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7年1月7日 · 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 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
三毒(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称三不善根(梵語: akuśala-mūla,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佛教术语,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2012年6月29日 · 貪、嗔、癡: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種煩惱 貪、嗔、癡。又作三火、三垢、三縛。 貪: 是一種染著的心理。所謂染著,就是對自己喜愛的對像產生貪念。貪
2011年7月18日 · 在經典中有許多形容貪愛的譬喻,可幫助我們了解貪愛的毒害: 1.貪愛如水: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水能長養身心,是維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水,也具有迅速的滲透力,能很快地浸染物體。 貪愛就像水一樣,能產生強大的力量,滲透內心,滋養惡法的生長。 2.貪愛如瘴癘: 住在濕熱的山林,容易受濕熱的瘴氣侵害而生病。 如果常常生活在貪愛慾求中,不知覺醒,身心就會受到逼惱,甚至喪失生命。 3.貪愛如瀑流: 在湍急的瀑流中行船,不但難以渡過,而且隨時有滅頂之虞。 貪愛如同瀑流一般,能溺惑人心,將我們的善根漂失,使我們流轉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到達彼岸。 4.貪愛如軛: 把軛架於牛馬的頸上,可以方便駕馭。 如果我們不能知足常樂,就會被貪愛的軛所駕馭,身心在惡業的牽引下,不得自在。
三毒(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稱三不善根(梵語: akuśala-mūla,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佛教術語,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2014年12月16日 ·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 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就無法明心見性。. 現簡述如下:. ①貪: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 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 ...
當我們在修行之中談到貪、嗔、癡這三個字的時候,當貪、嗔、癡產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最巨大的煩惱將要產生的時候。尤其是嗔恨心生起的時候,就會演變成「冤冤相報何時了」,報復者會將互相攻擊報復的能量升溫加大。 2. 嗔恨之火足以燎原
佛教術語,共有六種,即貪、嗔、癡、慢、疑、惡見。 指的是粗重的煩惱,令眾生無法解脫 生死 。 相對於因為這六個主要的煩惱而引起的二十種 隨煩惱 。
癡 — 所謂癡,就是心於所知境晦暗不明,無法明白,無法明澈,無法通曉,而在自己的業習上無法脫其心繫、心纏、心縛,重複難解、難除、難出,故言:癡具心暗力、重複力。
《俱舍論》依貪著對象區別,將貪分為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 《瑜伽師地論》中則分為事貪、見貪、貪貪、 慳貪 、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