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陶淵明的詩文中,讀者常可以看到類似的句子:“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卉木繁榮,和風清穆”(《勸農》)等等,不勝枚舉。

  2. 飲酒·其五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陶淵明_漢語網. 朝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同類型的詩文: 古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高中古詩 閑適 生活 理想 哲理.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 通:辯)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注釋. (1)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3)君:指作者自己。

  3. 2024年3月11日 · 陶潛嘅飲酒 其五 結廬在人境》係 DSE 中文閱讀卷八篇建議篇章之一,文章旨在表達詩人對於簡樸、寧靜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大自然的賞析和愛戴。. AfterSchool 將從最基本嘅語譯、通假字詞分析開始,由淺至深一步步帶大家了解各個考核重點,包括段落大意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飲酒其五一般指本詞條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嘆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作品名稱:飲酒·結廬在人境

    •創作年代:東晉

    •作品出處:《陶淵明集》

    •文學體裁:五言詩

    飲酒

    結廬(1)在人境,而無車馬喧(2)。

    問君(3)何能爾(4)?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5)見(6)南山(7)。

    山氣日夕(8)佳,飛鳥相與還(9)。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詞句注釋

    (1)結廬:建造住宅,這裡指居住的意思。 (2)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爾:為什麼能這樣。 爾:如此、這樣。 (5)悠然:自得的樣子。 (6)見:看見(讀jiàn),動詞。 (7)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 (8)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9)相與還:結伴而歸。

    白話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歸田後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文學賞析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並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么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匡時濟世的抱負。但當他看到“真風告逝,大為斯興”(《感士不遇賦》),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偽詐污蝕,整個社會腐敗黑暗,於是便選擇了潔身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隱居田園,躬耕自資。“結廬在人境”四句,就是寫他精神上在擺脫了世俗環境的干擾之後所產生的感受。所謂“心遠”,即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系權貴之門,絕進棄世,超塵脫俗。由於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遠,因此前人激賞其“詞彩精拔”。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麼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相會。“悠然見南山”,按古漢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所以,這“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採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將“見”改為“望”不好。“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採菊時,無意間,山入眼帘。 見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浮繞於峰際;成群的鳥兒,結伴而飛,歸向山林。這一切當然是很美的。但這也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在陶淵明的詩文中,讀者常可以看到類似的句子:“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辭》);“卉木繁榮,和風清穆”(《勸農》)等等,不勝枚舉。這都是表現自然的運動,因其無意志目的、無外求,所以平靜、充實、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應該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個自然運動中完成其個體生命。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含蓄寄託了與山林為伍的情意,還在規勸其他人;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里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閒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安貧樂賤、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 這兩句說的是這裡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情言語即無聲”,這裡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這首詩也是陶詩藝術風格的一個典範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詩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於理趣,詩句更流暢,語氣更自然,情貌更親切。

    名家點評

    蘇軾《題陶淵明飲酒詩後》云:“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孫月峰《文選瀹注》卷十五云:“此詩大是妙境,第點出‘心遠’、‘真意’,翻覺亦有痕。”

    陶淵明(365~427)晉朝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

  4. 飲酒·其五》 是中國 東晉 時期士大夫與詩人 陶淵明 最著名的詩 [1]:23,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11,詩文如下: 「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創作背景. [編輯] 東晉 義熙 十二年(416年), 劉裕 調集全國兵力,五路向西討伐 後秦,克洛陽,西晉故都得以光復,次年(417年)再克長安,消息傳回江南,東晉朝野一片歡騰。 朝廷封劉裕宋公,加九錫,位在各諸侯之上。 劉裕囂張跋扈,篡奪晉室是遲早的事。 當年秋天,陶淵明想到東晉若滅亡,曾祖父 陶侃 赫赫功績將一筆勾銷,心中悶悶不樂,不如一醉方休。 醉酒後詩興大發,得20首詩,而後再修改潤色,命名為《飲酒》,此為其五。

  5. 飲酒·其五賞析.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 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 拿 陶淵明 的時代來說 ...

  6. 飲酒·其五 原文賞析. 朝代 魏晉 詩人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 高中古詩 閒適 生活 哲理 最美. 譯文.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註釋. 結廬:構築房屋。 結,建造、構築。 廬,簡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結廬:建造住宅,這裡指居住的意思。 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君:指作者自己。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