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9日 · 2022-09-19 HKT 21:02. 分享工具. 袁國勇團隊指新冠病毒不會像沙士自然消失.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4名專家發表聯合文章指新冠病毒不會像2003年的沙士自然消失相反地會如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般繼續在社區傳播長存人間。 港大的研究亦顯示,今年5月本港約 90%人口體內已經帶有血清中和抗體,加上大批市民於第五波疫情時透過自然感染,獲得「黏膜免疫」。 文章表示,現時新冠疫情的「粗病死率」較前幾波低,有效繁殖率較低,以及季節性愈來愈明顯,新冠病毒已經從破壞力巨大、危險性極高和全球大流行的烈性傳染病,轉變為較溫和類似季節性流行的風土病,並已經在本港紥根。

  2. 2022年10月10日 ·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表示港大與北京萬泰生物及廈門大學合作研發的噴鼻式新冠疫苗近日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中期主要數據分析並獲得關鍵數據結果顯示針對無免疫史人群噴鼻式疫苗免疫後3個月內保護力為55%針對有免疫史人群噴鼻式新冠疫苗加強免疫後6個月內保護力達82%60歲以上人群保護力不低於18至59歲人群。 結果亦顯示,噴鼻式疫苗對於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BA.4及BA.5可產生良好保護力。 袁國勇說,日後可透過這個平台研發針對新變種病毒的疫苗,估計萬泰生物方面將會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審批,暫時未知香港將何時引入,呼籲市民不要等待,應盡快完成接種新冠疫苗。 袁國勇團隊稱噴鼻式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獲得關鍵數據.

  3. 2022年7月16日 · 袁國勇等4專家建議以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產生混合免疫. 2022-07-16 HKT 15:53. 分享工具. 袁國勇)、孔繁毅),連同兩名港大學者撰文建議本港應該於夏季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身兼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連同另外兩名港大學者撰文建議本港應該於夏季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社區透過低度傳播產生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種產生混合免疫」,避免醫療系統會崩潰。 袁國勇、孔繁毅、龍振邦及薛達聯名撰文,表示新冠病毒在夏天活躍程度較低,認為是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合適時間,同時,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高危人士,外出時應佩戴N95等高規格口罩,避免參加脫下口罩的活動。 他們的同住家人,要每日做快速檢測。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3月23日 ·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報章發表文章回顧過去應對新發傳染病的經驗過程中曾經三次面對生命受威脅他憶述97年港大團隊成功推出快速核酸測試應對全球首次H5N1禽流感病毒傳染人類並在刺針上發表論文提出濕市場不應容許販售活家禽影響了商販的生計他當時首次感到生命受威脅。 2003年沙士爆發,港大團隊再次設計快速核酸測試和抗體檢測,並用於診斷患者,又在深圳追蹤到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 他當時提出應及早關閉野生動物貿易以控制疫情,影響了許多養果子狸農民和市場攤主的生計,令他第二次感到生命受威脅。 直至近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

  6. 2022年5月20日 · 袁國勇撰文表示新冠病毒有如引起普通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需要以疫苗及流行病學措施控制疫情。 (梁宛滺攝)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聯同兩名港大微生物學者在報章撰文表示疫苗通行證能有效促進疫苗接種增加接種動力必須繼續涵蓋所有合資格的年齡層如果只限長者有違公平原則。 他表示,疫苗通行證原意旨在保護而非懲罰未接種者,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餐廳或場所出現群組爆發是預期之內,未接種者進入是有風險。 袁國勇在文章提到,粗略估算第五波疫情後,本港社區應有七至八成人口具防重症的屏障,如果加上未打或未打齊針的自然感染者,比率更應達七至九成,因此再出現第五波規模的大型社區爆發可能性極低,除非有另一隻具免疫逃逸能力的高度傳播變種病毒。

  7. 2022年9月8日 · 袁國勇確診新冠病毒 稱已按政府防疫指引在家隔離.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袁國勇回覆查詢時表示 ...

  8. 2023年11月1日 · 2023-11-01 HKT 15:55. 分享工具. 袁國勇認為政府應向研究機構提供更多資源及支援以針對研究及預防新發傳染病。 (港台圖片)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回覆本台查詢時表示未來十年可能出現更多新發傳染病其中一次的爆發或引發一場大流行他指出病毒可突然在關口農場街市或醫院等造成傳播因此需要在醫療服務相當研究以至日常生活中做好準備否則可再次帶來嚴重爆發。 袁國勇提醒,尤其高危人士至少每年冬天前要接種流感、新冠及肺炎球菌疫苗。 他又認為,政府應向研究機構提供更多資源及支援,以針對研究及預防新發傳染病。 袁國勇料未來十年更多新發傳染病 一次爆發或致大流行.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