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心藏、堅實:有核心實在心要之義。 2三昧(samadhi),或稱三摩地,譯義:等持、定。 心不散亂,專注於所緣境,皆可稱為三摩地。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225頁. 註釋2 註3. 知聞善說為心臟 按藏文其意為 雖然知道聽聞善說是心要. 【堅實與心臟】 原文為相同的字有 核心 實在 心要之義. 消文12 補記.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221頁. 註釋11【藥方】藏文原指醫療方法、醫術 而非指藥方子。 224頁. 註釋4【禁行】指有關儀態、服飾、言行舉止的規範,此為內外道所共(遵守)。 我要檢舉. 台長: deepmind.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因果緣起如幻的假立是有的,這個才是中觀宗的內涵。 廣論消文322 雙運道俱通二品,當知即是菩薩靜慮自性。

  2. 《入行論》這一頌從五個方面解釋佈施:佈施的物品是身體、受用、三世善根,佈施的對境是一切有情,佈施的必要是成辦自他二利,佈施的意樂是心無慳吝,佈施的作業是引發捨心。 如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 如是,若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破除了我愛執,一遍又一遍地修習奉獻他人善心的人,是名副其實的菩薩。 反之,不串習施他的善心,則是有名無實的菩薩。 《六波羅蜜多經》說:“若不利他,自受世樂,非菩薩行。 如《攝波羅蜜多論》云:“此等一切是汝物,於此我無我所慢82,數數觀察此稀有,隨行正遍覺83功德,誰有此德名菩薩,難思勝士佛所說。

  3. 2021年3月8日 · 一、法師聽聞不廣,最多只是偶爾講錯,但實修者聽聞若不夠量,修時極易誤入歧途,後果不堪設想。 古人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朝錯路。 二、實修者缺少聽聞,智慧不成熟,則修道時很難有進展。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聞,不容或少,應獲廣大定解。 如是,修法者不可缺少智慧和智慧的因--多聞,不容些許缺少,關於這一點應要獲得廣大定解。 然此定解,於未知修時必須觀察修者極難生起。 然而這個定解,對於不知實修時必須觀察修的人來說,很難生起。 亥四、破斥“欲利聖教才需多聞,自己實修則不需”之邪見. 雖自許為受持三藏之法師,亦多認為修之前導或僅為佐證,非實教授。 即便是那些自認為是受持三藏的法師,多數也認為聞思只是實修的前導,或者只是為實修提供證據,並非真實的教授(竅訣、竅要)。

  4. ① 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② 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丑一、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如是發願心已,若不修學施等學處,雖如前引《慈氏解脫經》說有大勝利,然不修學菩薩學處定不成佛,故於勝行應當修學。 如是發了願心之後,若不修學佈施等學處,雖然如前文所引的《慈氏解脫經》所說,僅發願心便具有大利益;然而,若不修學菩薩學處,則必定不能成佛。 因此,對於殊勝的菩薩六度萬行應當修學。 “前引《慈氏解脫經》”,即上士道開始時引《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 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

  5. 2020年12月25日 · ① 觀待增上生數量決定. ② 觀待引發自他二利數量決定. ③ 觀待引發圓滿一切利他數量決定. ④ 觀待能攝一切大乘數量決定. ⑤ 依一切種道或方便數量決定. ⑥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63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 對於佛陀略說的六度總綱,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依佛密意開顯、解釋了六度之所以重要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引發他人不可奪的智慧,其內容即是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63.最勝紹尊: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紹”即承繼之意。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 其中分六。 如果對“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6. 2020年2月24日 · 廣論消文107-1. 【《讚應讚》亦云:「謂應趣應遮,清淨及雜染,此是雄尊語,與餘言差別。. 此純顯真如,彼唯欺罔法,尊語與餘言,除此須何殊。. 此專一妙善,彼唯障礙法,尊語與餘言,除此有何別。. 由彼染極染,由此能清淨,此即依怙語,與餘言差別 ...

  7. 2020年6月16日 · 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 謂先有無偽,希求現世,其求後世,唯虛言辭。. 即換其位,令成希求後世為主,現在為副,則為生起。. 然須令堅固,故此生已,仍須勵力善為修習。. 第二部分是「生此意樂之量」。. 就是原先對今生有真實不虛的追求,(無偽-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