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6日 · 明報專訊資深傳媒人李鴻彥在6月9日及6月16日兩次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前夕撰文引述根據一個大數據系統預測遊行人數逾75萬及達144萬大數據系統為澳洲回流香港的IT人梁元邦及本地團隊開發

  2. 兩年前的今日2019年6月16日),民陣舉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第4次遊行民陣當日稱遊行人數接近200萬警方則估計經原定路線遊行人數最高峰為33.8萬

  3. 2021年6月16日 · 港聞. 2021年6月16日星期三. 反修例兩年賢學思政街站紀念616遊行兩年 身土不二續抗爭 (18:45) 今日16日為反修例616大遊行兩年賢學思政在旺角擺設街站派發單張主張繼續抗爭本月11日被捕後正保釋的召集人王逸戰及發言人黃沅琳都有 ...

    • 破遊行人數紀錄6.9、6.16遊行
    • 7.1示威者攻佔立法會
    • 8.7太空館外「全民觀星」
    • 8.31太子站警方襲擊市民
    • 9月份市民自發人鏈活動
    • 11.12 中大「攻防戰」
    • 11.17理大圍城

    6月9日,民陣稱有103萬人(警:高峰24萬)出席反修例遊行,白衣人潮擠滿軒尼詩道東西行所有行車線[相關報道]。6月16日,連續第二個星期日有百萬人參與遊行。民陣稱當日有200萬零一人(警:高峰33.8萬)參加遊行[相關報道]。 梁小姐:民意顯而易見,可惜政府、中央充耳不聞,出賣香港人。 J:6.16是父親節,亦是連續第二個星期日有百萬人參與遊行,人數比第一次還要多,由日行到夜,香港人默默前行的畫面令人難忘!遊行和平表達訴求的機會還會有嗎?

    7月1日,特首林鄭月娥於半個月前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但沒有正式撤回,風波未平息。前一晚有民眾響應網上號召,通宵留守立法會示威區。至晚上9時,示威者攻入立法會,破壞設施及歷任立法會主席畫像等[相關報道]。 林小姐:從沒想過這種破壞政府重要機關大樓的事,竟會發生在一向和平的香港,黑衣人如此大膽的行動,實在令人震驚。被噴黑的不止是特區政府標誌,還有香港的未來。 7.21元朗站白衣人襲擊事件[相關報道]

    逾千市民聚集在太空館外「全民觀星」,抗議購買激光筆的浸大學生會長方仲賢被捕,部分市民帶同激光筆,並以藍綠光線射向已關門的太空館外牆,太空館頓變「地球儀」[相關報道]。 Christy:當時大家也用激光筆射向太空館,有人說「太空館會火燭啊」的時候很好笑,是反修例運動以來較為輕鬆的一晚,同時卻有點可悲。

    警方反對民陣舉行遊行及集會,惟大批市民仍上街。當晚警方進入太子站拘捕,及後民主派指摘警方無差別襲擊市民[相關報道]。 W小姐:香港已成為軍政府,無論是示威者或是手無寸鐵的普通市民,也會被暴力對待。警察亦毋須負任何責任或受罰。 林小姐:相中人的遭遇令身為港人的我感震憾,防暴警無視他們哭叫及舉手求饒,仍繼續噴胡椒噴劑,以往致力保護市民的警員顯然已蕩然無存。 家庭主婦芬:恐怖的無差別襲擊,向無辜市民揮棍噴椒,從相片中人表情可看到無助無奈驚恐痛苦,對警察最後一點信任完全消退。

    Cherie:9月11日,我回到位於九龍塘母校參與人鏈活動,看到不同學校的學生同心合力,以人鏈方式表達訴求,真的非常感動[相關報道]。 Y小姐:9月13日中秋節,獅子山有人鏈活動,「獅頭」位置掛上「實行真雙普選」大型直幡。記者拍攝了市民爬上獅子山,照耀香港最光最美的一刻,極具意義[相關報道]。 11.11交警西灣河鬧市開3槍實彈射傷少年 網民發起「三罷」紀念周梓樂,警西灣河開3槍實彈射傷少年[相關報道]。 陳先生:我是西灣河居民,事發當晚現場仍留有中槍者的血迹,事件令所有西灣河的「手足」也走出來。 Jason:愈來愈不能容忍默許警察使用暴力對付上街抗議的市民,這次更使用實彈對付手無寸鐵的示威者。

