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3日 · 赤足鞋設計簡約,鞋面由輕身物料製成,鞋櫳沒有托墊或足弓支撐,鞋底只採用薄身橡膠作基本保護,而且整個鞋底厚度相若 (zero drop)。 赤足鞋能增強足部肌肉嗎? 劉迪喬引述香港理工大學與哈佛醫學院於2016年的研究,「穿赤足鞋的跑手經過6個月訓練後,小腿和足部肌肉均顯著增長,小腿至足部的外在足部肌肉增長了7.05%,而腳跟至腳趾的內在足部肌肉更增加了8.8%;相反穿一般跑鞋,跑手的小腿和足部肌肉體積都無改變」。 此外,研究對象穿赤足鞋跑步愈多,小腿肌肉增長也愈大。 練赤足減痛症? 並非人人見效. 凌家健表示,穿赤足鞋或赤足步行、跑步,有效強化腳掌肌肉,尤其是核心小肌肉,因此他平常也建議患扁平足、大腳趾外翻或其他痛症病人赤足訓練;但對於能否防止關節退化或長遠地避免足部痛症,暫時沒有確實證據。

  2. 2024年3月30日 ·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黃鍾鈞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物理治療師劉迪喬表示,上述說法不無道理,「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Lieberman曾有一項研究,比較穿著一般鞋子的城市人及穿拖鞋或赤腳的土著,發現城市人縱足弓 (longitudinal foot arch)較扁平及彈性較弱;足部拇展肌 (abductor hallucis)及外展小指肌 (abductor digiti minimi)的肌肉面積也相對較小,較大可能患上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等。 所以,穿鞋比赤足更易導致腳掌肌肉變弱」。 研究:鞋太多保護 腳掌肌變弱.

  3. 1. 對衣料敏感. 陳昱璁說明,隨着科技發展,衣料、染劑都有更多選擇,但有部分人對新型衣料、染劑可能有過敏現象;而運動過程除會增加皮膚與衣料間的摩擦,汗水浸潤衣物,也容易將衣物上的過敏原帶到皮膚表面,進而使皮膚更容易接觸潛在過敏原,導致紅腫過敏。 面對這種現象,陳昱璁建議, 穿上新衣服前先洗滌一次,將化學殘留物去除,運動前塗抹乳液,增加皮膚屏障的防禦力,也可減少過敏原對皮膚的刺激。 2. 對汗水敏感. 儘管汗水是人體自己產生的物質,但汗水除了水份,還有鹽份、乳酸、尿素等。 陳昱璁表示,雖然這類物質在汗水中濃度不高,但當汗水滲出體表、水分被蒸發後,這些物質殘留在皮膚上的濃度就會增加,進而刺激皮膚而發癢。

  4. 2024年4月22日 · 【明報專訊】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管制法例今日 (22日)生效,首階段將禁止銷售或提供發泡膠餐具、即棄膠飲管等,設有6個月適應期。 本報記者昨午到柴灣手搖飲品店及燒臘店觀察,5間飲品店表明今日仍會用膠飲管存貨,暫未會改用代替品,有燒臘飯店繼續使用發泡膠盒。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日在網誌稱,管制目的是希望在社會慢慢建立「走塑」文化,並非要懲罰商戶,適應期期間會集中宣傳教育。 4燒臘店 1間續用發泡膠盒. 新走塑措施實施前夕,記者到柴灣一帶專做外賣生意的飲品店及燒臘店採訪。 4間燒臘店只有1間仍在使用發泡膠盒,該燒臘飯店店員稱,會在用盡存貨後轉用其他合規飯盒。

  5. 2024年4月13日 ·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計?數 揀至fit赤足鞋 循序漸進 操練腳掌肌肉 赤足鞋(barefoot shoes),或稱極簡鞋(minimalist shoes),鞋底較傳統鞋薄和柔軟,讓人模仿赤足步行,近年有不同研...

  6. 2019年12月12日 · 【明報專訊】澳洲老牌樂隊Air Supply前晚再度來港舉行演唱會,全場爆滿,晚上準8時時開騷,Russell Hitchcock 西裝骨骨,Graham Russell就穿上長褸拿着結他,先以歌曲《Sweet Dreams》及《Even the Nights》打頭陣,Russell Hitchcock全場不停向台下觀眾送飛吻,還以國語說「你好」向觀眾打招呼,「我早在1981年首度來港開騷,香港這個地方變化很大,但香港人沒變,仍然非常美麗」。 中段時Russell Hitchcock離場休息,交由拍檔Graham Russell演獨腳戲,他笑言:「不要為有人離開舞台感到奇怪,Russell要休息4分鐘,因他剛才唱了最難的部分,而我只唱了簡單和低音部分。

  7. 4 天前 · 1. 出發前必須預早準備好各種急救用品,以防同伴意外受傷、蚊叮蟲咬、過敏等情況。 急救用品必不可缺少外傷用的消毒藥物、拔除毒刺專用的小鉗子、蚊怕水及驅蟲噴霧、應付蛇或蟲咬的急救用品、止痛藥、防曬油等。 每名露營者在出發前最好先仔細閱讀各急救用品的使用說明,團體露營同伴中最少應有一個人以上曾經接受急救 (First Aid)及心肺復甦法 (CPR)訓練 。 2. 除急救用品外,還應攜帶後備應急用品。 應急用品必需包括﹕地圖、指南針、手電筒、小刀、防水生火器、毛毯、哨子、防水保暖衣物、高熱量食物(例如巧克力) 、食水等物資 。 3. 對有機會發生的緊急情況預設對策。 露營者應學習如何處理各種緊急情況,例如當有同伴被毒蜂叮傷時該如何處理? 又或有同伴在野外吸入花粉導致過敏時應否送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