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anson lo住邊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住飯店優惠盡在Agoda,查看過百萬心水飯店真實評價!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9日 · 19/09/2023. 喪親, 情緒問題, 情緒困擾, 離世.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每年有超過5萬人去世,當中涉及急病、意外和自殺的個案約佔25%,即每4名死者就有1人在毫無預兆下突然離世。 面對突然而來的死亡,至親好友即時反應是震驚和難以置信;而其他哀傷情緒如 焦慮 、憤怒、遺憾、自責等亦會陸續浮現,維持多久則因人而異。 有些人在一年半載後有明顯改善,但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甚至永遠悲傷。 (編者按:筆者偶然讀到一名外國作家對哀傷的理解後,發現原來並非每份哀傷都可以放下,當哀傷無法縮小時,不如考慮將生命擴闊,令哀傷的影響力及佔據生命的比例降低……怎樣做到呢? 目錄. 至親突然離世 喪親者哀傷難放下 安慰陪伴勝說話.

  2. 2019年4月15日 ·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解釋,典型心絞痛徵狀包括心跳加快、胸口感覺被大石壓、心臟偏左及心口中間位置發疼。 他指出,部分胃痛患者進食後,感到火燒心,即胃酸沿食道方向逆流,令胸口出現灼熱感,不適位置與心絞痛位置重疊。 (明報製圖) 大腦混淆——醫生解釋,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當心臟神經線傳送痛楚信息時,大腦或會混淆位置,令患者錯將心絞痛當作胃痛。 心臟病可致胃脹 難憑單一徵狀區分. 張誠謙續指,除了心絞痛,不同心臟病還有其他不同病徵,包括胃脹、肩膊及背部肌肉收緊等,因此難憑單一徵狀區分心臟病及胃病。 他表示,醫生診症時需觀察及綜合所有病徵,如疼痛時間、發疼前後的生活細節、病歷等,或需要安排病人接受檢查,方能斷症,「有時真的很困難,連醫生都有可能出錯」。

  3. 2018年7月16日 · 突發性失聰, 聽力. 分享此內容: (9nong@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疾病無關) 目錄. 醫生:平均每周2至3個新症. 病因:病毒感染、血管閉塞、腫瘤. 發現徵狀即求醫 三分一患者痊癒. 主要藥物治療 或需穿耳膜打針. 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早前公開自己患上突發性失聰,右耳聽不到任何聲音,要即時求醫。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聽力突然大減,驟聽十分可怕,但原來此病並非罕有,專科醫生指出幾乎每周都有新症,而且並非人人也可如莫乃光一般逐漸回復聽力,甚至有可能聽力永久受損。 想增加痊癒率,便要把握黃金兩星期。 對於突發性失聰(急性失聰),莫乃光自言也不知道病因,「醫生說有很多可能,所以我也沒有多問,只是先聽醫生指示,服用類固醇療程。

  4. 2019年11月5日 · 即睇全文. 覆診時發現,阿明左邊心口有紅點和水疱,診斷為生蛇。 生蛇成因多數是免疫力低,可以是壓力引起。 除了照常處方藥物,我亦主動了解他壓力由來,得知他過去一年感到壓力很大,經常失眠、緊張、心情差、反覆胃痛。 之前有看醫生,建議過照胃鏡、超聲波,但阿明沒有即時作進一步檢查,最後亦不了了之。 事實上,阿明因為睡眠質素差,引致專注力下降、記性差;加上兒子出世後變得忙碌、煩躁,常跟太太吵架,又沒有太多朋友及家人支持;他開始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減少、體重下降,生理心理上都顯示他患上中度以上焦慮症。 曾有醫生建議轉介精神科,阿明拒絕了。 生理心理全方位 找出病因.

  5. 2023年2月7日 · 重建安全環境減傷害. health.mingpao.com. feature@mingpao.com. 【明報專訊】每7個香港人,就有1個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 大量研究證明,除了專業治療,遠離持續而超出個人承受能力的壓力環境,讓患者在身心感到安全的環境下生活,復元才更理想;而家人 ...

  6. 2020年4月14日 · 【明報專訊】負壓隔離病房是指室內氣壓較外面小的病房,主要用作接收及隔離治療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以防呼吸性疾病經空氣傳播。 這類病房利用 負氣壓 ,令較乾淨的空氣流入病房內,而病房內含病毒的空氣會經由設有過濾裝備的管道抽出病房,確保被污染的空氣通過專門的裝置處理後才排放。 綜合港府於2003年 SARS 爆發後介紹瑪嘉烈醫院負壓病房,以及 中文大學醫院 的資料,負壓病房有兩扇門,不能同時開啟,以確保空氣不會在人員出入時外泄;房門亦裝上電子感應器及足部操作裝設,減少進出時接觸房門而傳播病毒。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兩門設計 不同時開啟. 此外,負壓病房樓層的醫護與病人會採用不同的路線進出病房,醫護人員需先進入「佩戴裝備室」,穿上保護衣物後才可進入病房。

  7. 2023年5月1日 ·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董吳以晴表示,對付症狀輕微的足癬,首選外用抗真菌藥物,塗抹在患處,這類外用藥物毋須醫生處方,但有部分需要在藥劑師監督下售賣。 「外用抗真菌藥物有兩大原理,一種是殺死真菌細胞,另一種是抑制真菌生長,卻不能直接殺掉。 」市面上能殺滅真菌的藥物大部分屬於唑類,「英文名字最後帶有azole的藥物都屬於唑類,例如咪康唑(miconazole)、克霉唑(clotrim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異康唑(isoconazole)等。 它們每一種成分都有點不同,但藥理相同」。 其他能殺滅真菌的非唑類抗真菌藥,還包括特比萘芬(terbinafine)及阿莫羅芬(amorolfine)等不同種類。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