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代軍師諸葛亮. 作者: 梁滿倉. 歷史學碩士,198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要著作有《中國魏晉南北朝習俗史》、《隋文帝楊堅》、《漢唐間政治與文化探索》、《中華姓氏譜王姓卷》、《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合著)、《諸葛亮大傳》(合著),主編百卷本《中國全史魏晉南北朝》10卷等。 朱大渭. 1931年生於四川西充。 195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1961年到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工作,從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曾任魏晉南北朝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山東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現為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2. 2015年3月27日 · 諸葛亮作為蜀漢名相輔助劉備劉禪父子勵精圖治成就霸業使弱小的蜀漢日益強大與吳魏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關鍵在於諸葛亮善於用人在其27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終十分重視選人用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人方略和系統的人才理論德才兼備以德為主的用人標準. 諸葛亮一生尊重人才愛惜人才把選拔使用人才放在治國的首位。 他說:「治國之道,務在選賢,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順。 」諸葛亮的人才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主。 德才兼備。

  3. 2008年12月15日 · 諸葛亮借帝來向後主進諫是想喚起繼承了父業的後主對先帝的感情把親賢遠佞提到忠於先帝的高度這樣更易為後主所接受。 3.叮嚀告誡部分,主要有幾點: 1/分析劉備死後蜀國危急的形勢。 (第一段) 2/勸勉後主繼承和發揚先帝尊賢納諫的品德。 (第二段) 3/勸誡後主要秉法持正,要使「宮中」和「府中」在政治法律問題上完全. 一致,不要偏袒親信。 (第二段) 4/向後主推薦可以倚重的大臣和將軍,勸他多加親近。 (第三段) 5/引東漢桓、靈亡國為鑑戒,再次向後主強調「親賢臣,遠小人」的重要. 性。 (第三段) 人感情表白部分,主要在第四段: 1/交代自己的出身及早年抱負。 2/感激先帝知遇,答允出山效命。 3/蒙先帝臨崩授命,日夜念茲在茲,決心北定中原,復興漢室,以盡「報. 先帝」和「忠陛下」之職分。

  4.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蜀國劉備的軍師 , 通曉天文地理 、易經以及兵法 , 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 他曾諄諄寫下誡子書勉勵其兒 ,誡子書洞察人生、充滿智慧,亦值得後世之人省思與學習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5. 十七歲的諸葛亮與弟弟隱居於襄陽二十里的隆中過著清靜的農耕生活,刻苦自學,但諸葛亮相信自己一生絕不會窮於此地,經常與有識之士,徐庶,司馬徵,崔州平黃承彥等共談論天下大事諸葛孔明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靈魂人物早在隆中的時候他就已經盤算了整個三國時代。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孔明寫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也就是三國演義中人們攘攘上口的「三顧茅蘆」就在此時發生。 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

  6. 諸葛亮在未生孩子之前他的哥哥諸葛瑾便把自己的二子諸葛喬過繼給孔明後來諸葛亮的親生子諸葛瞻在諸葛亮47歲左右才出世但他沒有因此而廢去養子的承繼權仍以諸葛喬為嫡子武鄉侯爵位的繼承人

  7. 當劉備第三次往邀終於得見諸葛亮諸葛亮隨即為劉備做了一個簡報告訴劉備接下來你應該如何發展」,這個簡報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的原文是這樣的: 「孔明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輔,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淝,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 明 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