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生活繁忙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horizonhotels.com.hk

    位於九龍核心地段,毗鄰匯集購物、消閒和文化藝術的尖沙咀,讓生活節奏時刻緊貼香港的繁華脈搏。 租期靈活,毋須按金,即租即住,立即入住體驗星級酒店會所設施

搜尋結果

  1. 香港在「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城市」(Cities With the Best Work-Life Balance)整體評分為57.8分,排行第45位。 在過勞人口比例一項中,香港有多達29.9%的人每星期工作超過48小時,每周平均工時達50.1小時,成為「全球過勞城市」第一位,而第二至五名分別為新加坡 ...

  2. 2015年7月14日 · 香港這個活力之都,實質也讓人忙得透不過氣。 最新調查顯示,近九成半「打工仔」受疲勞問題困擾。 該調查由Cimigo 於6月以問卷形式在街上訪問了 ...

  3. 2020年11月27日 · 【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香港人工時長,工作壓力大,超時工作更成為常態。 美國手機保安技術公司Kisi近日公布2020年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城市排行榜,香港多項數據均位列50個城市中最差的一批。

  4. 2021年5月31日 · 2021全球最累城市香港蟬聯榜首. 由美國科技公司Kisi完成的「2021最佳工作生活平衡城市」研究報告 分析全球50座城市的「勞累指數」,即該城市全職職工每周的工作時間,前十名中有6座城市位於亞洲。 香港在「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上已連續兩年位於榜首。 香港每周工作超出標準29% 馬來西亞《星報》日前報道指,全球勞累指數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別為: 香港. 新加坡. 曼谷. 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爾. 東京. 侯斯敦. 吉隆坡. 卡爾加里. 倫敦. 香港抗疫+營商雙輸|全球彈性指數排名急跌至26位! 抗疫韌性排名低過內地. 2021薪酬調查報告 3類工種疫市加薪3.8%|69%職齡3至5年員工轉行後反而有人工加. 新加坡平均工時超過25.1%排第二.

    • 香港成最過度勞累城市
    • 主要工作所屬行業每周工時中位數比較
    • 以主要工作所屬職業每周工時中位數比較
    • 擱置標準工時立法

    根據KISI本年度的報告,香港在「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城市」(Cities With the Best Work-Life Balance)中排尾六,而在「最過度勞累城市」(Top Overworked Cities in the Ranking)中,更是全球第一名。 以瑞銀集團2018年《價格與收入》研究報告顯示,香港打工仔平均每周工作時間高達52小時,即平均一年工作時間達2,172小時,是於全球77個城市中工作時間最長的地區。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當中有列出每周工時中位蚊。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從事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的男士工作時數最長,每周工時中位數為48小時。

    若以主要工作所屬職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周工時中位數,從事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機台及機器操作員及裝配員的男性,以及從事工藝及有關人員的女姓工時最長,每周工時中位數均為48小時。 港人最新收入中位數 男:20,000元 女:16,800元 各行各業薪酬表比較

    過去市場一直有討論標準工時問題,但政府在2018年決定擱置標準工時的立法工作,改為推行11個指定行業的工時指引。勞工處原定於2019年第一季至今年上半年,逐步推出指引,但直到目前為止仍未推出。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去年5月答覆議員的提問時回覆,指勞工處現正透過轄下11個行業性三方小組,成員包括勞工處、僱主及僱員的代表,為這些指定行業制訂指引,以提供建議的行業性工時安排、超時工作補償安排及良好的工時管理措施,供僱主及其僱員參考及採用。政府會在11份行業性工時指引全面推出三年後,檢視及評估指引的成效,並進一步探討改善工時政策的可行方案。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6年5月13日 · 香港人素來效率昭彰,甚麼基建工程、公共交通系統如是,潮流消費更走在最前端,一旦因打風或鐵路故障出現輕微延誤,馬上成為頭條新聞;假如出現罷工罷市罷課,更是一大新聞,又會被其他人埋怨。因此,忙碌、快速的生活絕對是香港人的特色。

  7. 要提升家庭幸福,可以從「香港家庭幸福指數」所涵蓋以下六個範疇:(1)家庭團結、(2)家庭資源、(3)家庭健康、(4)社會連繫、(5)社會資源和(6)生活平衡做起。

  1. 香港生活繁忙 相關

    廣告
  2. 奧比斯是一間國際非牟利慈善機構,40 年來一直匯聚各界力量,領導全球共同對抗可避免的失明。 透過結合夥伴地區的力量,為當地的眼科醫療團隊提供指導和培訓,激勵他們在社區中奮力對抗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