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方中麻黃、杏仁、生薑辛散表邪,宣發鬱熱;連軺、生梓白皮、赤小豆清泄濕熱;大棗、甘草調和脾胃。 諸藥合用,使表裡宣通,濕熱得以清泄,表解里和而黃疸可愈。
方中麻黃、杏仁、生薑辛散表邪,宣發鬱熱;連軺、生梓白皮、赤小豆清泄濕熱;大棗、甘草調和脾胃。 諸藥合用,使表裡宣通,濕熱得以清泄,表解裡和而黃疽可愈。
1.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179~262) »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262) 【內容】. 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主之。.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 麻黃 二兩,去節 連軺 二兩,連翹根是 杏仁 四十個,去皮尖 赤小豆 一升 大棗 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 一升,切 生薑 ...
栽培或野生。. 分佈廣東、廣西、江西及上海郊區等地。. 藥材以赤小豆品質為好,但貨源不多,漸為赤豆所代替。. 【性狀】. 赤小豆vs紅豆 (引自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RedBeanAndRiceBean.jpg&variant=zh-hk) 赤小豆乾燥種子略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 ...
卷十傷寒方下 » 傷寒發黃第五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內容】. 治傷寒瘀熱在裡,身體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 麻黃 連翹 甘草(各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杏人(三十枚) 赤小豆(一升) 生梓白皮(切,二升). 上八味㕮咀,以勞水一斗 ...
本方在傷寒論治療少陰病,陽虛表寒證。方中麻黃辛溫發汗,解表散寒;附子溫經助陽,散寒止痛,共為君藥,二味合用,可提振陽氣,開泄皮毛,鼓邪外出,而無汗出傷陽之慮。佐以細辛,通溫表裡,既能協助麻黃發汗解表,又能助附子溫經散寒。
是以仲景立有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以治陽黃之症;又立茵陳附子湯,以治陰黃之症。 茵陳治黃通劑,在人審其所因而酌治耳。 若蓄血發黃,則治不在茵陳之列,以茵陳本屬氣分藥也,於血則不能治矣。
麻黃連翹湯 別名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來源 醫學綱目,樓英,1389前 關於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條款 | 著作權聲明 智橐‧醫砭‧沈藥子 ©2008~2024 著作權所有 expand_less cookie 本網站採用cookies技術提供優質、安全的瀏覽服務,關閉cookies可能導致 ...
患者濕熱發黃,腹微滿,小便不利,身無汗,故王氏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酌予加減,以解表散熱。 加赤苓、通草之甘淡以利水,茵陳之苦寒以清利濕熱。
仲景用赤小豆湯,療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之義,可默悟矣。《藥性解》: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無毒,入心經。主消熱毒,排癰腫,解煩熱,補血脈,止泄瀉,下水氣,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麥毒。按:赤小豆,南方心火之色也,故獨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