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2日 · 在量子力學以後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從原先的 本體論 (ontology)變成了 認識論 (epistemic)。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史,這一切要從馬赫(Ernst Mach,1838/2/18-1916/2/19)講起,他認為科學的目的本來就不是探尋甚麼真理,科學只是想要找到一種「最經濟的思想」。 例如當我們想要描述自由落體時,一個方法是收集大量的自由落體實驗數據,從而發現這些數據間的一致性;我們也可以採取另一個方法,找尋背後的物理定律,像是速度的變化是常數。 對於馬赫而言,第二種方法更好只是因為它更「經濟」,只需寫出一條式子就解釋了很多同類的現象,但對於「認識」這個世界如何運行而言,兩種方法是等價的。

  2. 2024年4月19日 · 量子力學 逐漸從理論中興起 ,用來解釋與古典物理學不相符的觀測結果,例如 馬克斯·普朗克 在1900年解決 黑體輻射 問題,以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05年論文 中能量與頻率的對應關係,該論文解釋了 光電效應 影響。 這些理解微觀現象的早期嘗試,現在被稱為「 舊量子論 」,導致 尼爾斯·波耳 、 歐文·薛丁格 、 維爾納·海森堡 、 馬克斯·玻恩 、 保羅·狄拉克 等人在1920年代中期全面發展了量子力學。 現代理論是用各種 專門發展的數學形式體系來表達的 。 其中之一,稱為 波函數 的數學實體以 機率幅 的形式提供有關粒子能量、動量和其他物理特性的測量結果的資訊。 關鍵現象、歷史背景 [ 編輯] 黑體輻射 [ 編輯]

  3. 2017年8月1日 · 量子力學是二十世紀物質科學最重要的成就。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自古以來,讓無數賢人智者日夜苦思的大難題「物質是什麼? 」,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後,才算是有了較令人滿意的答案。 圖片來源|scienceofthespirit.tumblr.com. 作者| 臺大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但是量子力學是一個相當怪異的玩意兒。 一方面它非常成功,可以很精準的預測出實驗的結果。 可是在另一方面,量子力學所呈現的世界觀是那麼的荒誕,激烈地衝擊我們從古典物理中培養出的直覺。 這讓許多物理學家覺得很不自在。 例如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輩子拒絕接受量子力學。

  4. 促使量子科技發展的關鍵基礎之一就是理解量子力學如何允許兩個或多個粒子以糾纏態存在進而操縱其特性來加以應用。 「糾纏對」中一個粒子所發生的事情決定了另一個粒子發生的事情,即使它們相距很遠。 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物理學家們認為,糾纏對中的粒子必定包含了隱藏變數和指示,只是我們沒觀察到。 在1960年代,約翰.貝爾(John Stewart Bell)提出了貝爾不等式(Bell inequalities)來打擊量子力學,他認為如果存在隱藏變數,則大量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永遠不會超過某個值。 然而,量子力學預測某種類型的實驗將會違反貝爾不等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幾年後貝爾不等式反而成為證明量子力學的工具。

  5. 2023年5月25日 · 在量子世界中存在傳統的因果性嗎? 2023-05-25 科學 小雨. 古老的爭論. 20世紀6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 貝爾 (John Bell)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 他想要解決一個自上個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始爭論的問題與日常直覺完全相悖的 量子力學 的預測真的是正確的嗎? 還是說,正如 愛因斯坦 所相信的那樣傳統的 因果性 概念應該也適用於原子微觀世界。 ‍‍. 在貝爾設想的實驗中,一個共同的來源S會將兩個粒子分發給Alice和Bob。 在接收到粒子後,Alice和Bob可以各自從幾種測量設置中選擇一種對接收到的粒子進行測量,然後記錄下測量結果。 重複多次後,實驗便會產生一系列資料結果。 接著,再根據 貝爾不等式 對測量結果進行檢驗。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7年12月2日 · 這是量子力學的一種 #反實在論 派途徑,因為它認為 理論 不過就是種有系統的紀錄裝置,用來預測未來的實驗結果。 若你請教反實在論者那門知識是關於當前宇宙的哪個層面,他們會告訴你問這種問題並不明智。 量子力學並不描述任何基底的「東西」:我們向來可容許談論的,完全就只是實驗測量的結果。 玻耳曾經說過:「沒有所謂的量子世界,只有個抽象的物理描述。

  8. 前述這些發現顯示:「宇宙萬物的任何意念,都帶著具體可觸的. 盧國慶. 能量,足以互相溝通轉化他物。 」《念力的祕密一書,可以說是從量子力學的科學立場,呼應了江本勝博士水結晶實驗所發現的研究成果我們如果再從量子力學其他理論與佛典的智慧來印證,是否能夠從中發現那些從未想到過卻又極其重大的宇宙真理? 從「全像式模型理論」到「宇宙只是一個幻象」 (holographic paradigm)是由「全息理論」(holographic theory)延伸而來。 「全息理論」是英國物理學家大衛. 玻姆(David Bohm)所創,他的核心思想為: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 緊密聯繫的整體,任何一部分皆包含整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