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大口鱸 (學名: Micropterus salmoides )為 輻鰭魚綱 鱸形目 鱸亞目 太陽魚科 的其中一 種 ,又稱 加州鱸 ,原分佈於 北美洲 美國 中部、東部至 墨西哥 北部的淡水流域,並引進世界各地,本魚體紡錘型,口大而上位,下頷長於上頷,上下頷皆具有尖銳小齒,背部灰綠色,腹鰭乳白色或帶黃色調,全身被大型櫛鱗,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46.4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泥底質的溪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不耐低溫,雄魚會掘洞吸引雌魚產卵,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及食用魚。
      zh.wikipedia.org/zh-hk/大口黑鱸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大口黑鱸 (學名: Micropterus salmoides )為 條鰭魚綱 鱸形目 鱸亞目 太陽魚科 的其中一 種 ,又稱 加州鱸 [1] ,原分布於 北美洲 美國 中部、東部至 墨西哥 北部的淡水流域,並引進世界各地,本魚體紡錘型,口大而上位,下頷長於上頷,上下頷皆具有尖銳小齒,背部灰綠色,腹鰭乳白色或帶黃色調,全身被大型櫛鱗,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46.4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泥底質的溪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不耐低溫,雄魚會掘洞吸引雌魚產卵,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及食用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物種存續委員會 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參考文獻. [ 編輯]

  3. 大口黑鱸 (學名: Micropterus salmoides )為 輻鰭魚綱 鱸形目 鱸亞目 太陽魚科 的其中一 種 ,又稱 加州鱸 [1] ,原分布於 北美洲 美國 中部、東部至 墨西哥 北部的淡水流域,並引進世界各地,本魚體紡錘型,口大而上位,下頷長於上頷,上下頷皆具有尖銳小齒,背部灰綠色,腹鰭乳白色或帶黃色調,全身被大型櫛鱗,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46.4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泥底質的溪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不耐低溫,雄鱼會掘洞吸引雌魚產卵,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及食用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物種存續委員會 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参考文献.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基本信息
    • 形態特徵
    • 培育技術
    • 病害及防治
    • 營養價值

    加州鱸魚一般指本詞條

    大口黑鱸也稱為加州鱸魚,原產於北美,是一種游釣魚類。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有分布。

    •中文學名:大口黑鱸

    •別稱:加州鱸魚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

    •綱:魚

    •目:鱸

    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 ,俗稱加州鱸魚、黑鱸,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orcoidei)、太陽魚科(Cehtrachidae)、黑鱸屬(Micropterus),原產於北美洲,是一種世界性的游釣魚類。根據原產地的地理分布和形態學方面的不同,大口黑鱸被分為兩個亞種:一種是分布在美國中東部、墨西哥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的大口黑鱸北方亞種(M. salmoides salmoides);另一種是分布在佛羅里達州南部的大口黑鱸佛羅里達亞種(M. salmoidesfloridanus)。我國台灣省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從國外引進此魚,並於1983年人工繁殖獲得成功,同年引入廣東省,經過多年的養殖發展,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目前我國大口黑鱸...

    加州鱸體形呈紡錘形, 口裂大,為斜裂,超過眼後緣,頜能伸縮,眼珠突出,背部黑綠色,體側青綠,眼部灰白色。從吻端至尾鰭基部有排列成帶狀的黑斑,體披細小櫛鱗,第一背鰭9根硬棘,第二背鰭12~13根鰭條,臀鰭3根硬棘,10~12根鰭條,腹鰭1根硬棘,5根鰭條。尾為正尾裂,稍向內凹。側線完全,Iq內具絨毛狀細齒,有胃和幽門垂,消化道為體長的0.7倍,可食部分約占體重的86%。

