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22日 · 興中會 (孫文創立的第一個革命黨) ↓ 同盟會 (興中會聯合其他團體所成立的超級革命黨) ↓ 國民黨 (民國初年的政黨,後被世凱解散) ↓ 中華革命黨 (對抗世凱所成立的革命黨) ↓ 中國國民黨 (孫文成立延續至今的政黨)

  2. 2017年3月28日 · 阿鼻劍雖只兩本,奇思妙想的武俠世界,融合毛筆噴墨沾水筆素描,影響世界各國多位大豪漫畫家,阿鼻劍從28年前降世,回響至今不止。 鄭問先生到此光芒已藏匿不住,成為第一位至日本講談社連載,也是至今台灣唯一一位在日本長期連續出版單行本的漫畫家,東周英雄傳3冊,深邃美麗的亞細亞5冊,萬歲,始皇,等單行本。 1991年日本漫畫家協會頒給他「優秀賞」,他是這個大獎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 石森章太郎特別感謝他為日本漫畫帶來的衝擊。 得過日本漫畫家協會大賞的有浦澤直樹的《20世紀少年》,尾田榮一郎的《海賊王》等。 更在日本發行以鄭問為名的鄭問三國誌遊戲,完成台灣漫畫家在日本空前絕後的成功創舉。 在玩完這些還不夠, 鄭先生又是台灣第一位至香港連載漫畫 ,至玉皇朝出版〈大霹靂〉。

  3. 2016年1月5日 · 它是世界重要文化與知識的寶庫,也是傳遞華夏藝術之美的殿堂」,並開始積極進行與北京正版故宮的各項交流,以及將封存的孫文銅像再次呈現。 然而因為政黨輪替,讓故宮政策轉了向. 在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對周功鑫的專訪亦可見改朝換代的文化意涵詮釋鬥爭,明顯是一個去臺灣主體化的國家工程。 「他們(前朝)的做法會把故宮本來的特色打散。 博物館的經營不能太博,中華文化才是故宮的特色。 杜先生本來的想法不是多元化,而是去中國化。 方向不對,表示他對博物館的認識和專業性不夠。 因為故宮本來就是以宮中收藏為主,不可能再去結合其他亞洲的文物」。 對南院的看法卻又是「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會搬過去,但是可以協助。

    • 隱憂壟罩的北京
    • 爆發力驚人的西北軍
    • 危機四伏的中原地帶
    • 內戰頻頻的西南地區
    • 蔣中正朝向神奇寶貝大師統一的收服之旅

    回到正題,1926 年的情況也差不多,控制北京政府的奉系控制了東三省、熱河與京津地區,奉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在多次的擴軍中使戰力逐漸稀釋,成為一大隱憂;而周邊的其他勢力更不會坐視奉系獨大,當然會不斷的試圖牽制他們。 奉系比較靠得住的盟友是以山東為地盤的直魯聯軍,他們是從奉軍分化出來的勢力,主要是張宗昌的舊部和山東本地的部隊 (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新軍第五鎮)。直魯軍在戰力和軍紀上都相當糟糕,總兵力大約 10 萬人,但卻任命了十幾個軍長,足見其浮濫;直魯軍中最能打的部隊可能還是要靠白俄鐵甲車這支傭兵。 在奉系的右翼是閻錫山的晉系,晉軍以防禦戰著稱,在山西又有本土作戰的優勢,外敵不易入侵他的地盤;晉軍的裝備也因為境內有太原兵工廠的關係,可以達到水準之上,起碼不會有人比槍多的情況。儘管晉軍帳面上人數不多...

    西北地區是馮玉祥的地盤,包括綏遠、陝西,後來又擴張到甘肅 (含青海、寧夏) 等省, 但在 1925 年當下,馮玉祥的主力仍在直隸,與奉、直、晉聯軍爆發南口大戰,兵敗後才撤 往綏遠重整,並向國民政府靠攏。 馮玉祥原本的國民軍有主力三個軍 (曾擴大到五個),但只有第一軍才是嫡系,二、三軍已被打殘,不是投靠其他勢力,就是被一軍消化掉。馮玉祥西北軍的優勢是士氣高昂、攻擊力強,但資源十分有限,無法持久作戰。 馮玉祥後方的馬家軍此時力量較弱,是西北軍的附庸,後來才轉而依附國民政府。更遠的新疆楊增新則是保持中立,沒有參戰。

    中原地區此時是吳佩孚的地盤,控制河南、湖北兩省,另有湖南趙恆惕作為盟友。吳佩 孚的主力第三師在二次直奉戰爭中喪失殆盡,現在的部隊是以湖北直系部隊作為核心重建而來,加上在河南收編的大批雜牌軍 (鎮嵩軍、國民二軍殘部、一堆土匪),戰鬥力早已不如以往,而且他的主力又和奉系聯手與參加南口大戰了,後方只有三線部隊留守,完全就是塊肥肉。 至於湖南的趙恆惕當初利用吳佩孚的勢力起家,趕走了譚延闓,結果卻被吳佩孚反將一軍,變成了直系的附庸;他旁邊還有個野心勃勃的唐生智隨時準備背刺。 長江下游是孫傳芳的五省聯軍所控制,孫傳芳是直系中的新秀,在 1924 年的江浙戰爭中崛起,後來在蚌埠之戰中打垮張宗昌的白俄鐵甲車隊而成名。 孫傳芳雖然名義上控制了五 個省,但他的勢力基礎是來自湖北的北洋第二師一部,僅能控制江浙地區...

