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 天前 · 江澤民在西安事變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和平解決,結束了十年內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推動了中國從長期內戰到全面抗日的重要歷史轉折。
1936年5月5日,中国人民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发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把「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全體海陸空軍」和各黨各派並列 [3]:25;第一次沒有稱蔣為「賣國賊」,而稱之為「蔣介石氏」、「南京政府 諸公」 [5]:426。. 通電稱 ...
6 天前 · 主条目: 国共关系 、 长征 和 张国焘. 蒋把打通同中国共产党关系交给 陈立夫 负责;陈立夫交代亲信 曾养甫 (广州市长,曾任 铁道部 次长)物色,曾于1935年11月找到 谌小岑 (铁道部劳工科长,曾在 天津 参加“ 五四运动 ”,同周恩来、邓颖超有 ...
- 概览
- 事件背景
- 事件过程
- 各方态度
- 事件结果
- 历史意义
- 社会评价
[xī ān shì biàn]
民国时期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兵谏
展开12个同名词条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1事件背景
国际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共产国际七大),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指出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国内
参考主词条: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广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同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的要求,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 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剿共。 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 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 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同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龙门的蒋宋别墅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2月4日,蒋介石在洛阳蒋宋别墅内居住36天后前往西安。
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国民党
亲日派: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亲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地方实力派
14日,龙云在得到部下可靠消息后通电中央,称拥护中央既定政策。又致电张学良,认为其发动事变“自属谋国俱有苦衷”表示同情,但指出此举影响国家前途“务盼再加思索,为国家保一线生机,为环境留相当余地。” 15日,阎锡山发出致张杨的函电:“两兄震机电及汉兄元未电诵悉,环读再三,惊痛无似!弟有四个问题,质诸兄等: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请兄等谅察,善自图之。” 15日,马步芳决定发通电响应国民党中央。遂由姚钧草拟“删”电,即将拍发时,又接受了马绍武、陈显荣的建议,为表白自己对蒋的所谓竭诚拥护,竟将15日签发的电文日期提前两天,改为13日发出的“元亥”电。电文中向南京行政院、军事委员会表明:“顷据广播电台电讯,惊悉西安发生事变,张杨劫持委座等语,消息传来,全青震惊,除严饬所部一面加紧剿灭河西赤匪,一面防制兰州叛军之扩大,保境安民,敬候佳音外,敬恳详示确情,以便遵循。青海虽处四面敌匪之艰苦环境,芳等只知为党国尽忠,为委座效力外他无所顾,合并呈明,敬请钧鉴”。 16日,李宗仁等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政府,举国一致对外,桂系军队北上抗日。 19日,刘湘致张学良的电文中认为张对蒋的行为“无非欲促成抗敌救国之伟业,以求我国家民族之生存”,指出“内战必致亡国,无待赘言,必须避免军事接触,速求政治解决”。 21日,韩复榘以密码形式致电张学良,称赞张氏之非常行动为“英明壮举”,并通知张、杨,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
共产党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5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 ,事件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陪蒋介石夫妇回到洛阳,后转飞南京。
张学良:12月26日,到南京后,张学良不幸被扣,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6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军队: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張學良與「西安事變」. 1936年,日本不斷擴大侵華,但蔣介石仍集中力量對付共產黨。. 東北軍首領張學良和西北軍首領楊虎城,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影響,勸說蔣介石聯共抗日,但遭到拒絕。.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 ...
原標題:西安事變為什麼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苦苦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無效后,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等人。. 中共中央得知消息后,經過認真研究,提出應抓住西安事變的有利時機,將局部的抗日民族 ...
2014年1月7日 · 西安事變紀念館正當中共中央採取逼蔣抗日的方針的時候,1936年12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對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張學良自從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