    在自然環境中,加州鱸喜棲息於沙質或沙泥質且混濁度低的靜水環境,尤喜群棲於清澈的緩流水中。一般活動於中下水層,常藏身於植物叢中。在水溫1~36℃範圍內均能生存,10℃以上開始攝食,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加州鱸為肉食性魚類,攝食性強,食量驚人,且會相互殘殺,特別是在苗種培育期間。人工養殖成魚可投餵鮮活小雜魚、切碎的冰鮮魚,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加州鱸因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易起捕、養殖周期短等優點,加之肉質鮮美細嫩,無肌間剌,外形美觀,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經過2 0多年的發展,國內不少地方形成了加州鱸養殖專業村,養殖水平達到比較高的水準。加州鱸的產業分工也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了明確劃分,有專門提供魚苗的專業村,有專門進行連片養殖的專業村,有較具規模的加州鱸流通商,產業各個環節的分1已經比較明顯,而且市場需求、價格、產量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在這種良好的發展環境下,近幾年來加州鱸養殖產量也一直穩步上升,一方面得益於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完善,主要是水質調控技術的提高,例如廣東順德、南海等地藉助

    增氧機和微生物製劑調水,畝產量可達3000千克,另一方面得益於活魚運輸技術的改進和國家高速公路綠色通道的發展,加州I鱸從過去飛機運輸改為汽車冷藏運輸,活魚運輸保活時間可達804,小時,促進了加州鱸市場的擴展與穩定。

    準備條件

    池塘面積3畝,魚苗放養前10天用50 千克生石灰清塘,注水60cm,池塘附近架設納米微孔增氧機一台,保證水中溶氧充足。潑灑雞糞、鴨糞600千克,培肥水質,增加浮游生物量,保持透明度25~30厘米,水色以草綠色為主。

    來源與放養

    待池塘輪蟲、水蚤等浮游生物充足時,放人工繁殖規格1.5cm的大口黑鱸苗到池塘,每畝放苗2.5萬尾,共7.5萬尾。

    飼養管理

    1、餌料投餵:前期,無需投餵餌料,只需每隔兩天在下午4點沿池邊四周投餵豆漿一次,以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提供足夠的浮游生物。10天后應及時觀察水中浮游生物量及魚苗攝食情況,此時,若魚苗沿塘邊遊走,需撈取浮游生物來投餵。待魚苗體長至3cm時,開始轉入馴化階段,投餵紅蟲與魚肉糜的混合物,投餌時先用木棒等工具拍打水面,引起苗種的注意,前來覓食,以形成條件反射,每天平均馴食8小時,待花鱸個體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後,逐步馴化至定點投喂,日投餵量為魚體體重的10%。待魚生長至6cm左右時,對大口黑鱸進行一次拉網分篩、分級飼養,本試驗分兩級,4~6厘米大口黑鱸仍留置原池塘,此時,放養密度為1萬尾/畝,7~8厘米大口黑鱸被移置另一池塘,放養密度為1.5萬尾/畝。此時,小規格池塘定點投餵冰鮮蝦料,但投餵量增至魚體重的12%,以便加快生長速度。 2、水質調節:大口黑鱸苗喜緩慢流動的清新水體,要保持水體“肥、活、嫩、爽”。苗種培育期間,每天都要注入新水,用濾砂頭曝氣以增氧,每天晚上開動增氧機6小時向池底充氣增氧。每隔5天潑灑生石灰50乾克,調節水體pH值為7.5~8.5,同時也起到殺菌消毒作用。 3、魚病防治:做到防重於治。下塘前均進行消毒殺菌、殺蟲處理。發現零星死亡,隨即打樣,取魚鰓鏡檢,及時發現病情加以控制。 4、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根據天氣變化和水質情況及時換水或開啟納米增氧機增氧。經常觀察魚苗的進食狀況,並隔天撈魚觀察其生長情況,測量體重、體長,每10天根據魚體重來調整餌料投餵量,期間發現魚有異常立即撈取鏡檢,發現有病及時用藥治療。

