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6日 · 越是強調要財務自由 人生才越易失焦點. 撰文:方格子. 出版: 2023-04-26 18:44 更新:2023-04-26 18:53. 工作在18世紀工業化開始之後,出現了階級之分,擁有錢的人僱傭了農民,建構了城市,開啟了勞力密集的社會型態,有錢的人掌握權力、沒錢的人被支配了 ...

    • 甚麼是財務自由?
    • 通脹或資產價格跌隨時失預算
    • 儲蓄投資前應先有足夠保險保障
    • 相關圖輯:買儲蓄保險前可以問自己5條問題(按圖了解)

    坊間一般認為,財務自由概念由日本裔美國人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於其1997年出版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最先提及,當中提到多個概念,包括資產與負債的分別,以及只有從資產不斷產生的現金流,即被動收入,才能令人達到財務自由,而不是工作產生的主動收入(Active Income),因為一旦退休或失去工作,便會失去收入,然後靠積蓄度日,直到銀行存款等於零。 被動收入資產包括: .不動產包括住宅、商廈、工廈、地舖等帶來的穩定租金收入; .購買股票組合、債券組合或ETF而獲得的利息; .透過定期存款而獲得的利息,然而利率相對較低; .作為股東投資生意而獲得股息或回報; .購買儲蓄保險獲得紅利,惟需注意有關流動性風險 舉例來說,假如你每月支出為10,000港元,一年下來便是12...

    現時有不少的「方程式」來計算如何達成財務自由,例如將逾50%收入作為儲蓄,或總資產需達到年支出的25倍,並用來投資,再每年從中取出約4%作為全年生活費等。這些「方程式」都建基於很多假設,例如每年有一定的投資回報、通脹於某水平浮動等。 不過,現實十分殘酷,資產價格可以暴跌,變成一文不值;通脹攀升,亦會令每月支出大增;加上股票或債券有機會停止派息,種種原因都有機會令財務自由這個如意算盤未能打響。

    此外,近年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的風氣更是盛行,坊間強調投資來達成財務自由,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保險保障,即使這一刻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來達成財務自由,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亦有機會頓時失去預算,被迫出售資產,動用本金醫病,最終令被動收入大減,最差者可能需要回歸勞動市場工作,更不用說醫療通脹往往高於一般通脹。

    故此,要思考達致財務自由,取得大筆被動收入前,不應該遺忘以下3大注意事項: 1. 須確保自己擁有醫療、危疾及人壽等保險,以妨一場意外或疾病影響人生收成期; 2. 管理好儲蓄水平,為防現金貶值的同時,亦要有一筆流動資金處理突發需要; 3. 最後才是將餘下資金用作投資增值,甚至是投機,當然分配比例會隨年齡而變動,例如年紀漸增時,投機資金比例會逐步減少,所以定期檢閱資金分配亦十分重要。

  2. 2021年11月20日 · 財務自由3個觀念月增萬元被動收入 月入1萬的小資女理財致富術. 撰文:VOGUE Taiwan. 出版: 2021-11-20 12:00 更新:2021-11-24 13:48. 3. 不論你是理財小白或是小資族都應該要看這篇!. 來自台灣台東務農家族的蕾咪從月薪23萬台幣到28歲財富自由沒有 ...

  3. 2020年12月30日 · 編按:「財務自由是不少人心中的終極理財目標然而它的定義要達成的方法與箇中的種種考慮仍令不少人感困擾以下由部落格平台方格子作者陳莘傑所分享的文章或許會讓你對今後的理財方向有一點啟示。 撰文:陳莘傑. 資產多得花不完也不算財務自由? (按圖了解) + 18. 我第一次知道財務自由這名詞是來自一本書書名叫窮爸爸富爸爸》,我想很多人一開始學理財都會接觸到這一本並且奉為聖經吧。 財務自由這概念在這本書裏出現的頻率相當的高,因為整本書,甚至整個系列的主旨就是在講述財富自由如何做到,以及有多好。 他對財富自由的定義很簡單: 財務自由觀念:被動收入 > 總支出. 主動收入: 泛指需要我們親身力為才有辦法得到收入的工作型態.

  4. 2023年7月8日 · 財經快訊. 2024-01-04. 精選 ★. 保誠指港人使費佔逾半月薪 僅31%用於儲蓄 18至35歲安全感最低. 11. 職場. 2023-08-12. 精選 ★. 儲蓄夠供車供樓仍不夠? 投資專家談「風險」 建議多持現金有原因. 4. 職場. 2023-07-08. 精選 ★. 財務自由曾兩度面臨財產歸零 投資達人終明白有錢人理財法則. 6. 職場. 2023-04-26. 精選 ★. 生活失意未必與錢有關? 越是強調要財務自由 人生才越易失焦點. 1. 親子. 2023-04-23. 斷捨離|老公提早退休她憂錢不夠用 怎知做3件事家庭支出即減4成. 19. 影片. 01:05. 熱爆話題. 2023-03-11. 精選 ★.

  5. 2024年5月18日 · 財務自由曾兩度面臨財產歸零 投資達人終明白有錢人理財法則. 特徵3:重視人際關係. 有錢人很重視感情,他們會積極和朋友及家人出遊聚會,主動維繫人際關係,與人交際聊天,不僅能讓自身更正向,也能幫助到事業獲得成功。 特徵4:不吝嗇為他人花錢. 很多人認為有錢人會花錢在自己身上,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其實真正的有錢人,對自己花錢相當嚴格,卻不吝嗇給別人,他們會大方請客出錢,或是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懂得為他人創造幸福。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理財建議】 財務自由|初入職場 一事比買股票更重要 即睇20至50歲理財方向. + 8. 理財|每月人工掹掹緊 更要學懂小額投資 6個方法適合窮人入市. + 9. 理財|媽媽要求「2成人工」做家用! 事主嫌多 網民卻指其實極抵 理財|支出總直迫每月人工?

  6. 2022年12月9日 · 巴菲特在2021年的年度股東會信函中說農場房地產和企業的所有權等生產性資產能創造大量財富多數相關資產的持有人能獲得回報相關文章財務自由有買股票保險便以為識理財? 6個謬誤或令你經濟受困. + 14. 分散投資. 巴菲特也說,投資人在投資生產性資產後應保持耐心,「等待時間過去、保持內心的平靜、大量分散投資、盡可能減少交易和手續費」。 自我投資. 巴菲特在2022年的波克夏年度股東會上表示,「你所能做的最棒的事情,就是成為某個領域的達人」,別人將對你的付出提供回報。 巴菲特的意思是,自我投資不會受到通膨和衰退衝擊,也不必繳稅。 理財|聽巴菲特話 借錢炒股諗得過? 一家之主差點「憑實力」破產. 準備好因應意外事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