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n. 名詞

    • 1. 居家度假;留守假期(指足不出戶或只在住所附近溜達一下的假期,由stay和vacation拼綴而成) Instead of putting up with the hassles of a vacation, many people now prefer to spend their vacations at home. This is called a staycation. 與其費盡周折外出渡假,現在有許多人寧願在家渡假。

    Powered by Dr.eye

  2. 2018夏秋,就多咗參加了山賽增強耐力。 圖: William提供. 不過高強度練習都總會帶嚟受傷嘅隱憂所以就無再增加1km interval嘅速度追求到最近第67回勝田全國馬拉松大會成績係2:55 (2:50),賽事途中都覺得下背係有唔舒服但反而會問自己點解唔睇吓自己可唔可以4分pacing捱到30km先捱到就照去。 憑著呢份無邏輯嘅執著先可以再一次PB。 佢見到練跑嘅師兄可以一個星期練兩晚interval,可以每星期練過百km,佢慶幸自己每星期70km,都出到成績。 或者 William 好快透過有效嘅練習將個成績推到近乎極限,直頭好似功夫入面周星馳俾人打到全身散哂先知自己係骨格精奇,但係佢依然無放手。 佢依然希望透過練習,PB到一秒就一秒。 原因? 或者係無原因。

  3. 2017年9月27日 · 通常每幾年,運動界就會突然間:「係喎! 點解唔咁做呢?」接著來就會有一個新嘅潮流。有時的確係一個新嘅可能性 (e.g. 糖水濕口);但有時就係如夢初醒,發現返呀媽係女人。呢排香港跑步訓練度,就有樣嘢多人提咗:水平發力訓練。大家判斷係上述邊 ...

  4. 2017年11月18日 · Fitz > 運動 Sports > 跑步 Running >. 續上篇《 [Sportential 運動潛能] 「馬里奧跑法」跑得慢嘅元兇? 跑步嗰時之所以會坐低跑 (Sitting Back),講到底都係“支撐“出現問題。. 之前講咗 Ankle Stiffness 係其中一個可能性,喺眾多其他嘅可能性中,我仲想講吓 PAT PAT ...

    • 科學原理簡介
    • 與一般重量訓練的分別
    • 常見訓練動作和工具
    • 安全注意
    • 測試和輔助教學方法
    • 一點反思及建議

    增強式訓練泛指牽涉預先伸展、然後快速強力收縮的練習動作,這種肌肉活動模式稱之為「伸展與收縮循環」(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常用例子就如快速蹲下然後迅速起跳 (Counter-movement Jump),這動作會比單從靜止蹲下狀態向上跳 (Static Squat Jump) 跳得更高。根據文獻,增強式動作之力量提升功效可透過以下兩個機制解釋: I) 力學機制:肌肉和周邊結締組織就像彈簧一樣可在預先拉伸 (離心收縮) 階段儲存能量 (Elastic Energy),然後在緊接的快速向心收縮階段把能量釋出。 II) 神經反應機制:急速的拉伸動作會刺激肌肉内的本體感應器「肌梳」(Muscle Spindle),令它發動訊號至中樞神經系統作出反射 (Stret...

    兩者最大分別在於動作速度 (Movement Velocity)。一般重量訓練講求肌肉感應和負荷量,利用較大重量建立肌肉量 (Hypertrophy) 和肌力 (Strength),動作相對較慢; 而增強式訓練則以速度 (Speed) 和爆發力 (Power) 為本,着重肌肉神經系統層面的刺激,要求在最短時間輸出最大力量,性質上較接近大部分競技運動的真實需求。故此,兩種訓練法所針對的體能素質不盡相同,設定計劃時不應混淆。 當然,兩者也非完全抵觸的。通過有系統的周期性訓練(Periodization)或使用一些進階訓練技巧如「複合訓練」(Complex Training),我們亦可充分利用兩種訓練各自的特點,更有效把各項體能練習效果應用(轉移)到競技比賽,令運動員表現得以達至最頂峰。 (篇幅所...

    增強式訓練多見於下半身跳躍動作: 1. 工具: 可單靠自身體重 (Bodyweight),或利用跳箱 (Jump Box) 、欄架 (Hurdle) 、負重背心 (Weighted Vest) 、阻力帶 (Resistance Band)和槓鈴 (Barbell) 等工具增加難度 2. 跳躍種類: 雙腳跳 (Jumps)、單腳跳 (Hops) 和換腿跨步跳 (Bounds)等 3. 跳躍方向: 原地向上 (Vertical)、向前 (Linear)、向外或向內橫移 (Lateral) 和多變轉向 (Multi-Directional) 上半身練習則可作彈地式掌上壓 (Plyometric Push-up)、利用具彈性或非彈性的藥球 (Medicine Ball) 作不同方向和角度的投擲 (T...

