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11月15日 · 新指引的首席撰寫人韋爾頓(Paul Whelton表示若血壓達130/80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比血壓正常的人高一倍他補充被診斷出高血壓不等於必須服藥但卻是提醒人們要開始降血壓的警號建議超標人士盡早改變生活習慣如多做運動健康飲食等

  3. 2019年7月9日 · 血壓是指心臟收縮將血液泵入動脈時所壓於動脈血管壁的壓力。 人體需要維持一定的血壓,推動血液在體內運行,把營養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組織,濡養器官組織,又把代謝產物及二氧化碳運向有關器官處理。 如果血壓上升及長期處於高水平,可引起嚴重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慢性腎病,甚至死亡。 血壓度數分為收縮壓上壓及舒張壓下壓),收縮壓顯示心臟收縮泵出血液時血管內的壓力舒張壓則顯示心臟放鬆時血管內的壓力。 若動脈粥樣硬化,彈性就會降低,當心臟加壓向動脈泵血時,動脈無法有效地擴張,使血流容易進入,便需要加大壓力。 當動脈粥樣硬化到一定的嚴重程度,引發上壓增高,更易加劇對血管的損害,加深動脈硬化程度,沖落斑塊,導致心腦血管梗塞,可引起中風、冠心病、眼底或腎血管病變及正能障礙等。

  4. 2024年5月17日 · 高血壓在本港的患病率非常高根據衞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人士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9.5%女性為26.2%男性為33.2%),即約每3至4人中便有一人患有高血壓署方亦指出高血壓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比例由15至24歲的4.9%上升至65至84歲的57.4%。 對於成年人來說,收縮壓持續處於140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便是患有「高血壓」。 若得不到適當治療或控制,可能會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慢性腎病甚至是早逝。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沒有症狀,首先出現的症狀可能是中風或心臟病,因此高血壓常被稱為「隱形殺手」。 改善飲食 減鹽分攝取.

  5. 2021年6月23日 · 誘發血管疾病 控制病情靠把口. 據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院的定義上下壓在130/80mmHg以上便稱為血壓高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則把血壓高定義為140/90mmHg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楚山指本港定義高血壓以後者作為指標並適用在任何年齡的成年人身上他指,早前有機構就港人高血壓問題進行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有血壓高,更甚是65歲以上的人士有超過一半有該問題。 李楚山醫生(左)指高血壓患者可透過飲食、運動及藥物控制病情。 患高血壓的風險因素主要與日常生活習慣及遺傳有關,李指,港人飲食過鹹,例如喜愛老火湯,日常又缺乏運動,吸煙等都會影響血壓指數。

  6. 2014年5月16日 ·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正常的血壓度數為上壓低於120下壓低於80當上壓高於140或下壓高於90便可稱之為高血壓而介乎上壓120至140之間或下壓80至90之間者仍未屬於高血壓但血壓仍算偏高需密切留意。 注意飲食運動. 高血壓很多時是由不良生活習慣所致,黃醫生表示:「患有高血壓的人士大多缺乏運動,而飲食習慣通常亦有一點問題,如攝取鹽分和味精過多,常進食多油、高膽固醇及肥膩食物等;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亦有機會導致血壓高;另有機會因家族遺傳、工作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等,使血壓有過高問題。 」由於高血壓不一定有明顯病徵,黃醫生建議18歲以上人士,最好每年找家庭醫生檢查血壓一次。

  7. 2022年6月13日 ·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前者為醫學原因不明或已知與遺傳因素有關後者則為源於其他疾病例如睡眠窒息症蕭頌華強調若情況嚴重會致命尤其遇上急性或惡性高血壓因為高血壓代表血管壓力高故血管若受制於高阻力會致不能正常運作短期內會引致身體發生嚴重併發症譬如急性衰竭爆血管等長期則會導致腎衰竭甚至心臟衰竭從而致命。 蕭又透露,高血壓與中風息息相關。 高血壓可引致昏迷、心律不正,以及出現心房顫動,誘發中風。 至於本港目前就有28%病人中風前曾出現心房顫動,情況不容忽視,故建議患高血壓人士可購入家用心電圖機,定期監測,預防中風。 低鹽飲食勤運動防患未然.

  8. 2021年7月12日 · 何國棟表示高血壓分為兩個階段Stage),如果上壓為140毫米水銀柱mmHg以下下壓為80mmHg以下可界定為安全水平但如果患者上壓高於160mmHg下壓高於100mmHg則需要先控制血壓再進行適量運動何解釋做運動對控制血壓有幫助是因為運動時血管會自行作適當調節透過放鬆血管及減低壓力賀爾蒙分泌令患者血壓降低。 他續指,有效運動更可令患者減少對降低血壓藥的依賴,甚至不用服藥亦可控制血壓。 跑步等帶氧運動會令血管放鬆。 至於不同運動亦會對血壓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中主要分為帶氧運動、重量訓練,以及等長收縮運動(Isometric exerc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