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香港政府通胀挂钩债券 ( 英语:iBond )是一种三年期港元政府 债券 ,每手 面值 一万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 [1] ,其息率分浮息及定息,浮息与香港最近六个月的 通胀 率(以 综合消费物价指数 [2] 为准)挂钩,定息为一厘,2020年改为两厘,最终派息率以高者为准 [3] 。 背景 [ 编辑] 发行计划由香港第四任 财政司司长 曾俊华 于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 中提出, 香港政府 将发行100亿港元的 债券 。 目的为促进本地零售债券市场发展,及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 由于香港低利率、 通货膨胀 不断加剧,政府认为这会削弱本地家庭储蓄的购买力,故此希望通胀挂钩债券能减轻通胀对市民的影响。 香港政府期望能做到“一人一手”。

  2. 香港政府通脹掛鈎債券 ( 英語:iBond )是一種三年期港元政府 債券 ,每手 面值 一萬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 [1] ,其息率分浮息及定息,浮息與香港最近六個月的 通脹 率(以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2] 為準)掛鈎,定息為一厘,2020年改為兩厘,最終派息率以高者為準 [3] 。 背景 [ 編輯] 發行計劃由香港第四任 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於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中提出, 香港政府 將發行100億港元的 債券 。 目的為促進本地零售債券市場發展,及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個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 由於香港低利率、 通貨膨脹 不斷加劇,政府認為這會削弱本地家庭儲蓄的購買力,故此希望通脹掛鈎債券能減輕通脹對市民的影響。 香港政府期望能做到「一人一手」。

  3. 香港政府通脹掛鈎債券 ( 英語:iBond )是一種三年期港元政府 債券 ,每手 面值 一萬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 [1] ,其息率分浮息及定息,浮息與香港最近六個月的 通脹 率(以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2] 為準)掛鈎,定息為一厘,2020年改為兩厘,最終派息率以高者為準 [3] 。 背景. 發行計劃由香港第四任 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於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中提出, 香港政府 將發行100億港元的 債券 。 目的為促進本地零售債券市場發展,及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個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 由於香港低利率、 通货膨胀 不斷加劇,政府認為這會削弱本地家庭儲蓄的購買力,故此希望通脹掛鈎債券能減輕通脹對市民的影響。 香港政府期望能做到「一人一手」。

  4. 香港政府通脹掛鉤債券 ( 英語:iBond )是一種三年期港元政府 債券 ,每手 面值 一萬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 [1] ,其息率分浮息及定息,浮息與香港最近六個月的 通脹 率(以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2] 為準)掛鉤,定息為一厘,2020年改為兩厘,最終派息率以高者為準 [3] 。 背景 [ 編輯] 發行計劃由香港第四任 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於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中提出, 香港政府 將發行100億港元的 債券 。 目的為促進本地零售債券市場發展,及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個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 由於香港低利率、 通貨膨脹 不斷加劇,政府認為這會削弱本地家庭儲蓄的購買力,故此希望通脹掛鉤債券能減輕通脹對市民的影響。 香港政府期望能做到「一人一手」。

  5. 紅股或「以股代息」是指股份公司向股東以贈送新的股份方式代替支付現金股利,又稱股利或配股。 對於優質股,紅股給予股東長遠獲取更大回報的機會,股東期望股份價值上升及繼續以股代息,利用複利把錢愈滾愈大。

  6. 盈富基金给单位持有者提供定期派息(每半年一次)。 成立 [ 编辑] 1998年8月, 香港政府 因 亚洲金融风暴 在十个交易日内于公开市场以1,180亿港元买入33种恒指成份股,以稳定 联系汇率 ,击退国际炒家 [3] [4] 。 1998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其功能之一为就该投资组合以一个有秩序的方式沽售提供意见。 [5] 在选择沽售方案时,香港特区政府选择了一个对股票市场造成最少影响的中性方案。 最终,以交易所买卖基金为结构的盈富基金于1999年11月成立,成为香港特区政府沽售计划的第一步。 此方案不单能符合以上的要求,还有助扩充香港资本市场的空间。

  7. 2024年3月8日 · 股息贴现模型 ( D ividend D iscount M odel (英语:Dividend Discount Model) , 缩写 : DDM ),是 现金流折现模型 的一种特殊形式,仅用于为 公司 的股权资产定价。 其用于以投资者角度估算公司 股票 价格的合理值,原理就是把预期将来派发的一系列 股息 按利率贴现成现值,一系列股息的净现值的总和相加即为该股票的 合理价值 。 这条方程又可称为 戈登增长模型 。 以学者 迈伦·J.戈登 命名,因为学术界传统认为戈登在1959年首先提出这模型,但实际上其理论基础可追溯至1938年由经济学家 约翰·伯尔·威廉姆斯 发表的文章《投资价值理论》 [1] 。 一般来说,股息贴现模型的公式可以表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