 庫比蒂諾 ,與 亞馬遜 、 谷歌 、 微軟 、 Meta 並列為五大 科技巨擘 。 目前的業務包括設計、研發、 手機 通訊和銷售 消費電子 、 電腦軟體 、線上服務和個人電腦。 [7] [8] [9] 1976年4月, 史蒂夫·賈伯斯 、 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和 羅納德·韋恩 創立了蘋果公司,目的是為了研發和銷售沃茲尼亞克 Apple I 個人電腦,但韋恩12天後就放棄了自己的股份。 1977年1月,正式確定公司名稱為「蘋果電腦公司」,包括 Apple II 在內的電腦銷量迅速增長。

  3. 蘋果公司 (英語: Apple Inc. ),原稱 蘋果電腦公司 (英語: Apple Computer, Inc. ),是源自 美國 的 跨國 科技公司 ,总部位于 加州 庫比蒂諾 亚马逊谷歌 、 微软 、 Meta 並列為五大 科技巨擘 。. 目前的業務包括设计、研發、 手機 通訊和销售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發展歷史
    • 公司專利
    • 商標由來
    • 硬體產品
    • 軟體產品
    • 公司管理
    • 公司戰略
    • 國際排名

    蘋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賈伯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並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2007年1月9日更名為蘋果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庫比蒂諾。

    蘋果公司1980年12月12日公開招股上市,2012年創下6235億美元的市值記錄,截至2014年6月,蘋果公司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蘋果公司在2016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9名。2013年9月30日,在宏盟集團的“全球最佳品牌”報告中,蘋果公司超過可口可樂成為世界最有價值品牌。2014年,蘋果品牌超越谷歌(Google),成為世界最具價值品牌。

    2016年9月8日凌晨1點,2016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美國舊金山的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舉行。10月,蘋果公司成為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2017年1月6日早晨8點整,“紅色星期五”促銷活動在蘋果官網正式上線,瞬間大量用戶湧入官網進行搶購,僅兩分鐘所有參與活動的耳機便被搶光;2月,Brand Finance發布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蘋果公司排名第二;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蘋果公司排名第3位;7月20日,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第9位。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蘋果公司排名第3位。

    2018年8月2日晚間,蘋果盤中市值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股價刷新歷史最高位至203.57美元,當前漲幅超過1%。

    •公司名稱:蘋果公司

    •外文名稱:Apple Inc.

    •總部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庫比蒂諾市

    •成立時間:1976年4月1日

    •經營範圍:電腦硬體、電腦軟體、消費電子產品、數字發布、零售

    •公司性質:上市公司、跨國企業

    成立公司

    1971年,16歲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和21歲的史蒂芬·沃茲涅克(Stephen Wozniak)經朋友介紹而結識。 1976年,賈伯斯成功說服沃茲裝配機器之餘跟他去推銷,他們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組成了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同年5月,賈伯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訂購50部後來被稱為Apple I的設備,並在交貨時支付每部500美元。賈伯斯取得了這份訂單後,出售自己貴重物品進行籌款,並且說服大型電子零件分銷商Cramer Electronics店鋪信用部經理,先給零件後付款,最終賈伯斯成功的完成這筆交易。197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註冊成為“蘋果電腦公司”。同年,沃茲已成功設計出比Apple I更先進的Apple II。賈伯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另一說法為韋恩為了健康選擇放棄瘋狂的工作)。當時的蘋果電腦公司缺乏資金來源。賈伯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麥克·馬庫拉注資9.2萬美元並和賈伯斯聯合簽署了25萬美元的銀行貸款。 1977年4月,蘋果公司在首屆西岸電腦展覽會(West Coast Computer Fair)上推出Apple II。Apple II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個人電腦。Apple II 型也首度擁有輸出單聲道聲音的架構,使個人計算機不再是啞巴。Apple II 型在80年代已售出數百萬部,還擁有多種改良型號,包括蘋果 IIe 和 IIgs 等。此兩種計算機一直到 90 年代末期,仍然可以在許多學校里發現蹤影,成為個人計算機的代表作。