    增強式訓練在正確執行下理應安全有效的,但對經驗稍遜的運動員仍有一定風險。常見問題包括: 訓練量過大:較簡單的監控方法是計算每節訓練的跳躍觸地次數 (Contact times),避免過量。 NSCA指引建議初學者每節訓練的觸地次數不多於100下。然而,訓練強度亦會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自身體重、負重裝備、跳躍高度 (跳上跳箱vs 從跳箱下躍)、速度 (原地跳 vs. 助跑跳) 和接觸點 (雙腿 vs 單腿)等,故教練和運動員應按實際訓練項目適當調整。 落地姿勢欠佳:如膝頭內夾、緩衝不足、重心偏離身體基底等 (Off-balance),這些問題都會增加關節組織壓力,造成安全隱憂。建議在進行任何高強度增強式訓練前應先學習正確落地緩衝技巧,並建立基本體能素質 (尤其肌力和平衡力),以減低著地受傷風險...

    要檢測訓練成效,過往我們需要特定器材 (例如摸高架、測量尺、攝錄機和測力平台)才能進行彈跳爆發相關測試。但隨着科技進步,現在教練和運動員也可利用簡單智能裝置 App (例如 My Jump 2) 取代,並透過生物力學和慢鏡頭分析,幫助糾正動作,提升訓練效率。 (詳細方法)

    總括而言,增強式練習是大部分競技體能訓練中不能劃缺的一環。可是,過往筆者接觸不少本地的運動員和球隊都對這方面概念比較模糊,例如認為只要在平日練習比賽後做點體能跳躍,又或到網上學習/模仿他人一些相關動作便已足夠。但以上方法往往未能最針對項目所需,雜亂無章地進行亦有機會干擾專項練習,導致表現倒退,有違本意。在高水平競技層面,要真正發揮出增強式訓練的最大功用,設定計劃前必須先理解箇中科學概念,繼而有系統地作出規劃,循序漸進增加練習強度。在建立穩固基礎之前,我們切忌急於求進,胡亂加插高難度動作,這樣才可減少受傷風險,長遠換來更大突破空間。 希望這篇文章能增加大家對增強式訓練的認識。如對更多運動科學訓練資訊有興趣,請即瀏覽 EP Fitness & Health FB專頁。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訓練計...

  5. 2017年12月15日 · 點解要熱身? 熱身可以大約分為兩個目的, 第一基本性嘅熱身要暖活組軟組織, 好似肌肉、肌腱與韌帶 (例如慢跑) 第二針對性嘅熱身動作, 好似用空槓做嚟緊嘅訓練動作, 就可以針對會用到嘅軟組織, 增加活動幅度嘅效果。 所以,無論你喺. 室內外、夏冬天、幾大年紀都應該進行熱身, 為咗避免受傷, 熱身真係一個好重要嘅一環。 針對性熱身對健身動作嘅重要性. 我諗好多人為咗延長活動生涯, 提升運動表現所以入到 gym 房健身, 所以你更加要做好熱身。 因為熱身時間可以畀到機會你, 喺進行大重量訓練之前, 先用輕嘅重量練習動作技巧。 所以可以喺練習組嘅時候. 更加注重於舉嘅重量而唔喺舉嘅動作。 so. 如果你冇時間做熱身,不如你唔好參與訓練。 點樣熱身? 除咗相關運動/個人需要嘅熱身動作外,

  6. 2016年10月14日 · 今天(十月十日),我將聯同兩名朋友一起參加雷利衛徑長征,實行征服這條橫跨港九新界總長78公里的衛奕信徑。其實這條賽道都極富挑戰性,但為何總是沒有什麼人討論過這項賽

  7. 2016年11月7日 · 1. 不要衝圈. 有時候大家見到好多高手係運動場衝十個八個100m至400m,自己都心動想試下。 最後只有三個結果,就係「傷」、「受傷」同「受左傷」。 點解會咁呢? 是咁的,初學既跑手往往係技術、力量、肌力等不足。 因此衝得快傷得快,衝得多傷得多。 衝圈既新手最常見既就係傷膝關節同腳跟。 咁可以點呢:先練技術及下肢肌力,打好根基先去下一步。 2. 不要跑長課. 唔係呀麻師兄,長課係長跑訓練既基礎點解唔跑得呀? 咁我地要先定義長課係咩先。 如果我地用12km以上稱之為長課,未跑過10km比賽既新手真係唔好跑。 對新手黎講完成一個十公里都好叻叻豬,你仲要跑12km。 結果都係同上面一樣,傷既多。 就算俾你好叻咁跑得曬,心理上亦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為過程中你感受最深既係捱同辛苦。

  1. 相關搜尋

    staycation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