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2日 · 作者簡介﹕第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中文、中國文學、中史考獲5**成績,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二年級,熱愛閱讀、寫作,深信真誠乃寫作之本。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2. 2021年6月11日 · 具體方法是從某一種感官的角度描寫另一種感官。 例一: 他的怒罵聲如冰冷銳利的箭般抵住我的鼻尖。 分析: 怒罵聲原是聽覺描寫,此句中作者通過比喻,以觸覺寫聲音,令聲音似乎有鋒芒。 例二: 我住的社區是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跟尖沙嘴、中環這些鬧市簡直是天淵之別,鮮有的跑車聲便能讓住在這裏的居民震耳欲聾,像在吃着軟綿綿的蛋糕時忽然咬到硬硬的核子似的。 分析: 寧靜、震耳欲聾是聽覺描寫,此處作者先將此比喻為吃蛋糕的情景,然後再以觸覺比喻聲音。 這也是不少文學作品常用的寫作手法: (1)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嗅覺】,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聽覺】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分析:清香如歌聲,隱隱約約,似有還無。 (2) 「光與影【視覺】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聽覺】。

  3. 2022年1月25日 · 題目. 試以杏壇中學戲劇學會主席傅竺的名義,在收到投訴信後兩星期內回信給投訴人曾紀蘭皎,並就投訴內容作出合理解釋。 【資料一】 投訴人曾紀蘭皎的來函. 杏壇中學戲劇學會負責人: 本人對 貴校戲劇學會上星期五的戲劇晚會安排深感不滿,故特函投訴。 本人的兒子曾嬰俊有份參與演出,故本人於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星期五)晚上出席戲劇晚會,期待能夠欣賞兒子表演。 開演一小時前,我就抵達場地,怎料工作人員竟然將本人安排至最後排的位置,當時我看見前排尚有空位,向工作人員提出調位要求時,工作人員卻指安排的座位不能隨意調動。 對此,本人有以下兩項疑問: 1. 首先,我想要在最佳的角度觀賞兒子的演出有何不妥? 當時所分配的座位完全破壞我觀賞的興致,為何工作人員不能予以通融? 2.

  4. 2021年4月28日 · 【明報專訊】「唔緊要」可分為心甘情願的「禮讓」和強迫「忍讓」,分別在於前者是發自內在的禮,尊重別人的善心;後者則是禮教外在的約束。 常人比喻「忍」字就是「心字頭上一把刀」,有一把刀架在心上,動輒被砍,只好默不作聲,故作「忍」。 把氣往肚子裏吞,忍久了卻化成怒火的計時炸彈憋在心裏。 在忍不住要去廁所時不禁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忍,什麼時候需要讓? 宋襄公之仁 讓敵軍佈陣. 諺語「戰場無父子」,意指在戰場上決一勝負,只論輸贏,不講情義,儘管是父子也「無情講」。 史上有君主打仗時,也能把「唔緊要」精神發揮到極致,現世看來就是笑話。 「春秋五霸」指春秋時期爭霸中最具代表的五個諸侯,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高舉仁義大旗的宋襄公被廣泛認為是春秋五霸之一 (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

  5. 1. 廣闊解讀題目. 同學面對卷二時,不時只如卷一般作「資料回應」,但其提問範圍往往比題目資料闊。 以2014年DSE關於光污染的考題為例,資料提及商場的發光二極管 (LED)廣告招牌,題目問及夜間燈光,是出卷者用以分辨學生能力高低的「陷阱」,若答題時只就廣告招牌論述,忽略街燈等公共照明,考生解讀題目便過於狹窄。 2. 活用概念. 有同學答題時總愛先背概念詞及其定義,其實無助取分,考卷並無要求詮釋概念。 通識概念「要用,不是背」,重點是運用概念演繹觀點。 3. 先論述後引資料. 能力較弱的學生,通常在主旨句後便抄寫題目資料,情况於卷一尤為常見。 其實資料本身價值不高,其價值在於作為觀點的證據,故同學提出觀點後,不應抄寫資料,而須把觀點作概念論述。

  6. 2017年6月2日 · 分析. 文章不過五百字,卻寫出了使人印象深刻的「粥王」。 作者「閱讀」粥王的生活日常、待人接物的狀况,寫出了粥王 [1]敬業樂業、 [2]率性而 [3]幽默的個性。 文章並沒有刻意運用肖像描寫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只簡單寫出了粥王生活的幾個片段,就寫活了都市的小角色。 總結. 人物刻劃,最忌流於籠統與形式化,最後只能寫出「千人一面」,只有重啟我們幾近麻木的感官,多作思考,才能發掘人物較深層的一面,寫出一個個的「生命」出來。 (終於來到了本欄的最後一期,感謝大家一直支持,有緣再見! 文:語文工作者 揚日.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260期]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7. 2022年11月15日 · 【1】不聽人言者猶如蔽明塞聰,最終受害的只是自己. 接納諫言等於承認自己的想法或行事有誤,為了維護面子,不少人無法接受他人的批評,就如無心公不願接受鏡中的自己蓬頭垢面。 可是,他人的勸諫若非意氣之爭,而是真正希望自己改過遷善,便當納取其言,且要珍之重之。 楚懷王不聽屈原勸其不可輕信秦國, 終客死秦國: 秦昭王與楚國通婚,邀楚懷王相會,屈原認為「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指秦國並不可信,勸懷王不要赴約,惜懷王不聽。 結果懷王一入武關,便遭秦兵挾持,要求割地,懷王怒而不聽,逃亡不果,最終死在秦國。 項羽不聽范增之言,終自刎烏江: 項羽的謀士范增在鴻門宴上頻頻向項羽示意,勸他藉此良機剷除劉邦。 項羽卻不聽范增之言,優柔寡斷,放走了劉邦,最後兵敗垓下,被劉邦軍隊圍攻,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