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4日 · 若於尊重啟白餘事,而於屏處另議餘事,說善知識已正聽,亦是弟子欺蒙師長。 如果在尊重前啟白某事,背後卻又另說一事,謊稱善知識已經同意,這也是弟子欺騙師長。

  2. 2021年3月7日 · ① 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 ② 破斥承許不需聞思的邪見. ③ 將聞思轉為實修助緣的竅訣. “彼”是指導致愚癡的種種因緣。 戍一、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分四: ① 聞思修三慧依賴聽聞之故. ② 能斷二障的智慧依賴聽聞之故. ③ 教誡須以忍耐心尋求多聞 ④ 攝義. 亥一、聞思修三慧依賴聽聞之故. 故又云:“恭敬承事可親師,為引慧故求多聞。 ”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 《攝波羅蜜多論》所以又說:恭敬承事可以親近的師長,這是為了引發智慧而勤求多聞。 這就是說,應當親近善知識,隨分隨力尋求多聞。 若不爾者,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則不知修何法故。 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 這是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必須隨力尋求多聞的原因。 反面:

  3. 若謂引發如是定前,觀修眾多即許是此定 障礙者,是全未解大車釋論宣說引發三摩地軌。 在修定時,在先前尚未能夠隨自己的心意,安住在一個所緣三摩地,(初修行者)在還沒有獲得三摩地 ( 定 ) 之前,若不斷觀察思擇眾多所緣,定力當然無法生起。

  4. 2021年2月5日 ·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六個月後,一晚,無著菩薩見一天人(世親菩薩)從虛空中降下,並敬禮無著菩薩。 無著菩薩說:為什麼這麼晚才來? 答:我捨壽之後往生兜率天,於彌勒內院蓮花中誕生,彌勒菩薩贊道:善來廣慧。

  5. 2021年3月4日 · 佛在大小乘和顯密教典中,一律開許或一律遮止的方面,稱為 “ 決定 ”。在部分教典中開許,而在另一部分教典中不開許的方面,稱為 “ 不決定 ”。 如《贊應贊》所說:有時候開許、有時候遮止,佛語有些決定、有些不決定,但是這些都不矛盾。 新 ...

  6.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 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如是所成有情利義,略有二種,謂現前增上生及畢竟決定勝。. 佛修行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從最初發心,中間累積資糧,到最後現證圓滿正覺果位,一切都是為了成辦 ...

  7. 2020年9月7日 · 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許為與身語表俱轉之思,故二種業俱說為思。 身業跟語業又分為有表、無表二種。 「有表」就是可以表示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