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董建華 於第二屆任期(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時開始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俗稱高官問責制,英語: Principal Officials Accountability System ;簡稱POAS)改革,將所有司長和局長職級由 公務員 職位改為以 合約 方式聘任,並須為過 ...

  2. 2022年4月4日 · 高官問責制誕生20載 反思與展望. 知‧析趨勢. 發布時間: 2022/04/04. 分享:. 對於任何社會或政治問題,企圖以單一答案解困,例如轉換特首或推倒AO(政務官)職系,往往徒勞無功--香港已經有過4位風格截然不同的行政長官,但管治問題仍層出不窮 ...

  3. 根據對於香港制度的論述,「問責制」的主要特點如下:從 民選 中當選的 國家 首長 親自選出合適的 官員 來負責各項事務;當 政策 出現失誤時,那麼首長必須向相關的官員問責(究問責任),而犯錯的官員將要離職(引咎辭職或被解僱)以示向首長當責 ...

  4. 2021年6月28日 · 立法會辯論「改革主要官員問責制」議案期間,多位議員先後發言批評港府中人盛行懶政風氣、欠缺服務精神、推動政策不力、漠視民間訴求、過度講究程序、部門各自為政等毛病,一言以蔽之,即存在結構性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結果自然會嚴重拖累整個政府的執行效率。 令人憤慨的是,特區政府管治團隊廣泛存在着的這一系列問題,甚至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證」。 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最新的《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整體排名由2017年的第一位跌至2021年的第七位,港府依然顧着吹噓它在「政府效率」環節的排名維持在榜首,卻忽略了箇中「官僚」項目排名已從四年前的第三位大幅倒退至第十六位。

  5. 2021年5月27日 · 譚志源提到高官問責制的背景,指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2002年推出高官問責制時,考慮到需要適應期,而且高級公務員難免對空降的局長有一定懷疑,所以安排常任秘書長與局長一同帶領團隊工作,由局長多做政治工作,常秘擔任公務員 ...

  6. 問責制主要官員須直接對行政長官負責; 各司長及局長會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會是問責制主要官員之一。 他會就公務員政策及公務員的管理向行政長官負責。 根據政策,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會從公務員隊伍中挑選,與其他局長一樣,他會被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 他會以有別於公務員的條款聘任。 然而,他會保留與公務員的聯繫,他在接受任命之前無須永久脫離公務員隊伍,如年紀許可,在他作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任命結束後,他可以重返公務員隊伍,恢復原來職級; 決策局內的首長級薪級第8 點(D8)公務員職位會改稱為“常任秘書長”; 公務員制度會繼續保持常任,任人唯才及政治中立; 政府會尋求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主要官員會與立法會議員緊密合作,爭取他們對政策及其他建議的支持。

  7. 2022年6月6日 · 董建華親赴立法會,介紹高官問責制的主要內容。(中新社資料圖) 自2002年實施「主要官員問責制」至今剛好滿20年,這套回歸後出現的政治系統,為特區政府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答案?「自我革命,刀刃向內」,重建香港,必然要由改革管治團隊開始。

  8. 我今日親自來立法會,向各位議員介紹特區政府計劃今年七月一日開始實施的「問責制」方案,尋求各位議員支持方案中所涉及的開支撥款、以及修改法例,把法定的職權和能力轉移給問責制局長行使,使到「問責制」能夠按時推行。

  9. 李彭廣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副教授. 「高官問責制」在目前這個時刻提出,並不是件孤立事件,而是特區政府在經過數年的運作後,發現管治的神經中樞未能像預期般暢順地運作,而提出的解決措施。. 這種手腦不協調的現象,是因為新憲政體制的配套工程還未完成 ...

  10. 七月㆒日是推出高官問責制的最佳時機。 香港處于經濟轉型期,國內的經濟特別 是我們鄰近的珠江㆔角州發展迅速,日本經濟仍未走出低谷,美國經濟受91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