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 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

  2. 送友人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古詩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唐代·李白《送友人》.

    • 概觀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此詩寫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與離情別緒。首聯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頷聯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頸聯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尾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全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⑴,白水繞東城⑵。

    此地一為別⑶,孤蓬萬里征⑷。

    浮雲遊子意⑸,落日故人情。

    詞句注釋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詞,加強語氣。 ⑷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征:遠行。 ⑸浮雲遊子意: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後世用為典實,以浮雲飄飛無定喻遊子四方漂游。浮雲,飄動的雲。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⑹茲:此。 ⑺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班馬:離群的馬,這裡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

    白話譯文

    青山橫亘城北,白水流過東城。 我們就要在此分別,一去萬里,將要登上孤獨的行程。 那飄流不定的浮雲正是遊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陽卻是老朋友的眷戀之情。 此刻揮手離去,我耳邊只聽到離群之馬的哀鳴。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賢皓疑為於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捨。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就像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也不知道會飄泊到何處。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此句也可理解為遊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複雜意緒。落日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願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名家點評

    明代朱諫《李詩選注》:句法清新,出於天授。唐人之為短律,率多雕琢,白自腦中流出,不求巧而自巧,非唐人所能及也。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蔣春甫曰:不如此接,便無生氣(“此地”二句下)。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太白詩“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對景懷人,意味深遠。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三、四流走,竟亦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須整齊。蘇、李贈言,多唏噓語而無蹶蹙聲,知古人之意在不盡矣,太白猶不失斯意。” 清代吳烻《唐詩直解》:評:不刻不淺,自是爽詞。 清代張惣《唐風懷》:質公曰:倏忽萬里,念此黯然銷魂。 清代劉邦彥《唐詩歸折衷》:唐云:起極弘遠(首二句下)。唐云:接得輕便(“此地”二句下)。唐云:結更淒楚(末二句下)。吳敬夫云:深情婉轉,老致紛披,便可與老杜“帶甲滿天地”同讀。 清代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前解敘送別之地,後解言送友之情。 清代屈復《唐詩成法》:“青山”、“白水”,先寫送別之地,如此佳景為“孤篷萬里”對照。“此地”緊接上二句,“一別”,送者、去者合寫。五、六又分寫。“自茲”二字,人、地總結。八止寫“馬鳴”,黯然銷魂,見於言外。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首聯整齊,承則流走,而下聯健勁,結有蕭散之致。大匠運斤,自成規矩。 清代胡本淵《唐詩近體》:每句整齊。結得灑脫,悠然不盡。 清代梅成棟《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青蓮五律無一首不意在筆先,掃盡人千百言,破空而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五、六澹蕩淒遠,勝多多語。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 其他人也問了

  4. 送友人》為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 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寓情於景。

  5. 2020年1月7日 ·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解. 1、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2、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裡喻友人。 3、茲:現在。 4、班:分別。 譯文.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像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遊子心思恰似天上浮雲, 夕陽餘暉可比難捨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賞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 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 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 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 「青」、「白」相間,色彩明麗。 「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

  6. 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 送别 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 自然 流畅。

  7. www.tpomps.edu.hk › chinese › poem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語釋: 那青翠的山,橫在北面的城外,白色的水, 繞著東面的城牆。 在這裏和你分別後,你就要 像孤單的蓬草,飄泊到萬里以外的路上去了。 天上的浮雲,和行人有一樣的意識,太陽下山 時的難以挽留的狀況,好像是老朋友的情懷。 現在你揮著手從此離去,只聽得那馬在分別時 發出蕭蕭的鳴聲。 註釋: 1. 橫:橫亙,由此端伸延到彼端。 2. 郭:外城,古人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 3. 白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河水像潔白的布帛。 4. 為別:作別。 5. 孤蓬:蓬草,隨風飄轉,比喻將孤身遠行的友人。 6. 征:遠行。 7. 浮雲:飄浮無定的白雲。 8. 游子:「游」通「遊」。 離家遠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