    公司上市

    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公開招股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當時他們吸引的資金比1956年福特(Ford)上市以後任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歷史上的公司創造了更多的百萬富翁。在五年之內該公司就進入了世界500強,是當時的最快記錄。

    新品研發

    80年代起,蘋果在個人電腦業務遇到新興的競爭對手。他們之中份量最重的是電腦業的“頭號人物”——IBM。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以CEO史蒂夫·賈伯斯女兒的名字命名的新型電腦Apple Lisa,這是全球首款將圖形用戶界面和滑鼠結合起來的個人電腦。Lisa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可以說沒有Lisa就沒有Macintosh(在Mac的開發早期,很多系統軟體都是在Lisa上設計的),其具有16位CPU,滑鼠,硬碟,以及支持圖形用戶界面和多任務的作業系統,並且隨機捆綁了7個商用軟體。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蘋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處時代的產品,但過於昂貴的價格和缺少軟體開發商的支持,使蘋果電腦公司再次失去獲得企業市場份額的機會。Lisa在1986年被終止,余貨被埋在猶他州的垃圾堆填區,該電腦被視為蘋果公司最爛的產品之一。 1984年1月24日,Apple Macintosh發布,該電腦配有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作業系統,成為計算機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Mac電腦一經推出,即受到熱捧,人們爭相搶購,蘋果電腦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Macintosh延續了蘋果的成功,但不能達到它最輝煌時的水平。 1985年,賈伯斯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勳章。賈伯斯堅持蘋果電腦軟體與硬體的捆綁銷售,致使蘋果電腦不能走向大眾化之路,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占大片市場,使得賈伯斯新開發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賈伯斯。

    專利數量

    根據全球專利資料庫、分析解決方案以及網路服務製造商IFIClaimsPatentServices統計的數據,2013蘋果公司總計獲得1775項專利,排名也從第22位提升至第13位。

    具體專利

    1.玻璃樓梯,專利號:D478,999S。獲得專利日期:2003年8月26日。 2.蘋果店內iPad支架,專利號:D662,939S,獲得專利日期:2012年7月3日。 3.iPhone包裝,專利號:D596,485S,獲得專利日期:2009年7月21日 4.圖像用戶界面,專利號:D604,305S,獲得專利日期:2009年11月17日 5.iPhone的機身設計,專利號:D593,087S,獲得專利日期:2009年5月26日。 6.蘋果耳機末端的膠套,專利號:8,280,093,獲得專利日期:2012年10月2日。 7.音樂圖示,專利號:D668,263S,獲得專利日期:2012年10月2日。 8.蘋果耳機扣,專利號:D577,990S,獲得專利日期:2008年10月7日。 9.高觸感手套,專利號:7,874,021,獲得專利日期:2011年1月25日。 10.柔性電子設備,專利號為No. 8,929,085,獲得專利日期:2011年1月6日。 11.2015年1月21日,美國專利商標局今天公布了一項蘋果新獲得的專利,其講述的就是一種可以運用到未來Mac、iPhone、iPad甚至是AppleTV身上的眼部追蹤技術。 蘋果將這項技術命名為“抵消移動指示器知覺消逝的系統及解決方案。” 12.2015年3月,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了蘋果一項為“計算設備”內部元件加入防水功能的專利。

    1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誌由羅·韋恩(Ron Wayne)用鋼筆畫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牛頓在蘋果樹下進行思考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也想要效仿牛頓致力於科技創新。但是這個logo圖形複雜並且不容易被記憶,只在生產Apple I時使用,所以很快被蘋果所拋棄。

    1976年由賈伯斯決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商標來配合Apple II的發行使用。於是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像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到。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1998年,在新產品 iMac、G4 Cube上套用了全新的半透明塑膠質感的新標誌,標誌顯得更為立體、時尚。這一次標誌變化的原因是新產品都採用透明材質的外殼,為了配合新產品的質感而改變。黑色標誌也幾乎同時出現,大部份是出現在包裝、商品或需要反白的對比色上,為了配合產品的宣傳。至今蘋果的單色標誌仍然被使用著,也是最能體現Steve Jobs對蘋果的品牌定位的標誌。

