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023年2月14日 ·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典故說明 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春秋時,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讓親生兒子奚齊當上太子,設計害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接著又慫恿晉獻公派兵捉拿另外二個兒子重耳、夷吾,兩人於是先後逃奔出國。
2015年4月21日 · 退避三舍的典故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
《儒林外史》第一 回:「賢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鏡花緣》第五六回:「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漢語成語,指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 衝突。 出自《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基本介紹. 中文名:退避三舍. 外文名: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相關人物:先軫、重耳、楚成王. 相關戰役:城濮之戰. 用法:動補短語.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解釋:主動退讓九十里.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主動退讓九十里。 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春秋晉公子 重耳 出亡至楚, 楚成王 禮遇 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 ”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 中原,其辟君三舍。 ”舍,軍行三十里。
出处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 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打算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于是害死太子申生,逼得公子重耳出逃国外。. 公元前637年,重耳逃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款待。. 一次,楚 成王问重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