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OPG/RANKL/RANK系统是调控骨代谢的重要通路之一。. 成骨细胞 表达的RANKL与破骨细胞表面RANK结合,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 OPG具有抗内皮细胞凋亡,促进 血管内皮细胞 成熟等作用。. 骨保护素,又叫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简称OPG),是 ...

    • 概览
    • 项目摘要
    • 结题摘要

    面上项目

    《OPG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是依托扬州大学,由刘宗平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面上项目。

    OPG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申请者还发现可诱导体外成熟破骨细胞的凋亡,其凋亡调控机理仍不清楚。本项目是在建立体外破骨细胞生成和纯化培养的基础上,用不同剂量的OPG(0、10、20、30、50、100ng/ml)处理,实时细胞分析系统观察细胞分化与生长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形态学观察凋亡的特征,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促凋亡基因(p53、c-myc、Bcl-2家族、Smac等)和抗凋亡基因(IAP和Bcl-2蛋白家族等)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调控基因激发的死亡受体途径(Fas、FasL表达)、线粒体途径(线粒体结构,MPTP、VDAC、ANT表达及cyt-c释放和caspase激活状态)和内质网途径(细胞Ca2+浓度、Calpain及CaMKⅡ表达),确...

    骨保护素(OPG)能通过阻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RANK结合来完成诱骗受体功能,从而抑制破骨细胞(OCs)的分化和活性。本研究旨在阐明OPG诱导OCs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的结果及意义如下: (1)OPG处理显著增强分化初期细胞(1 d)的存活、增殖及黏附能力,并促进RANK和integrin β3表达量显著增高。相反,OPG抑制成熟的破骨细胞(3-7 d)的分化及黏附结构的形成,并显著降低了TRAP、RANK、integrin β3、MMP9、cathepsin K、CA II及V- ATPase A1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水平。说明OPG对于破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的生物效应是有差异的。(2)OPG处理组OPCs的凋亡率显著增加,OPG处理组OCs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呈剂量-效应...

  2. OPG/RANKL/RANK系统是骨重建过程中调控成骨-破骨偶联的关键因素,而miR-21在成骨、破骨发生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但miR-21是否能调控成骨-破骨偶联目前并不清楚。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表明miR-21在骨质疏松病理状态下调控成骨发生,并通过构建miR-21的LoxP小鼠,利用成骨细胞特异表达的Cre小鼠得到了miR-21Osb-/-的条件敲除小鼠,研究发现该小鼠的成骨明显下降,破骨显著增强,而且成骨细胞OPG的表达明显下降,因此我们推测成骨细胞miR-21的表达还有可能通过OPG系统影响成骨-破骨偶联。 本研究拟以miR-21Osb-/-条件敲除小鼠为模型,借助去势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分析miR-21的靶基因,及对OPG系统的调控作用机制。

  3. OPG. 本词条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添加义项. 曲面体层摄影一种生长因子受体.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 ...

  4. 中文名. 骨扫描. 俗 称. “ 骨显像 ” 检 测. 骨组织的形态或 代谢 异常. 分 类. 骨全身显像等. 特 点. 先注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 用 途. 早期发现骨转移性 肿瘤 等. 目录. 1 方式. 2 临床应用. 3 医学意义. 4 全身骨扫描. 5 与CT的区别. 方式. 播报. 编辑. 骨扫描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的核医学影像检查,它与局部骨骼的 X线 影象检查不同之处是检查前先要注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等骨骼充分吸收,一般需2~3小时后再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 (如γ照相机、ECT)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若某处骨骼对放射性的吸收异常增加或减退,即有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现象,而骨扫描中骨放射性吸收异常正是骨 代谢 异常的反映。

  5. 用X射线诊断疾病的方法. 本词条由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X射线检查是用X射线诊断疾病的方法。 分普通检查 、 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 透视是一种简便而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脏器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 [1] 中文名. X射线检查. 外文名. X-ray examination. 分 类. 普通检查 、 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 注 意. 需要用特制的感光胶片. 学 科. 放射学. 应 用. X射线诊断疾病. 目录. 1 基本情况. 2 检查分类. 3 危害. 4 应用范围. 基本情况. 播报. 编辑. X 射线摄影需要用特制的感光胶片,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人体内密度高的部位吸收X射线多,在胶片上乳剂感光少,冲洗后呈白色。

  6. 中文名. X光成像技术. 外文名.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目录. 1 摘要. 2 简介. 3 发展. 4 X光成像技术现状. 5 原理. 基本条件. 人体组织结构密度. 厚度. 6 图像评价. 对比度与对比度分辨力. 模糊与细节的可见度. 噪声. 伪影. 畸变. 7 绘画上的应用. 8 医学上的应用与前景. 摘要. 播报. 编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 发现 X射线 后,首先被用到医学诊断上,第二年就提出了用于治疗的设想。 在这一百多年当中,X射线在医学、安检、无损检测、工业探伤等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关的技术有:CT、 DSA 、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