    2001年,蘋果標誌變為透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首次被推出市場的Mac OS X系統而改變的。這次蘋果的品牌核心價值從電腦轉變為電腦系統,蘋果標誌也跟隨了系統的界面風格變化,採用透明質感。

    2007年再次變更為金屬帶有陰影的銀灰色。蘋果推出iPhone手機時,也正式地將公司名從蘋果電腦公司改為蘋果公司。蘋果標誌採用玻璃質感的標誌,為了配合iPhone 創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觸控螢幕幕技術,帶了一種全新的用戶體驗而設計的。

    2013年變更為具有扁平化風格的無凹凸感純黑色Logo,並沿用至今。

    蘋果公司主要的硬體產品有:

    智慧型手機:iPhone

    筆記型電腦:PowerBook、iBook、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

    桌上型電腦:Mac Pro、iMac

    小型桌面電腦:Mac mini

    平板型電腦:iPad、iPad mini、iPad Pro

    作業系統
    專業軟體
    其他
    失敗產品
    蘋果Lisa(1983年到1986年):蘋果將Lisa的目標用戶定位為商業社區,並將其價格定為1萬美元,這樣的高價甚至讓那些花別人錢的人們也都爭相在市場上購買價格便宜的IBM個人電腦,同時讓大手大腳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為Lisa的主要客戶。花費如此高價來購買Lisa的用戶會發現,這種使用摩托羅拉中央處理器(主頻為5MHz)的個人電腦無法實現其設計功能。蘋果在1984年發布了Macintosh,這種產品意味著Lisa壽命周期開始走向盡頭。 Macintosh Portable筆記本(1989年):Macintosh Portable的設計宗旨是一種靠電池供電的筆記本,同時還能提供象台式機一樣的功能。蘋果在當時誇口說,Macintosh Portable的創新之處在於使用了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技術,這種技術能對電池壽命有所幫助。不幸的是,一旦電池的電量耗盡,那么用戶就無法通過接入交流電源的方式來重新啟動這種筆記本。此外,這種產品的最高售價相當於一輛二手車,而高達 16磅(約合7.3千克)的重量也讓“便攜”的定義變得牽強,這些因素都使其未能成為一種成功的產品。在投產僅僅一年以後,蘋果就停止繼續生產這種筆記本產品。 Pippin遊戲主機(1996年):這是一種弗蘭肯斯坦(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科幻小說中的瘋狂科學家,他用許多碎屍塊拼接成一個“人”,並用閃電將其激活)式的混合體,集遊戲機與個人電腦為一體。Pippin的衰敗來自於兩種因素:在1996年時,這種產品的售價為600美元,相當於任天堂N64的三倍,而N64更加精巧、功能強大和配置優良;另一種因素則與接入網際網路有關,Pippin 14.4kbp的速度甚至對撥號網路來說都是極其緩慢的,這就意味著用戶根本無法拿它來上網。 紀念版Mac電腦TAM(Twentieth Anniversary Macintosh)(1997年):TAM是蘋果為紀念公司成立20周年而推出的紀念版Mac電腦,是最早使用LCD顯示屏的台式機之一。這種電腦配有Bose揚聲器,從設計上來看十分時髦,僅限量生產1.2萬台。這種電腦面向的人群是那些願意拿出7500美元來購買一台與售價3000美元的Power Macintosh 6500電腦擁有完全相同規格之產品的用戶,但與蘋果原本的想像相比,這種用戶並不夠多——雖然史蒂夫·賈伯斯也擁有一台這種電腦,但仍舊未對其銷售表現形成幫助。在蘋果推出一連串徒勞無益的降價措施以後,該公司最終停產了這種產品。 Hockey Puck滑鼠(1998-2000):這個設計“災難”有很多果膠色彩,但這種可愛之處沒能彌補其笨拙的圓形設計所帶來的缺陷。這種滑鼠很難操控,按鈕的觸感令人感到沮喪,即使是在蘋果修改了設計以後也仍舊如此。此外,這種滑鼠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其難以實現盈利的左手傾向——大多數蘋果電腦的USB接口都位於機身左側,而長度僅有2 英尺(約合61厘米)的滑鼠線讓其幾乎只能被安置在用戶左手邊的位置上。 牛頓(Newton)掌上電腦 (1993):牛頓掌上電腦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項目,它不光是一種作業系統,同時還是全球第一台個人數字助理設備(PDA)——事實上,PDA的得名就來自於曾擔任蘋果執行長的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雖然iPad使用的是另一種作業系統,但牛頓掌上電腦則從根本上來說是iPad的前身。