    到西南地區,四川除了楊森明確支持吳佩孚外 (但他不會離開四川),剩下的劉湘、劉文輝、鄧錫侯、劉成勳、賴心輝、田頌堯、李家鈺等人一直都是各打各的,最多就是掛名而已。雲南唐繼堯雖然總是想當西南霸主,但此時他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1927 年初就垮台 了,雲南隨即陷入內戰,最後由龍雲勝出。貴州方面有興義、桐梓兩系的內鬥,興義系領袖袁祖銘打算向四川和湖南發展;而桐梓系的周西成則伺機奪權。 在兩廣地區,國民政府在 1925 年完成了廣東的統一,起碼擁有了一個穩定的地盤,並爭取到了新桂系的支持,當時新桂系也才剛完成廣西的統一,也需要尋找盟友。 因為懶得重畫了,以下拿老圖來描述一下 1926 年北伐前夕的局勢: (圖片翻攝自 PTT 原文。) 北伐軍的組成我也在這板寫過很多次了,一共八個軍:

    接著這些是在北伐過程中因各種理由被收編的軍隊,由上述八個軍擴編或改制的不算,其 中有不少番號重複,可能是因為存在時間不同,或是由武漢或南京政府各自任命。 以上這些只是蔣介石和李宗仁吃掉的部分,還沒算上馮玉祥與閻錫山。願意接受改編的多半都是依附於大型勢力下的次級勢力,對他們而言,改編不過是換個旗號,能繼續保持對地方上的控制,掌握人、槍、錢才是重點,名目並不重要,倒戈或接 受改編就像換衣服一樣容易,投降輸一半也算是贏。 教科書上所謂的「北伐成功」其實也不過是讓中原地區的軍閥勢力重組,換了幾個新面孔,形成新的勢力平衡而已,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藍色部分為北伐統一後國民政府控制力較高的地區。圖片來源:wikipedia。) (本文由 sam09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教科書...

  4. 2022年3月14日 · 你聽過這個名字嗎? 他可以說是最有名的——或者應該說歷史上最臭名昭彰的秘密特工。 他可能不如詹姆斯龐德那麼出名,但菲爾比是現實生活中的間諜,也是劍橋五人組中最成功的成員(蘇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在英國的五名雙重間諜)。 今天要推薦的外文書是《A Spy Among Friends: Kim Philby and the Great Betrayal,朋友中的間諜——金.菲爾比與巨大的背叛(暫譯)》,正如書名中預告的那樣,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 俄羅斯人在二戰期間到 1950 年代在英國招募了一批間諜,要求他們將英國的情報傳遞給蘇聯,菲爾比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位迷人而才華橫溢的劍橋畢業生,很快就升遷進入軍情六處反情報部門的高層。

  5. 2017年3月6日 · 文/ 魚夫. 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 高雄市議員蕭永達結合西區扶輪社、雄中、雄女、雄商、雄工與樹德家商,今天舉辦「英雄返校,雄中自衛隊出巡」大遊行,重返自衛隊保護民眾路程,強調公義和平精神。 副市長許立明表示,「雄中自衛隊」是另類的二二八故事,本省籍民眾伸手照護外省籍,是肅殺事件中的難得溫情。 70年前的3月4日,二二八事件正襲捲台灣,雄中、雄女、雄商、雄工4校的本省籍學生成立「雄中自衛隊」,保護了外省族群。 70年後的今天,90高齡的自衛隊副隊長陳仁悲參與「英雄返校─雄中自衛隊出巡」活動, 帶著年輕學子從雄中紅樓出發遊行到昔日軍隊鎮壓的高雄火車站,短短500公尺,百感交集…(詳見 報導全文 ) 上面這則新聞並沒有記錄後來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的殘暴反擊,根據《維基記載》:

  6. 什麼是親子共學? 就是理念相近的家長,大家每週撥一兩天,聚在一起帶孩子。 再配合臉書社團的線上串連,分享、討論親子互動過程中的種種狀況。 要了解更多細節,可以到這裡去看看: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回歸教育的本來面目. 雖然郭駿武是這幾年才開始推動親子共學,但參與教育改革已經二十幾年。 談起二十年來顛沛流離的教改,郭駿武直言,當改革的理想進入到體制當中,結果往往是在表面的制度上打轉。 到最後執著的卻是最末端的入學、分發方式,原本探尋教育意義的初衷反而面目模糊。 郭駿武語重心長,其實教改的精神導師黃武雄老師,早已提醒我們教育的目標不只在於維生而已。 尤其伴隨著社會日趨民主,教育的另一層意義顯得越來越重要,那就是幫助人們發展互動、合作的角色。 教育是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