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頤康園安老院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5日 · 它是世界重要文化與知識的寶庫,也是傳遞華夏藝術之美的殿堂」,並開始積極進行與北京正版故宮的各項交流,以及將封存的孫文銅像再次呈現。 然而因為政黨輪替,讓故宮政策轉了向. 在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對周功鑫的專訪亦可見改朝換代的文化意涵詮釋鬥爭,明顯是一個去臺灣主體化的國家工程。 「他們(前朝)的做法會把故宮本來的特色打散。 博物館的經營不能太博,中華文化才是故宮的特色。 杜先生本來的想法不是多元化,而是去中國化。 方向不對,表示他對博物館的認識和專業性不夠。 因為故宮本來就是以宮中收藏為主,不可能再去結合其他亞洲的文物」。 對南院的看法卻又是「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會搬過去,但是可以協助。

    •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建築的發展
    • 閩南傳統式樣重要元素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代表性建築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閩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山嶺頗多,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台灣也是山多平地少,又是海島;因而閩南地域可以說是山海交會之境,形成較為特別的地理特徵,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經濟生產,也影響到聚落與民居的擇址與配置,更會在宗教信仰上兼容有山海之神,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廟宇。...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的發展,與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移民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1661年(明永曆15年)春天,鄭成功率領大軍登陸鹿耳門,荷蘭守將在堅持數天之後終於獻城投降,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之統治,府城台南之歷史邁入明鄭時期,也開啟了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的發展。 鄭氏治台後將赤嵌地方改為東都,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曾設立了所謂「十字街」,把市街分成東安、西定、寧南、北鎮四坊,但實質環境只能算是一種初具雛型之傳統聚落,還稱不上有「城市」之概念。 而且因為明鄭時期之移民是屬於初期墾殖,經濟上較為拮据,不太可能花大筆錢於建築之上,所以房舍多數為簡單的建築原型,亦可能參酌原住民之建築,就地取材而建。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

    建築是台灣傳統營建環境之一部份。在源自於閩南文化的傳統建築中,從單殿到多護龍、多進之院落空間,甚至是城池城門的配置空間、建築座落的方位、民宅正廳與臥室之關係、民間信仰廟宇正殿與其他空間之關係,反應的不只是空間機能,還有對於空間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其中與其他漢人建築最大不同的元素為屋頂、構造系統、材料、工藝表現與特殊人文裝飾。 在造型方面,傳統的閩南式樣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從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頂到常見的捲棚頂,從起翹的燕尾到平實的馬背,變化的屋頂與其上的裝飾系統多彩多姿,屋身的計劃與門窗的設計也是爭奇鬥豔,極富特色。不少都市中的廟宇,因為敷地不大,三川殿、拜殿、主殿到後殿之造型層級分明的連成一體,並於主殿達於高峰,天際線轉折起伏隨之變化,為台灣傳統建築中特色之一。 當然,不同的地區、...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媽祖廟之一,肇建於約1563年(明嘉靖42年)。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1922年(日大正11年)此廟已經牆垣傾毀,乃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於次年完工,乃成天后宮今貌。 1979年(民國68年)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地方人士組織籌建委員會,準備拆除年久失修的天后宮,並重建新廟。後因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之陳奇祿多方奔走協調,始免於被拆,並於1983年(民國72年)依原樣修復。此後亦多次局部整修,直至2011年(民國100年)再度進行大修。 在空間上,澎湖天后宮為傳統的三進五開間,三進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序為三川殿、拜殿及正殿與清風閣,各進之間留有天井作為中介與過渡空間,左右設有護龍與過廊,清風閣設有二樓,此格局由日治一直維持至今。 ...

  2. 作者以仕紳吳家後人的角色,以劇場 般的手法穿梭於今昔臺中百年的風華流變,書寫出一幕幕令人時而驚呼、時而摒息的精采劇情。. 這本書本身就是「天外天」,是一處持續上演著臺中過去與未來的劇場,你我都在其中,誰也不該缺席!. https://www.facebook.com ...

  3. 2017年10月13日 · 不過對從小喜歡古蹟歷史和建築的王大維而言,他卻喜歡走踏墳墓、仔細端詳碑文也考證死者的年代事蹟。. 「 覆鼎金掃墓團 」臉書是王大維與同伴們交流心得的地方,成員有廚師、補教老師、工程人員、工程師、大學生、僧侶,他們對覆鼎金公墓墳塚 ...

  4. 2016年3月24日 · 何謂捐館? 邵伯溫介紹當時年近八旬的祖父伊川丈人,某日覺得自己大限已到,遂不吃不喝數天。 到了除夕之夜,他召集邵雍和邵伯溫等子子孫孫在身旁,自言自語:「到了正月初一,我們就要永別了。 邵雍等人理所當然痛哭涕零,老人家卻出奇地闊達:「我兒乃一介布衣(指邵雍),現在靠著學識而名重天下,子子孫孫都重學習、講孝道,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該安心瞑目了。 你們還哭什麼? 」伊川丈人平素喜歡大杯喝酒,此刻又說:「我與爾等喝酒惜別,如何? 於是邵雍斟了一大杯給他,老人豪爽地一飲而盡,再斟,又飲了半杯,於是開始半醉半醒地躺在床上,趕緊向子孫交代後事,囑咐他們要薄葬,要節哀順變。 就在這個深夜,老人家在酒精催化的迷糊睡夢中,安然與世長辭。 祖父是否得了什麼不治之症?

  5. 2018年2月5日 · 這間日本最大的養老院(目前有250位老人、90位看護,250種活動),在成為「年長者的迪士尼」之前,其實也是採用普通的經營模式,老人們無精打采的接受各種照護,日常活動能躲就躲、復健活動也當作沒這一回事。 直到發行的養老院內流通的貨幣「Seed幣」,一切才開始有了起色。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原本,老人們被送進這裡,財產、日常生活都由別人掌管,於是進入一種「生無可戀」、「混吃等死」的狀態。 在發行了通用貨幣之後,不論是參加復健活動、自己洗頭等,都可以獲得相對應的報酬,攢下來的錢,則可以拿來買自己喜歡的零食(超可愛的! )、參與休閒活動(下午茶小確幸、逛街血拼、泡溫泉養身,甚至到賭場體驗暴發戶的揮霍! )、或購買外出的權利(如:掃墓、外出逛街等)。

  6. 2016年12月20日 · 日本知名建築史學家與建築師藤森照信受邀在百年建築華山特區裡,打造一座新、舊對話的新建築。 引入日本茶道的精神,再利用台灣自然素材建造、隱藏在華山不起眼的小角落,在華山流連往返的你,是否曾經發現?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攝影:朱詠真. 文:朱詠真. 在華山的紅磚區,一間有著不對稱斜屋頂的小木屋由竹子高高架起,屋頂的楮紅色銅片閃爍著曖昧柔和的光芒,宛如童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吸引人潮的目光,這是日本知名建築師藤森照信替華山打造的茶屋「望北茶亭」。 今年70歲的藤森照信在年輕時是日本著名的建築史家,專攻近代建築史,44歲那年,他半路出家,從學者轉為建築師,開始將心目中的理想建築一一打造成真。

  1. 相關搜尋

    頤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