在當時,市場正在尋找越小越好的產品,而牛頓掌上電腦的尺寸與iPad的長寬各為8英寸和5英寸幾乎相同,因此並不符合市場的要求。與其他失敗的蘋果產品一樣,牛頓掌上電腦的定價高於其功能所適合的價格。一旦尺寸更小、價格更低的Palm Pilot上市以後,牛頓掌上電腦就成為了失敗者。雖然這種產品已經不復存在,但其作業系統的一個版本仍舊作為一種開源項目而存在著。 QuickTake數位相機(1994-1997):QuickTake是最早的數位相機之一,但這種產品屈服於數字成像技術的飛躍以及大量提供這種產品的相機公司。柯達和富士通各自與蘋果合作開發了不同的QuickTake版本,但這種相機只能與Macintosh配合使用,而且僅能存儲8張最高解析度為640x480的照片,此外還不具備遞交或縮放功能。用戶不能在這種數位相機上預覽圖片或刪除單張圖片,而且蘋果也並未真正從事於生產相機的業務,因此QuickTake很快就被性能更好且專業性較強的競爭對手所超越。 網路社區服務Eworld(1994-1996):eWorld是蘋果在早期的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網路上嘗試推出的僅適用於Mac的網路社區服務,在高峰時期曾擁有11.5萬名用戶,而當時AOL的用戶為350萬人。與AOL一樣,eWorld提供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網路世界,利用蘋果自有的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系統來提供有限接入外部網際網路的機會。eWorld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想要有競爭力地推銷這種產品或對其進行定價會帶來龐大的財務問題,這讓蘋果感到心煩意亂。由於受到前合作夥伴AOL所占市場份額更大所帶來的威脅,蘋果最終決定不再接受這種虧損,而是集中致力於發展前景確定的產品。 小型個人電腦Mac G4 Cube(2000-2001):雖然8x8x8的設計足夠與眾不同,令Mac G4 Cube足以在現代藝術博物館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這種產品的定價過高,這是一個致命的缺陷,蘋果此前開發的一些產品正是由於存在這個缺陷而遭遇挫敗的。蘋果自己的Power Mac G4雖然在設計上並不令人感到驚奇,但在價格上則比同樣性能的Mac G4 Cube便宜200美元左右,而且還包含Mac G4 Cube設計中排除在外的功能,如可擴展性和風扇等。Mac G4 Cube的價格不不包括監控器在內,而且這種產品傾向於過熱,其早期產品還經常會發生機箱出現裂紋的缺陷。在不久以後,蘋果自身在處理器速度方面所取得的迅速進展就讓Mac G4 Cube變成了僅具有“祭祀”價值的一種計算機。 音樂手機ROKR(2005):這是蘋果與摩托羅拉合作開發的一種手機,能存儲和播放100首來自於iTunes的歌曲,但這種產品最終以失敗告終——而且並非只有蘋果遭遇了失敗。在這種產品發布幾天以後,時任蘋果iPod部門負責人的喬納森·魯賓斯坦(Jonathan Rubinstein)對這種在他幫助下開發而成的產品作出了反思,他表示:“你看到過烤麵包機同時也能沖泡咖啡嗎?沒有這種組合式的設備,因為它不能帶來好於單獨的烤麵包機或咖啡機的功能。這種產品與iPod、數位相機或手機有著同樣的運作方式:擁有專門從事某種功能的設備,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雲同步與存儲服務MobileMe:蘋果已在上周日正式宣布關閉MobileMe。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蘋果一直都向用戶發出警告稱,該公司將會關閉這項服務,並敦促用戶轉向使用iCloud。對於尚未將數據移出MobileMe的任何用戶來說,他們仍有“有限的時間”來這樣做。 音樂社交網路Ping:蘋果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Ping,距該公司發布這種產品的時間僅為不到兩年。雖然Lady Gaga和酷玩樂團的克里斯·馬丁(Chris Martin)曾在Ping發布之日大張旗鼓地為這種產品做廣告,但用戶並未對這種主要通過iTunes系統來運作的服務作出回應。在發布以後的頭24個小時中,Ping的用戶人數確實達到了100萬人,但用戶抱怨稱,這種服務主要就是吸引消費者購買iTunes音樂的一種廣告。

