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最後,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可以在港九及新界各地行走,即現時的紅色小巴。

  2. 由於需求增加,自2009年以來,紐約市二手單車價格翻了一番。 一些人甚至從上州車庫甩賣中購買50元的單車,然後在紐約高價出售。 在東村一家舊店,一輛來自Sears的二手三速單車售價250元;二手Schwinn以及Raleigh單車售價300至900元。

  3. 其實每年有四次車公誕,包括農曆正月初二、三月廿七、六月初六和八月十六,當中由於農曆新年,不少善信會選擇在正月初二的車公誕參拜車公,並轉動壇前銅風車,以求來年順利、轉出好運。

  4. 1980年2月參加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全港單車新秀賽初嘗勝果,獲得冠軍、再連續兩場獲得冠軍,會晉升甲級組別作賽。 1981年8月首次代表香港參與香港國際單車邀請賽,並在西德舉行的歐洲青年單車錦標賽獲得最佳海外手獎。

  5. 在八十年代中期,專線小巴經營商開始從日本購入新款空調小巴豐田 Coaster、三菱Rosa、日產Civilian,日本小巴便成為香港最常見的款。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大部分小巴的款,但亦有少量三菱Rosa及Iveco小巴行駛。

  6.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7. 早年於五、六十年代,在新界郊區到處可見農田,最主要地區為元朗、錦田一帶。到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及在1998年中國內地農產品可無限額地大量輸入本港,香港農業式微。直到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低迷,以往作為經濟支柱的零售業、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齊受打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