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在生死冊前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生死冊前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最需要信仰的時間,大抵都面對生離死別的一刻,尤其親人非自然離世的時間,最需要一個從天而來的答案或說法。 雖然未必明白為什麼親人要走上絕路,至少在心靈上,會帶點天家再見的盼望。

  2. 2011年3月11日 · 其實抑鬱症的成因,有時是出於腦部物質傳遞失調(透過藥物,可令腦部物質回復正常狀態),有時是出於壓力、心理狀態等因素,乃屬身體的疾病,在抱病時需要正視和接受治療 所以基督徒一樣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或其他情緒病),正如基督徒也有 ...

  3. 在這新世代,健康不單指身體的狀況,更重要的是精神健康。. 或許你在成長道路上或生活壓力下,面對很多情緒的轉變,不容易找到傾訴對象和情緒支援。. 疫情下,你可能頓感孤單、無助或沮喪。. 甚至最近的移民潮,對於「去」的人或「留」的人都可能未有 ...

  4.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E9%BB%8E%E6%9B%A6%E6%98%8E%E2黎曦明── 從死生練仁心

    2015年9月11日 · 醫學生從學醫開始,便近距離接觸病和痛,黎曦明說這幾年因此而有很多領悟:「你看見別人受痛苦,自己也覺得苦,這同理心;看見病人痛苦、生病,不期然想到生存的意義。 在病床上,他們可能會問:我一生做了些什麼? 有什麼要珍惜? 有什麼會後悔?

  5. 曾經任職廉政公署總調查主任的查錫我,又是公民黨黨員,現時任職大律師,苦難以多面向出現在他的人生:親人離世、罹患惡疾、家庭變故。 儘管他苦苦思索:苦難為何? 為何我? 仍得不到答案,事情也沒有逆轉。 苦難之命題,猶如死亡,只能從「為何」的思考跳脫出來,尋求正能量去面對。 「苦難可以預備一個人未來的生命,只人在當下並不知道」。 「小時候住李鄭屋邨,環境好像石硤尾美荷樓的七層徙置區,一家九個人擠在沒有廚房和廁所的單位,走廊有火水爐,面積不到140平方呎,還有木蛩咬,下雨天也只能睡在地上,根本談不上安居。 」沒有含著金匙出生的查錫我,就如不少今天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那些年也是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不折不扣的獅子山下故事。 然而當時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貧窮,他倒不以為苦。

  6. www.gnci.org.hk › topic › 【二十三】-怎處患難【二十三】 怎處患難

    文章. 最近看到一則報導,標題為「挫折提煉正能量」,主角人物為麥列菲菲,她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英基學校協會主席及香港大學榮休教授。. 雖然她在社會有顯赫的成就,她在處理公務政策時飽受批評,她面對人身攻擊,罵不還口,她有感而言說:能 ...

  7. 文章. 「憂慮」本是中性,人對現存、將來的需要與危機,由於緊張、恐懼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形成不安與思潮起伏。 「憂慮和恐懼」我們生命的一部份,不可以避免,重要的我們要學會如何處理。 現實我們常為許多事情而憂慮,那麼聖經教導克服憂慮的要訣甚麼呢? 首先秘訣一,「憂慮無濟於事」──我們必須認識到生命、際遇、錢財並非人能控制。 聖經馬太福音六章27節耶穌說得好:「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我們擔心並不能使生命增加多一點點時間。 生命的長短、人生的際遇、財富這些事情,往往人不能控制,憂慮也不能改變它們。 既然如此,為甚麼要憂慮呢? 第二個秘訣,就是「信靠上帝萬事無憂」──一般人的倚靠甚麼呢? 聖經詩篇十六篇4節提到:「以別神代替耶和華上帝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