    公司領導層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Paul Jobs,1955-2011)前董事長和CEO,聯合創始人之一

    阿瑟·萊文森(Arthur D. Levinson),現任董事長(Chairman)(2014年)

    蒂姆·庫克(Timothy D. Cook),現任執行長(CEO)(2014年)

    彼得·奧本海默(高級副總裁兼CFO)

    Philip W. Schiller(行銷高級副總裁)

    收購瑞薩晶片

    2014年4月2日,蘋果公司正在與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展開談判,計畫以約500億日元(約合4.8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後者旗下一個部門的股份,該部門的主要業務是為iPhone智慧型手機設計液晶顯示晶片。

    收購Novauris

    2014年4月4日,蘋果公司收購語音識別軟體公司Novauris Technologies,以便幫助該公司進一步完善Siri個人數字助理服務。但蘋果公司並未披露具體的收購價格。

    收購Beats

    2014年5月29日,蘋果公司同意以30億美元收購Beats Electronics LLC,獲得後者旗下的流媒體音樂訂閱服務和耳機生產線。據悉,此項收購為蘋果史上最大一筆交易。收購Beats將使蘋果能夠在基於網際網路的流媒體領域獲得立足之地,在當前流媒體市場上,谷歌旗下的YouTube、Spotify和Pandora等占據了主導地位。

    2017年6月,《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排名第3位。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名列第2位。

    2017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榜單顯示,位列第一名。

    2017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17年度(第十四屆)“世界品牌500強”在紐約揭曉,蘋果居第二名。

    2018年4月,2017年全球最賺錢企業排行榜發布,蘋果排第一。

    2018年5月,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發布,排名第2。

  4. www.wikiwand.com › zh-tw › 蘋果公司蘋果公司 - Wikiwand

    蘋果公司 (英語: Apple Inc. ),原稱 蘋果電腦公司 (英語: Apple Computer, Inc. ),是源自 美國 的 跨國 科技公司 ,總部位於美國 加州 的 庫比蒂諾 ,與 亞馬遜 、 谷歌 、 微軟 、 Meta 並列為五大 科技巨擘 。. 目前的業務包括設計、研發、 手機 通訊和銷售 ...

  5. 聯絡我們 蘋果亞洲有限公司 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第一座 2401 室 (852)2506-8888 Apple Store 尋找零售店 Apple.com 訪問 Apple.com 或撥打 800-908-988 Apple 經銷商 搜尋授權經銷商 銷售支援 尋找網上訂購狀態 或撥打 800-908-988 聯絡 Apple 支援

  6. 2021年4月22日 · 蘋果公司簡介. 蘋果公司 ,原稱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目前全球 電腦 市場占有率為7.96%。 蘋果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 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iTunes音樂商店和 iPhone 手機,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 。 蘋果公司(Apple)由 喬布斯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創立。 總部位於美國加里福尼亞丘珀蒂諾市,是在矽谷的中心地帶。

  7. 2023年4月6日 · 蘋果公司(Apple Inc.)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成立於1976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庫比蒂諾,該公司由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和羅納德·韋恩(Ronald Wayne)共同創立,自成立以來,蘋果公司在個人電腦(Mac)、智慧型手機(iPhone)、消費電子、軟體和網路服務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並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企業。 蘋果公司歷史. 蘋果公司(Apple Inc.)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和羅納德·韋恩(Ronald Wayne)在加州的一個車庫裡共同創立了這家公司,下面是一些蘋果公司歷史的重要時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