    民間「三罷」行動發起「破曉行動」堵塞各區交通,示威者與防暴警在多間大學校園爆發衝突,其中在中大最激烈,防暴警與中大生等在校園內通往科學園的「二號橋」上演攻防戰,催淚彈和汽油彈互相對射。警方單日施放2330發催淚彈,是過去半年來單日最多[相關報道]。 Hans:作為中大學生,反修例遊行示威再多人,感受不及衝突發生在自己校園那麼深,覺得校園雖是讀書之地,也不能獨善其身。在抗爭與求學之間,同學感到猶豫與掙扎。 J:示威者與警察在中大的衝突,被外界形容為「中大保衛戰」。眼見防暴警有政府提供各式保護裝備,學生和其他示威者卻只能以看來不甚有保護力的牀墊等作盾,令人心酸。

    示威者進駐理大,與警方展開連場「攻防戰」,警方以「暴亂」為由包圍校園。13天後,警方於11月29日撤走,校園解封,事件中包括在校外聲援者共1377人被捕[相關報道]。 M小姐:示威者飢寒交迫下,為免被警方圍捕而選擇無安全裝備下從天橋游繩而下,場面非常震撼,亦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會跌傷,而市民駕駛「家長車」接走示威者,告訴被圍困的示威者並非孤軍作戰,令人感動。 W:理大留守者在空地用毛巾砌出「SOS」,希望尋求國際協助。從來沒有想像大學生需要在自己大學校園內要求國際援助。 C媽媽:2019夏,學生被圍,校園被攻,紅磡火光熊熊,朋友趕過來圍魏救趙,學生用游繩逃亡、爬水渠找出路。這是什麼世道?年輕無罪。 相關報道:【逃犯條例】反修例風波時序:2月提修訂、6月暫緩、9月撤回、10月推禁蒙面法、11月...

  4. 2024年2月6日 · 即時港聞. 2024年2月6日星期二. 黎智英案陳沛敏供稱按黎想催谷遊行人數 對百萬人遊行反修例感高興 (16:20) 圖1之1.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繼續審訊。 「從犯證人」、時任《蘋果》副社長陳沛敏出庭作供。 《明報》文字直播審訊情况: 【15:51】 散庭. 【15:23】 陳沛敏進一步解釋,「逆權」並非常用詞語,是源於韓國電影逆權司機和逆權律師(電影於本港譯名為「逆權大狀」),因此才為普羅大眾所認識。 她覺得詞語代表反對政府的舉措,但用「反對」又過於直接,「逆權」則較概括。 法官在散庭前關注翻譯問題,認為證人所說應盡可能與控方用字一致,邀請控辯雙方協助法庭,在翻譯詞語上取得共識。

  5. 2021年6月9日 · 2021年6月9日星期三. 反修例兩年.當年今日|明報2019年6月9日即時新聞報道重點 (13:11) 圖1之1 - 攝於2019年6月9日,灣仔鵝頸橋。 (資料圖片) 今日9日是本港反修例風波兩年2019年6月9日民陣舉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民陣稱遊行人數達103萬人警方則表示最高峰時有24萬人。 明報2019年6月9日即時新聞報道重點: .明報電子平台組記者在銅鑼灣糖街交界天橋,以縮時攝影拍攝短片,從下午2時47分至晚上約7時45分,日至夜記錄約5小時的遊行情況。 相關報道:縮時片看遊行日至夜 記錄上街反修例. 圖輯:鳥瞰水泄不通遊行人龍.

  6. 2023年4月5日 · 明報專訊勞聯申請本月29日周六舉辦為數約200人的遊行較過往人數大減勞聯主席林振昇解釋在警方增加遊行條件下相信工友參與遊行意欲或減少因此申請遊行人數較以往的千人大減亦期望因此較易獲批他又稱正考慮參考過往做法參與者統一穿著工會的衣服以作識別但強調最終安排要再與警方商討。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