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26日 ·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同現階段維持口罩令到春季天氣回暖是除下口罩較安全的時機但復常後病毒不會消失尤其長者和長期病患者需要在冬季來臨前再次接種疫苗高危人士冬季亦要繼續戴口罩袁國勇又建議政府仿傚沙士結束時的做法就新冠疫情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抗疫表現

  2. 2023年12月4日 · 內地爆發多種呼吸道疾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非新發性傳染病他說根據港大深圳醫院數據內地自開關復常後肺炎支原體感染已經有上升到11月出現爆發約90%患者為18歲以下人士年齡中位數是7歲袁國勇相信是因為過去3年小朋友戴口罩沒有上學基本上缺乏免疫力導致肺炎支原體在冬天爆發並非新發性傳染病。 回應內地兒童爆發肺炎 袁國勇:新冠防疫措施導致免疫力不足. 內地爆發多種呼吸道疾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非新發性傳染病。 他說根據港大深圳醫院數據,內地自開關復常後,肺炎支原體感染已經有上升,到11月出現爆發,約90%患者為18歲以下人士,年齡中位數是7歲。 袁國勇相信是因為過去3年小朋友戴口罩、沒有上學,基本上缺乏免疫力,導致肺炎支原體在冬天爆發,...

  3. 2023年3月23日 · 2023-03-23 HKT 09:57. 分享工具. 袁國勇稱大流行肆虐的日子必定重臨必須做好準備否則將要付出巨大代價。 (梁宛滺攝)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報章發表文章回顧過去應對新發傳染病的經驗過程中曾經三次面對生命受威脅他憶述97年港大團隊成功推出快速核酸測試應對全球首次H5N1禽流感病毒傳染人類並在刺針上發表論文提出濕市場不應容許販售活家禽影響了商販的生計他當時首次感到生命受威脅。 2003年沙士爆發,港大團隊再次設計快速核酸測試和抗體檢測,並用於診斷患者,又在深圳追蹤到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 他當時提出應及早關閉野生動物貿易以控制疫情,影響了許多養果子狸農民和市場攤主的生計,令他第二次感到生命受威脅。 直至近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12月4日 · 聯盟由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何大一發起何大一表示根據疫情歷史預計有更多新發傳染病出現其中一種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導致下一場疫情聯盟候任主席袁國勇亦指未來25年內可能約有一半機會再次發生與新冠疫情相同規模的病毒大流行。 聯盟計劃發表聯合研究成果,擴大研究影響,以協助提升各地防疫能力。 袁國勇等發起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力及應對. 首個涵蓋香港、內地、新加坡、澳洲及美國科學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成立,為推動有關呼吸道病毒人畜傳播的研究協作,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能力,更有效應對未來可預期的疫情爆發。

  6. 2023年1月26日 · 由袁國勇有份領導的港大團隊在2020年1月發表一篇論文首次證實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論文近日被醫學雜誌刺針評為創刊200 年來 33 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之一。 袁國勇說,在發表論文時提出全民戴口罩、勤用酒精搓手液等建議,最終全部被採納,但由於採納的時間不夠快,以致效果並非最理想。 論文另一發現是新冠病毒患者病徵可以好輕微,不能單靠隔離措施阻斷,而是需要建立混合免疫。 袁國勇提到,新冠病毒會像流感般不斷變化,需要每年改變疫苗,長者、長期病患者應在每年約11月時接種。 他建議針對3歲或5歲以下幼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制定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的綜合計劃,但毋須訂立接種率目標,因為打針「無得逼」。

  7. 2023年12月4日 · 2023-12-04 HKT 17:02. 分享工具. 袁國勇說目前無證據顯示出現新發傳染病認為不用太擔心。 (鍾家銘攝) 內地近期爆發上呼吸道感染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根據港大深圳醫院檢測數據發現肺炎支原體檢測陽性個案今年4月起增加相信與通關後大家不用戴口罩等有關他指出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9月至11月約九成肺炎支原體患者是18歲或以下患者年齡中位數是7歲。 袁國勇說,如果出現新發性傳染病,無論成人或兒童均無有關免疫力。 根據過往經驗,醫護亦會感染,但今次主要是兒童感染,相信主要與過去幾年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下下、兒童沒有相關抵抗力,強調目前無證據顯示出現新發傳染病,認為不用太擔心。

  8. 2023年7月14日 · 2023-07-14 HKT 18:41. 分享工具. 聯盟將在監測、診斷、抗病毒藥物等方面,開展全面的研究工作。 (港台圖片)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何大一將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 聯盟將在監測、診斷、抗病毒藥物和單克隆抗體、病毒進化和抗藥性、抗體工程、疫苗開發和發病機制等方面,開展全面的研究工作,重點關注可人傳人的病毒。 袁國勇說,現時很多傳染病都是在環太平洋地區開始,所以構建一個能著眼於全球應對方案的跨區域聯盟至為重要。 他又表示,一旦再有傳染病大流行發生,能夠應付得更好,相信聯盟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