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概要. 繪於1995年的原輕鐵網絡佈局圖。 輕鐵系統於新界西的 屯門區 及 元朗區 之間行走,第一期於1988年9月18日通車;時稱 輕便鐵路 ,英文 Light Rail Transit ,簡稱 LRT ;後因配合九廣西鐵( 兩鐵合併 後改稱港鐵 西鐵綫 ,現歸為 屯馬綫 一部分)興建改稱 九廣輕鐵 ,最後改為現時名稱;經過多次擴展,現總長度36.15公里。 服務範圍主要包括 屯門 、 元朗 及 天水圍 3個 新市鎮 。 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 青山公路 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 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 西鐵綫 連接。

  2. 5 天前 · 概要 [ 編輯] 繪於1995年的原輕鐵網路佈局圖。 輕鐵系統於新界西的 屯門區 及 元朗區 之間行走,第一期於1988年9月18日通車;時稱 輕便鐵路 ,英文 Light Rail Transit ,簡稱 LRT ;後因配合九廣西鐵( 兩鐵合併 後改稱港鐵 西鐵線 ,現歸為 屯馬線 一部分)興建改稱 九廣輕鐵 ,最後改為現時名稱;經過多次擴展,現總長度36.15公里。 服務範圍主要包括 屯門 、 元朗 及 天水圍 3個 新市鎮 。 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 青山公路 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 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 西鐵線 連接。

  3. 5 天前 · 概要 [ 編輯] 繪於1995年的原輕鐵網絡佈局圖。 輕鐵系統於新界西的 屯門區 及 元朗區 之間行走,第一期於1988年9月18日通車;時稱 輕便鐵路 ,英文 Light Rail Transit ,簡稱 LRT ;後因配合九廣西鐵( 兩鐵合併 後改稱港鐵 西鐵綫 ,現歸為 屯馬綫 一部分)興建改稱 九廣輕鐵 ,最後改為現時名稱;經過多次擴展,現總長度36.15公里。 服務範圍主要包括 屯門 、 元朗 及 天水圍 3個 新市鎮 。 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 青山公路 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 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 西鐵綫 連接。

  4. 其他人也問了

    • 歷史及背景
    • 車序
    • 使用車輛
    • 輕鐵705/706綫車站收費區間
    • 利用狀況

    在1990年代,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一向都只集中在天華路以南;直到接近2000年代,便向天華路以北(天水圍北)繼續擴展,在建設的同時,同樣預留了位置給予輕鐵系統未來的發展。由2001年開始,天華路以北主要屋邨如天逸邨、天恆邨等亦相繼竣工及入伙。 隨著北部居民人口大幅增長,九廣鐵路公司決定在預留空間興建一條新支線。新支線全長約2.7公里,共有8個車站(頌富、天富、天逸、天恆、濕地公園、天秀及天悅),是為天水圍預留區支線。 另外,九鐵公司亦在天水圍東部興建輕鐵新支線,全長約1.7公里,共設有4個車站(銀座、天湖、天慈及與九廣西鐵交匯的天水圍),是為天水圍第4期支線。上述2條支線已於2003年12月7日啟用。 2003年初,九鐵公司建議開辦輕鐵771,由天水圍站出發,經天水圍第4期支線的車站,到達天...

    705綫由於受到天水圍站1號月台前的道岔影響,現時705綫所有拖卡班次全數以輕鐵第三、四、五期列車行駛,只有在某些特別事故才使用輕鐵第一/二期列車,這是因為當輕鐵拖卡列車駛過道岔時,碰頭會有大幅度擺動,導致第一/二期列車的車鉤較易受損;而輕鐵第三、四、五期的拖卡列車則能以正常速度通過該道岔進入天水圍站1號月台。而單卡列車則不受上述道岔用車限制。此外,若705綫列車因車務調動而駛入2號月台亦不受此限。 而706綫卻毋須經過天水圍站1號月台前的道岔,故其拖卡班次可使用任何輕鐵車輛行走。

    █ 第4收費區:天榮站 ⇄ 天水圍站 ⇄ 天瑞站
    █ 第5A收費區:天悦站 ⇄ 頌富站

    此系列路線通車後吸引不少居民作區內代步工具,加上天水圍站過於偏遠,平日繁忙時間有不少市民利用此系列路綫轉乘屯馬綫往返各區上班上學,因此此系列路線是屯馬綫的重要輕鐵換乘線;亦有不少區內居民乘搭此循環線往返天水圍各區,但路綫客量仍以繁忙時間為全日最高,班次亦相當頻密。它們跟761P綫一樣,近乎全部班次以拖卡行走。輕鐵只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設有特別班次,現時除了610、614、615、761P綫外,所有路綫均設有特別班次行走。

  5. 5 天前 · 概要 [ 编辑] 繪於1995年的原輕鐵網絡佈局圖。 輕鐵系統於新界西的 屯門區 及 元朗區 之間行走,第一期於1988年9月18日通車;時稱 輕便鐵路 ,英文 Light Rail Transit ,簡稱 LRT ;後因配合九廣西鐵( 兩鐵合併 後改稱港鐵 西鐵綫 ,現歸為 屯馬綫 一部分)興建改稱 九廣輕鐵 ,最後改為現時名稱;經過多次擴展,現總長度36.15公里。 服務範圍主要包括 屯門 、 元朗 及 天水圍 3個 新市鎮 。 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 青山公路 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 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 西鐵綫 連接。

  6. 歷史. 依地形繪製的507綫地圖. 1973年10月11日, 九巴 開辦 59 線(屯門新墟 ⇄ 蝴蝶灣 )。 1977年8月16日,配合 大興邨 落成, 59 線延長至大興。 1988年9月18日, 59 線由 輕鐵 接手,路線改為友愛 (南) ⇄ 大興。 1989年6月4日, 507 綫投入服務,為 輕鐵 第1期系統通車後最後1條投入服務的 輕鐵 路線,當時來往 田景站 至 安定站 ,同日取消 59 線。 1990年起,為配合安定至 屯門碼頭 的路段興建工程,輕鐵 505 、 506 、 507 綫暫時以 友愛站 為終點站。 1991年11月17日,配合 兆麟站 至 屯門碼頭站 的新支線啟用,正式延長至屯門碼頭。

  7. 輕鐵751綫 (英語: Light Rail Route 751 )是連接 屯門 友愛站 和 天水圍 天逸站 的 香港輕鐵 路綫,屬 港鐵 一部分。 本路綫是唯一在 屯門區 不停 第1收費區 車站的輕鐵路綫。 輕鐵751P綫 (英語: Light Rail Route 751P )則是751綫的區間列車,純為方便乘客轉乘 屯馬綫 而設,連接 天逸站 和 天水圍站 (部分列車會載客至 兆康站 ,行車路線與751綫相同,但只行走 天水圍 區內及青山公路洪水橋段及藍地段)。 歷史. 依地形繪製的751綫地圖. 來往 洪水橋 、兆康、澤豐至 安定 / 友愛 的輕鐵服務,早在1988年輕鐵通車時已開始提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