    1 細菌性疾病

    1.1 爛鰓病

    1.1.1 主要症狀 病魚體色黑暗,離群慢游於水面、池邊或網箱的邊緣,對外界反應遲鈍。 打開鰓蓋觀察,鰓瓣通常有腐爛發白或帶污泥的腐斑,鰓小片壞死、崩潰,嚴重的發病魚在靠近病灶的鰓蓋內側處充血發炎。 由於病菌的入侵,部分病魚自吻端到眼球處發白,池邊觀察其症狀更清晰。 病魚口腔頜齒間上下的表皮發炎充血,嚴重者表皮糜爛脫落,糜爛處可看到淡黃色的菌團物。

    1.1.2 病原及流行情況 該病是由柱狀黃桿菌感染引起。 菌體直徑 0.5 μm,長 6~12 μm,革蘭氏陰性,好氧,最適溫度為 25~28℃, 培養基中 NaCl 含量超過 0.5%時不生長,不分解瓊脂、纖維素及幾丁質。 菌株在 0.5%胰腖瓊脂平板中生長良好,25℃培養 24 h 後,菌落呈淡黃色邊緣不整齊,假樹根狀。

    該病主要危害魚種和成魚,發病水溫 25~28℃,每年4~6 月和 9~10 月為發病期, 池塘和網箱飼養的大口黑鱸都有發生,死亡率較高,嚴重的魚池發病死亡率達 60%。

    1.1.3 防治方法 (1)漂白粉 1 mg/L 或強氯精〔氯消寧,獸藥字(2006)190449062〕0.3~0.5 mg/L 全池潑灑,或用魚菌清 2 號〔獸藥字(2007)190449263〔全池潑灑,每 667 m3每米水深用藥 200 g,隔天使用一次。 (2)已發病網箱可用2%~3%的鹽水浸泡魚體 15~30 min 後更換新網箱。 (3)內服抗菌藥物,如氟呱酸,每千克魚體重用藥 30~50 g;或使用磺胺類藥魚健康〔獸藥字(2006)190449022〕,每千克魚體重用藥 50~80 g。 拌飼料投喂,連餵 3~4 d。

    的大口黑鱸蛋白質含量在 17.97%~20.15%, 脂肪含量在 0.81%~6.41%, 灰分含量 1.24%~1.41%, 水分含量 72.12%~79.98%, 肌肉中 17種胺基酸總量為14.19%~16.47%, 其中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總量的 44% 以上,.綜上所述, 大口黑鱸肌肉營養價值豐富全面, 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 而且必需胺基酸之間的比值基本符合人體需要模式, 是一種高檔的魚產品。

  4. 中國大陸俗名 大口黑鱸. 其他俗名 黑鱸,加州鱸,淡水鱸. 英文俗名 Largemouth black bass. 物種屬性 入侵種. 其他屬性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棲息環境 淡水. 棲息水域 淡水. ※註: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分類階層. Micropter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Centrarchidae. Micropterus. 相關連結. FishBase 、 TaiBOL 、 WoRMS 、 iNaturalist.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體呈紡錘形;口大,上位,下頜突出於上頜;上、下頜皆具尖銳的小齒。

  5. 學名. Micropterus salmoides. by: 渡邊勝敏、高橋大輔、小宮竹史、張廖年鴻. 命名者. (Lacepède, 1802) 棲息深度. 0 - 10 公尺. 中文名. 大口黑鱸.

  6. 原產北美大陸,現已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國,以進行養殖。. 臺灣目前已有引進養殖, 但也有流失於天然湖泊水域,而對本土魚種造成嚴重威脅。. 棲息於湖泊與池塘與中、大型河川, 較少出現於小型溪流,常活動於泥沙質底石,深度 1-2 公尺,與水生植物雜生處 ...

  7. 大口黑鱸俗稱黑鱸、加州鱸、淡水鱸。 身體背部墨綠色,體側淡綠色,腹部則色淡。 原產於北美大陸,因引進養殖之故,現已經可發現於本地天然湖泊水域中。

  1. 相關搜尋

    大口黑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