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1日 · Anson是一名體育教師,運動員時代更是香港田徑跳遠代表,雖然現在已經沒有跳遠,但仍然熱愛長跑運動。 惟每次長跑過後,位於膝蓋下側髕肌腱附近均持續痛楚,嚴重時連日常走路也有問題。 經臨牀檢查和磁力共振掃描後,診斷為髕肌腱炎,亦即是「跳躍者膝」。 髕肌腱位於髕骨(俗稱菠蘿蓋)與脛骨之間,主要作用是將四頭肌的收縮力量由髕骨傳至脛骨,幫助膝關節做出由彎曲到伸直的動作。 日常生活中,如走路、跑步、跳躍或蹲下起來的動作,都需要利用髕肌腱帶動膝關節。 當然,做運動時需求更加大,特別是着重跳躍的運動,例如跳高、跳遠、籃球、羽毛球及排球,更會令髕肌腱過度使用,重複的高強度動作容易令它超出負荷。 在日積月累的小創傷下,就會造成髕肌腱慢性發炎,甚至嚴重撕裂。 髕肌腱炎打類固醇 增斷裂風險.

  2. 2020年1月30日 · 青春期的發育速度主要與性荷爾蒙有關盧醫生指出青春期的發育異常主要是發育緩慢及不正常性早熟男女的性早熟及發育緩慢定義不同見表一),而有數據反映有百分之5至10性早熟女童及四成性早熟男童腦部結構出現問題例如患有腫瘤他們可能需要接受磁力共振造影檢查及早識別腦部問題。 表一: 性早熟或發育緩慢男性及女性定義. 盧醫生提醒,父母應要留意小孩的發育進度,如有疑問就應及早向醫生查詢,讓醫生提供專業建議,並商討檢查及治療方案。

  3. 2017年9月18日 · 這個病徵的背後有很多可能性。 醫生會先檢查耳朵,輕微的問題可以是耳垢或外耳道發炎;嚴重的可以是神經線受損,甚至聽覺神經腫瘤。 另外,因為耳鼻相通,不一定是耳朵問題才會出現耳鳴。 例如:鼻咽癌常見或最先出現的徵狀是耳鳴。 一旦出現耳鳴,不容忽視;建議找醫生詳細檢查,查出原因,根治問題。 鄭:每天都有耳鳴病人前來求診。 根據個人經驗,不少人都誤解耳鳴。 「鳴」即響亮,或者多了一些聲音的意思;聽不清楚不是耳鳴。 醫生先要跟病人好好溝通,界定耳鳴的意思,才能跟進。 玩App測聽力兒戲. 觀:有電話 App 提供聽力測試(包括聽覺的敏銳度、在噪音中聽到說話的能力等),可信嗎? 陳:坊間有很多聽力測試 App,不能夠一概而論。 一個正規的聽力測試,需要合適的環境及精準儀器。

  4. 2019年1月7日 · 【明報專訊】香港人的近視比例近八成,幾乎為全球最高,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助理教授任卓昇指,除了因為亞洲人在基因上或更容易患近視,亦因為港人接觸大量電子產品,加上小朋友的溫書做功課時間長,戶外活動時間相對較短。 此外,患斜視及弱視的學童亦分別佔約7%及約4%。 (明報圖片) 現時有不同減近視方法:角膜塑形隱形眼鏡、光學離焦眼鏡、阿托品眼藥水,哪一種最好? 視力系統在8歲後停止發育,故及早發現及改正問題,才能保護視力。 任卓昇指出,現時減慢小朋友近視加深的方式有兩大方向,一是利用光學原理,透過光學離焦眼鏡以抑制眼球增長,或以角膜塑形隱形眼鏡(俗稱OK鏡),重塑角膜弧度。 前者相關文獻仍然不多,後者則有較多數據支持,不過要特別注意衛生或敏感徵狀。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5. 2019年3月4日 · 【明報專訊】本地醫學人才嚴重缺乏,醫學院如何栽培更多高質素的醫科生是我多年來極大的挑戰。過去一年得到各部門的努力,中大醫學院有幸從本地及海外成功招聘了46位科研及教學專才加盟。但面對着資深教授的退休,新增的醫科學額,以及愈來愈高的科研要求,我還是要馬不停蹄,三顧草廬 ...

  6. 2022年12月14日 · 寵茂解釋保留疫苗通的科學理據時稱,是為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保護未打針的長幼,而該措施在今年初曾大幅推高接種率。 特首李家超昨早在行會前見記者時率先宣布,在審視數據及分析風險後,市民今日開始毋須掃描安心出行,另會取消抵港者入境首3日的黃碼安排。 他說,港府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現時輸入個案為本港帶來的風險較社區感染低,故認為取消黃碼亦不會增加社區感染風險。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寵茂昨午出席疫情記者會時公布調整措施詳情,提到近日陽性個案雖較8月和9月高,但公院服務有「比較大的進步」,現時疫情未對醫療服務造成大影響,故在醫療復常前提下,有空間增加民生經濟活動達至整體復常,決定調整5項措施,包括取消強制掃描安心出行、撤銷黃碼等(見表)。

  7. 2019年8月26日 · 【明報專訊】過去幾個星期,我收到多個從海外寄來的電郵及短訊,內容全是關於近日香港的情况。他們大都覺得香港已變成了一個動盪不安的城巿,並表示同情及可惜。我總是心有不甘,不斷地告訴他們香港不會從此「一鋪清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