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23日 · 根據統計在香港15歲以上約有27%的人患有高血壓如果在75歲以上患高血壓的人數增至73%可見問題相當嚴重如果高血壓長期沒有控制好會引起很多併發症和後遺症例如心臟衰弱心血管疾病容易中風以及腎臟衰竭等

  2. 2024年4月22日 · 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及堅果油,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健康;是屬於應用最廣泛的家居用油。 健康飲食中強調每天要有好油脂,正正是這類對健康有助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當中初榨或冷壓橄欖油成分較不穩定,屬較為淺色及輕身的油,高溫下容易變質,煙點(由熔點至沸點中油品冒煙的溫度)低於200℃,所以不建議煎炸。 而成分較穩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化學精煉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等,煙點高於200℃,可以用於煎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宜涼拌 攝過量增患三高風險.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較多人認識的是屬Omega-6脂肪酸的亞麻油酸(LA)及屬Omega-3 脂肪酸的α-亞麻油酸(ALA),都是身體必需脂肪酸。 因為身體無法自行製造,需從食物中吸收。

  3. 2023年9月4日 · 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情緒壓力、氣候轉變等,都可能與高血壓息息相關。 「血壓受不同因素影響,如情緒、睡眠質素等。 」註冊中醫陳翠萍說,甚至量度時的身體姿勢都有影響,「建議有血壓問題的病人每日定時量2、3次,並留意當刻身體狀態,覆診時向醫護人員說明,有助分析血壓高的成因」。 陳翠萍補充,中醫學上沒有高血壓這個病,「中醫將有高血壓臨牀表徵的病人,歸入『眩暈』範疇」。 為何高血壓屬於眩暈類別,陳說因為高血壓最常見而且明顯病徵是眩暈及頭痛。 隨時代發展,陳翠萍表示,現代中醫也會使用西醫學方法,如運用儀器量度血壓,更能掌握病情,對血壓的標準亦和西醫一樣;同時配合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來辨證論治。 針對不同病因,治療方法亦不同。 ‧濕熱天氣 肝陽上亢.

  4. 2022年8月8日 · 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例如不健康飲食攝取過量鹽分和進食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又或缺乏身體運動吸煙飲酒及肥胖現時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預防高血壓並且能降低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情。 運動能降低血壓約5至7mmHg,這個降幅已經可以減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達20%至30%。 而且運動可增強體能,幫助控制體重及紓緩壓力,因此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莫大裨益。 每周150分鐘 急步行、游泳或行山.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星期做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和每星期2至3次肌肉強化運動。 如患者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做一星期3次、每次20分鐘帶氧運動,其後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和次數。

  5. 對於不少高血壓病情較輕的患者雖然不用食藥但為免高血壓病情加劇都會先尋找食療配方其中便有食山楂降血壓這道偏方指每天泡水飲用即可紓緩高血壓問題

  6. 2020年9月15日 · Share. 【明報專訊】 脂肪: 攝取過多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會增加體重和影響心臟健康。 在同類產品中,選擇低脂為佳。 產品中常見「低脂」、「脫脂」字眼,脂肪含量有一定規範,澳洲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a)說:「低脂定義是每100克固體食物含少於3克脂肪,或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少於1.5克脂肪。 至於脫脂並非完全不含脂肪,每100克固體食物含少於0.5克脂肪,或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少於0.3克脂肪,產品也可印上脫脂兩字。 她提醒要小心標籤陷阱,例如產品註明「較低脂」或「輕怡」,可能只是較相同品牌的同類產品低25%或以上脂肪,卻同樣屬於高脂行列。

  7. 2021年2月15日 · 中醫和西醫對於戒口的意思有分別西醫會從食物過敏或食物成分角度考慮至於中醫則從食物屬性建議患者避免進食與病性相冲的食物臨牀上可以互相參考。 亂補陽燥熱 亂補陰胃脹. 廣東人有飲用湯水的習慣,當中不少加入中藥的「藥材湯」,他們相信透過飲用這些湯水有糾正失調,保健防病的作用。 藥材湯選用的中藥,不少都具有補益效果;補益藥具體有補氣、補血、補陽、補陰的性能,要根據虛損性質選用相符的補益藥物,否則進補不當,輕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重則可因誤服藥物而招致不適;如誤用溫燥補陽藥可引起燥熱、上火的喉嚨痛、流鼻血,誤用滋膩的補陰藥可出現氣滯胃脹、消化不良等。 此外,日常食療和湯水,不能取代正式治療,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或因應時令藉食療湯水糾正輕微的失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