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論仁》就個人修養及待人處事兩方面,論述仁的内容和仁者的具體表現。 《論孝》闡說孝之本質,及如何克盡孝道。 《論君子》就爲學修身、處世待人、言行心境各方面,指出君子的特質和應有的行爲態度,並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3月11日 · 論仁論孝論君子》輯錄咗《論語》中與仁、孝、君子修為相關嘅若干條目。 論仁、論孝、論君子 文章主旨 旨在說明孔子對仁、孝及君子的見解,「論仁」是從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方面,說明「仁」的內容和表現。

    • DSE 文言文

      DSE 中文卷一文言文係好多中文 DSE 考生必經嘅難關,但 DSE ...

  3. 2022年7月4日 ·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譯. 論仁論孝論君子 原文+譯文 (論仁) 論仁 第一部分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第四) 論仁 第一部分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長期處於窮困的境況中,不可以長期處於安樂的境況中。 有仁德的人安於實踐仁,有智慧的人藉着實踐仁德而得到利益。 」(《里仁》第四) 論仁 第二部分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全文語譯
    • 重點注釋
    • 主旨

    【論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第四)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長期處於窮困的境況中,不可以長期處於安樂的境況中。有仁德的人安於實踐仁,有智慧的人藉着實踐仁德而得到利益。」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 孔子說:「財富和顯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們,不可以接受;貧窮和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不以正當的方法擺脫它們,不可以離去。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成就他的名聲?即使短至一頓飯的時間,君子也不會違背仁德,倉卒緊迫的時候必定如此,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必如此。」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甚麼是仁德。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就是仁德。一旦能做到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歸服你...

    【論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第二) 孟懿子問甚麼是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 樊遲駕車時,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甚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 樊遲說:「這是甚麽意思?」孔子說:「(父母)在生時,按照禮節來侍奉他們;(父母)死後,按禮節安葬和拜祭他們。」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子游問甚麼是孝道。 孔子說:「現在的孝道,就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即使是狗隻、馬匹,都能得到飼養;(供養父母時)沒有心存敬意,(跟飼養狗隻、馬匹)有甚麼分別?」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第四) 孔子說:「侍奉父母時,要委婉地勸告,看到自己的心志不獲(父母)聽從,也要恭敬而不冒犯他們,為他們憂慮但不怨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第四)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他們長壽而)歡喜,一方面(因他們年事已高而)恐懼。」

    【論君子】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所學的也不會鞏固。以忠心、誠信為主要原則。不要結交(品德)不如自己的人,犯了錯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第七) 孔子說:「君子的胸懷坦然寬廣,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第十二) 司馬牛問甚麼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可以稱作君子嗎?」孔子說:「自我反省而沒有愧疚,何來憂愁、恐懼?」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第十二)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相反。」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第十四) 孔子說:「說了卻沒有實行,君子會為此感到羞恥。」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以道義為根本,依照禮節實行它,以謙遜的話說出它,用誠懇的態度完...

    「不可以久處約」(約:窮困、貧困) 「事父母幾諫」(幾:輕微、婉轉) 「學則不固」(固:有「鞏固」、「固陋」兩解。「學則不固」有兩解:一、 即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二,學了就不會閉塞淺陋。) 「過則勿憚改」(憚:害怕、畏懼)

    《論語》中的〈論仁、論孝、論君子〉主要是說明孔子對仁、孝及君子的見解,「論仁」是從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方面,說明「仁」的內容和表現。而「論孝」則說明孝的本質,以及對待父母應有的孝道。最後「論君子」就從為學修身及言行處世方面,說明「君子」的本質和應有的行為態度,點出「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4. 2022年8月22日 · DSE中文科十二篇範文之一《論仁論孝論君子》,全文翻譯、主旨、重點註釋、段落分析、考題整理。 【論仁】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5. 2023年7月30日 · AfterSchool將從最基本嘅文言文語譯、通假字詞分析開始,由淺至深一步步帶大家了解論仁論孝論君子譯文、各個考核重點,包括段落大意、主旨 ...

    • Afterschool
  6. 論仁論孝論君子 全文語譯 以下內容會分論仁、論孝、論君子三部份進行語譯。 論仁 全文語譯 論仁 原文 第一部分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第四) 論仁 譯文 第一部分

  7. 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語 【論仁】 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1,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里仁》第四) 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3 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 4,不去5 也。君子去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