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6,353.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国民方略. 港大金融学,投行分析师,京港深业主.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相当于国内90-100平米吧,6万RMB一平。 从家门口到港岛 金钟站 大概半个小时,坐地铁十几分钟。 3万多一平 三层140平套内面积,连车位. 发布于 2023-12-21 03:35. 知乎用户.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村还是很靠谱的。 我在香港新界东住过村一年多,两层楼,一对外国夫妇租了二层,我和两个友租了一楼,院子算是我们霸占了,可以BBQ,洗衣服,晾衣服,还有个秋千。 除了蚊子多,我觉得一切都很好。 发布于 2017-06-01 09:43. 去香港生活,发现村的价格比洋楼便宜很多,不知道村是否安全,住着靠谱么?

  2. 6. 被浏览. 3,418.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Johnny. 香港苦逼Ph.D. 村屋子可能性價比很低,主要是因為距離近,所以有市場,但是環境和設施都很差。 比如說三個月的回南天,你裡居住很難。 沒有好的衛生間和廚房,所以生活很不方便。 香港交通可達性很高,所以有點距離也不是什麼問題,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的車程就很好。 发布于 2016-06-21 22:22. 最近在看港中大附近的村,离中大校园很近。 现在就是有点纠结,村旁就是啥都没有,吃饭就只能在学校,…

  3. 2017年7月20日 · 房地产. 政府. 新加坡. 香港采用类似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可能性有多大? 关注者. 49. 被浏览. 31,182. 7 个回答. 知乎用户. 虽然香港不少人羡慕新加坡组屋但照搬新加坡组屋政策到香港几乎不可能除非发生一次激烈的社会主义革命。 原因如下: 1. 由政府承包大部分居民的住屋需求,等于共现有发展商的产. 2. 组屋背后还有政府主持的中央公积金,给雇员以保证利率,供款可用作购屋款项,等于革银行和强积金公司的命. 3. 政府自己当发展商卖房子给市民,土地储备的价值必然大跌,高地价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收入必受影响,简单低税制无以为继,这个比更改联系汇率更大的动作,谁有胆子做? 对新加坡不熟悉,还请其他人补充。 编辑于 2017-07-20 13:48. 知乎用户.

  4. 2015年1月11日 ·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 ...

  5. 上海链家. 链家,连接每个家的故事.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香港是 东方之珠 、购物天堂,但在繁华的背后,贫富悬殊问题一直严重。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香港有超过20万人居住于笼、板间房及劏房。 为了改善市民的住屋环境,保障基层市民享有基本 住屋权 ,政府可以怎样做? 针对劏房方面,有专业人士认为应引入 租金管制 ,同时为轮候公逾3年的人士提供临时房屋。 而对于工厦 违法住宅 问题,他提出先兴建临时房屋安置居民,政府部门之后才执法。 也有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法律上难以界定劏房,若有租金管制只会令业主将物业转作其他用途,令房屋供应下降。

  6. 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跟大家分享下我看过的一些新闻。 “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 ”从这个事件中也许能看到一些香港问题的端倪。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可以先百度了解下,再去油管看看香港那边的新闻) --------------------分割线--------------- 这个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就是政府开发新地区的计划,主要目的就是新增住宅缓解房市,其中有商品房,有公,有商业区。 看似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从至少12年前提出就一直遭各方反对。 为什么反对呢? 我从几类人角度说下。 1.当地农民:你们圈地,我们没地种了。 反对! 2.当地老人:我们住了一辈子,你们赶我们走? 反对! 3.当地一般民众:补偿协议谈不拢,我们不走,抗议! 4.民主派反对派(与建制派对立的人):黑心政府! 为有钱人圈地!

  7. 2021年1月24日 · 深圳市. 在香港居住7年,单身能申请多大面积的公? 关注者. 3. 被浏览. 3,036.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绝望的告诉你,能申请的是约14平方米的一人单位 (单元),但轮候人数众多,按现时的公轮候分配机制,单人申请公的 优次 是所有申请类别中排到最后面的,而且按2015年时新闻报导所说,每年分配到这类申请的上限为2000个。 你的前面仍有10几万个单身申请者,政策不变的话, (不吉利的说句)即便到阁下百年归老,也排不上号呢....... 发布于 2021-01-24 17:48.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