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网页收录了唐代诗人岑参的名作《逢入京使》,并提供了诗文的原文、译文、赏析、创作背景等内容。《逢入京使》是一首写诗人西行途中思乡之情的边塞诗,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边塞精神。

  2. 逢入京使. 唐代: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唐詩三百首, 國中古詩, 思鄉, 邊塞, 生活. 譯文及注釋.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注釋. 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 ”這裡是沾濕的意思。 憑:托,煩,請。 傳語:捎口信。 賞析. 這首 詩 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慾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 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

  3. 這首詩是岑參在西行途中,遇到長安入京使者,表達了思鄉和豪情的情感。詩中運用了夸張、口信等修辭手法,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邊塞生活氣息,是一首經典的唐詩。

  4. 这是一首描写唐代诗人岑参在西行途中遇见东行使者的名篇,表达了思乡之情和渴望功名之情。诗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寄寓了边塞生活的韵味和诗人的雄心。

    • 注释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词句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白话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三十四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岑参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诗人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名家点评

    明代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丘文庄公尝言:眼前景致、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间,以上三诗(按指本诗与贺知章《回乡偶书》、贾岛《渡桑乾》)良然。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直不着意。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十三:谭云: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家常话,人人却说不来,妙处只是真。 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诗以真率人情。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俚情真语,都极老横。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马上相逢无纸笔”,此句人人道好,惟在玉关故妙,若在近处则不为妙矣。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不必用意,只写得情景真耳。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5.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名篇之一。 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

  6. 这是一首描写唐代诗人岑参西出安西途中遇见一个老相识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感激。网页提供了诗歌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